第146章 风雪夜归人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至于马铃薯,李霁猜测可能还未传入或也刚传入明朝不久,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听过任何关于该作物的消息。


    李霁如今算是小有身份,所以想着开始尝试推广种植番薯。


    番薯虽不能长期作为主食,但是作为辅助的作物种植是非常好的,在灾年可以保命。


    且在浙江也适合推广种植,首先气候上就有一定的条件便利。


    只要在浙江推广种植开来,那么自然会有人想着往北而去,至于如何解决气候和育苗等问题,就要看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傅孟春敛了敛心神,看着李霁道:“李修撰称那番薯如此高产,应是不假,可要推广种植,怕百姓会有疑虑。”


    李霁自然明白傅孟春话中的意思,这新作物要能卖钱,保证官府能收上税,才有推广种植的意义。


    李霁开口回道:“晚生明白中丞的意思,我研究过番薯一段时间,其具有货利之值。”


    吴自新也问道:“可百姓对番薯不了解,它不同于粮米,商人也不会收购吧?”


    李霁却回道:“会有人收购,请中丞和藩台允准绍兴府率先推广种植,晚生保证,种植番薯之利绝不低于水稻。”


    李霁敢这么保证是有信心的,至少在刚开始推广种植,还未大肆泛滥前,他已经想到产生经济效益的办法。


    听到李霁这般信誓旦旦的保证,傅孟春和吴自新突然又想起他岳家正是大富商,谁会收购便不言自明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傅孟春又开口道:“杭州可以让绍兴府推广种植番薯,绍兴府衙也可以配合李修撰,但前提是须遵守百姓意愿。”


    李霁笑道:“这是自然。”


    推广番薯种植,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李霁也没有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在清代,有皇帝的主导之下,推广种植仍花了极长的时间,更何况在当下的环境。


    李霁又在杭州待了五天,查看整理了在各府县的按察司人员递上来的文书。


    做完这些,李霁随后才离开杭州,没有乘坐马车,而是跟李康和几名衙差一样骑马。


    拐了一小圈,先到杭州府的富阳和新城两县巡视了一趟,才在腊月十八日赶回到绍兴城。


    六名衙差送李霁到家门口,便也各自回家去了,一行人进城时已临近宵禁,只得明日再回府衙复命。


    门房黄寿和管家林棠开门见是李霁和李康回来,高兴得不行。


    丫鬟们听见动静,也赶紧回内院向黄婉婉禀报。


    李霁刚进内院,黄婉婉已经带着佩儿往垂花门这边走来。


    李霁此次出门,比上次巡察灾情还要久得多,算下来已三个多月。


    虽说时常有信件寄回来,可毕竟见不着面,黄婉婉对李霁这个夫君思念牵挂得紧。


    李霁确实也想家里的美娇妻了,刘妈妈又年事已高。


    待黄婉婉一走近,李霁便笑道:“娘子,我回来了。”


    黄婉婉匆匆行了一礼,柔声道:“官人回来就好,一路辛苦了。”


    随后便左右打量起李霁,生怕夫君缺胳膊少腿了。


    李霁看着黄婉婉紧张的模样,笑道:“好得很,娘子不必担心。”


    见李霁的披风肩头还挂着些许霜雪,浓密的剑眉也是湿润的,又听闻李康说是骑马赶回来的,黄婉婉脸上尽是心疼。


    黄婉婉一边为李霁解下披风,一边心疼道:“这披风都湿了,天气冷,快解下来。我取大氅给官人换上,你先和康小叔进屋喝点热汤。”


    李霁点头道:“好,刘妈妈呢?”


    黄婉婉将披风递给一名丫鬟,柔声回道:“刘妈妈在房里呢,这两日她老人家染了点风寒,不过官人不用担心,已经请大夫看过了,说将养几日便好。”


    说罢,又向佩儿吩咐道:“佩儿,你快去盛热汤,我去取大氅。”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院子里的游廊开始挂起灯笼。


    李霁和李康此次匆匆赶回家来,一如风雪夜归人。


    李霁和李康听闻刘妈妈生病了,便快步往她的房间去,打算先看望刘妈妈。


    两人还未到门前,刘妈妈许是听到了动静,便带着映荷从屋内走了出来。


    刘妈妈一见李霁和李康,顿时也快步向两人走去,同时高兴道:“真是少爷和康子回来了,太好了!”


    李霁和李康一人拉住刘妈妈一只手,李霁关心道:“听说刘妈妈您病了,现在感觉怎么样,可好些了?”


    李康也担心道:“刘妈妈年纪大了,可要注意身子。”


    刘妈妈反握着两人的手,笑道:“你们一回来呀,我这点小病就好了,还没吃饭呢吧,我去给你们做饭去。”


    一旁的佩儿忙道:“刘妈妈您还生着病呢,厨下已经在做了。”


    刘妈妈却道:“我这点小病没事的,是少奶奶她太过紧张了。少爷和康子许久没吃我做的饭菜,我去亲自做,少爷你们先歇歇,很快就好。”


    李霁等人劝不住,只得由着她,映荷也赶紧跟着刘妈妈一起到厨房去。


    这时黄婉婉取了大氅给李霁穿上,同时也给李康拿了一件。


    一听刘妈妈去了厨房,黄婉婉就要去劝,李霁拉住她道:“算了,刘妈妈身子骨一向硬朗,从前忙碌惯了,这两年闲下来反而身体变差,随她去吧,心情一好,小病也好得快。”


    李霁和李康两人刚喝完一碗热汤暖身子,刘妈妈和映荷几名丫鬟就端来了饭菜。


    李霁吃着热饭菜,对刘妈妈笑道:“还是刘妈妈你做的饭菜可口,好吃!”


    狼吞虎咽的李康也笑道:“是嘞!外面的人做得再好看,味道都没有刘妈妈做的饭菜香!”


    刘妈妈慈爱地笑道:“你们在家,我天天给你们做。”


    李霁边吃边回道:“年关将近,不会再出远门了,我们就在家陪着刘妈妈。”


    刘妈妈在一旁笑着点头,过年自然是要一家人在一起过的。


    李霁和李康在刘妈妈的注视下,将饭菜吃了个精光,随后两人劝刘妈妈早些回房休息。


    骑马赶了一天路,李霁沐浴时将长发也给洗了,黄婉婉在为他细心的擦干头发。


    梳妆案前,李霁说着最近经历的事。


    黄婉婉一边帮他擦着长发,一边安静的听着,不时的问上两句。


    小别胜新婚,李霁说着说着手上动作又开始不老实。


    黄婉婉鉴于上次的经验,知自家这个状元夫君在某方面总喜欢做些荒唐事,赶紧逃似的回到床榻去。


    李霁摇头一笑,天气这么冷了,自然不会选择在这梳妆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