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各司其职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霁突如其来的大喝,将在场所有人顿时给震慑住,众人在他身上感觉到一股威严。


    梁安兄弟一脸震惊地看着李霁,刚才在自己家中还是个斯文儒雅的书生,竟突然大变样。


    郑三少爷嘴角抽动,紧紧盯着李霁,开口道:“你到底是什么人?敢管我郑家的事,别给自己找麻烦!”


    李霁并不理会他,从袖中拿出自己的官身敕牒,交给李康。


    李康接过后,打马来到严班头身前,在他面前展开李霁的官身敕牒。


    严班头看到带着云纹封面的敕牒文册时,便眼皮直跳,待看到其中翰林院修撰的官职时,顿时目瞪口呆。


    回过神后,一脸惊惧地从马上滚落下来,朝李霁跪拜磕头,颤声道:“小……小人拜……拜见大人!”


    跟着严班头来的两名衙差以及两名郑家家仆见状,也连忙下马拜倒。


    那人肯定是官员无疑,且看严班头惊惧的模样,似乎官职还不小。


    李霁没有理会严班头,目光看向那位郑三少爷,再次喝道:“滚下马去!”


    郑三少爷不可置信地转头看向严班头,严班头微微抬头,声音依然颤抖,焦急道:“郑三少爷,快……快下来拜见,这位是……是翰林院修撰大人,还是状元公!”


    郑三少爷听到翰林院和状元时如晴天霹雳,一时竟也震惊得呆住。


    李霁身后跟随的一名绍兴府衙衙差,向郑三少爷厉声呵斥道:“大胆!状元公乃是翰林院修撰,且有皇命在身,你一白身,安敢不跪?”


    鲁老九等人和村民们虽不知道翰林院修撰是什么官,又是几品,但知道状元是进士第一名,于是闻言全呼啦啦地全部跪地磕头。


    郑三少爷这才回过神,连忙下马跪倒,恭声道:“草民拜见修撰大人!”


    李霁只是淡淡看了眼郑三少爷,便翻身下马,四名衙差也赶紧跟着下了马。


    李霁走到梁安兄弟和那位老村长面前,温声道:“你们都先起来吧。”


    那名老村长却泪流满面,连连磕头道:“请状元公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不然我们这些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李霁搀扶着老村长,开口道:“老人家先起来,大家都先起来,事情原委我均已明了。”


    村民们这才接连起身,李霁又继续道:“你们且都先各自回家,聚众在此对峙,只会适得其反,此事定会解决,请诸位相信我。”


    朱翊钧给李霁的旨意只是巡察灾情,所以李霁并没有干预地方政务的权利,但既然遇上了,总要想办法管上一管。


    梁安主动开口道:“既然状元公如此说,我们相信状元公,请您一定为我们讨回公道。”


    李霁让梁安兄弟带着老村长先回去,其他村的村民见此也渐渐散去。


    李霁看都没看一眼那郑三少爷和严班头等人,翻身上马后,直接打马离去。


    严班头看到李霁离开后,赶紧爬起来对郑三少爷焦急道:“祸事了!郑三少爷,快回去将此事告知郑员外,我也得赶紧报与县尊大人知晓。”


    郑三少爷起身后,开口道:“他不是走了么,这状元想是路过这里,稍稍为那些刁民出头,当不会久留吧?”


    严班头仍是一脸焦急道:“他便是今科连中六元的状元公,乃是绍兴府人,听闻皇上特赐他回乡省亲,突然到咱们常山县来,这事情又被他撞见,谁知道后果如何?”


    说罢也不再管郑三少爷,带着两名县衙衙差赶紧赶回县衙。


    李霁回到常山县官驿后,便写了两封。


    一封让两名衙差快马送到隔壁严州府去,浙江巡按御史韩介如今就在严州府。


    巡按代天子巡狩地方,职责包括考察吏治、审理冤假错案、稽查钱粮等,可对地方事务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


    另一封信则让李康用驿马送至浙江巡抚衙门处,李霁在从京城回绍兴的路上路过杭州,停留了半日,浙江巡抚傅孟春和左布政使吴自新是知道他以本职巡察浙江灾情的。


    巡抚和布政使对皇帝这个安排都有些疑惑,已有巡按御史巡狩地方,灾情也一直有上报,再明旨让李霁下来巡察,职能其实已经重叠,但也不好置喙。


    猜测可能是皇上比较关心浙江和南直隶的受灾情况,毕竟是赋税重地。


    李霁做完这些,便只能等待,贸然干预会有麻烦,科道言官最是能捕风捉影,动不动就弹劾。


    在张居正在世辅政时,曾以手中权柄将言官这头猛兽关入牢笼。


    而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对其进行清算,便是利用了言官,由此科道言官一时再无枷锁牢笼,皇帝朱翊钧也无法控制驾驭。


    去年顺天府乡试时,次辅王锡爵被言官肆无忌惮弹劾攻击,以刚直博清名便是明证。


    自己刚履职,朱翊钧对自己又有成见,不能冒险。


    只能是由专人专办,各司其职。


    常山县衙中后堂,县令赵乃合接到严班头的禀报后,便立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背直冒冷汗。


    焦急地向跪在地上的严班头问道:“那他现在人在何处?”


    严班头摇头回道:“小的也不知,当时状元公一骑马离开,小的……”


    县令赵乃合闻言,拿起手边的茶杯就往严班头旁边一砸,怒吼道:“那还趴在这里做什么?马上滚去找,给我找遍所有驿馆客栈,找不到我扒了你的皮!”


    严班头连忙磕头,连滚带爬地出了后堂,召集县衙所有衙差寻找李霁的住处。


    赵乃合又让师爷将常山县的几大富户乡绅都叫到了县衙。


    同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出了事谁也躲不掉。


    师爷刚出门不久就转头回来,因为几家大户闻讯都主动赶来了县衙。


    县令赵乃合深呼了口气后,开口道:“发生了这般意外,该如何处理,诸位可有想法?”


    郑家家主郑元最先开口回道:“现在还不知那位状元公李修撰为何到我们常山县来,他对我们这里的情况又了解多少,若只是路过,事情应不至于严重到那般地步,县尊大人以为呢?”


    赵县令揉着眉头道:“本官已命人寻找他的住处,若住在城中,想必很快便有消息,本官自会去见他。”


    又抬头看了一眼几家大户的当家人,继续道:“你们所做的事都先停了吧,最好是将之前的也处理一下,莫要让人抓了把柄。”


    几大富户当家人闻言,一时间都默不作声。


    已经到手的田地再还回去,无异于在他们身上割刀子。


    赵县令见状,顿时又升起怒火,开口道:“你们莫不是想舍命不舍财?若命都没了,那些田地还是你们的吗?”


    郑家是常山县的第一富户,其他乡绅都以郑家马首是瞻。


    郑元自然知道事发的后果,即使他郑家愿意退还费尽心思兼并来的土地,但其他几家未必愿意。


    郑元扫了眼其他几家主事人的神色,果然人人脸上皆是不甘。


    于是郑元看向赵县令,又开口回道:“我们回去后便吩咐下人们停止截断水渠,不过县尊还需向那位状元公打探一下情况,我们几家也可以结交一下鼎鼎大名的状元嘛,或许他只是碰巧路过,如今已经离开了也说不定。”


    赵县令咬了咬牙,自然明白他们所谓的“结交”是什么意思,人家是新科状元,前途无限,你们一身铜臭也配?


    又想了想自己,无奈地叹了口气,若不是在这常山县已任职了六年多,急需财物往上面打通关节,也不会与他们牵连如此之深。


    如今这事若捅出去,莫说升迁,后果都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