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皇太孙不是在空放嘴炮挑毛病,他竟然真的有治国之策!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老朱见到秦牧坐贼眉鼠眼的坐在椅子上,心里的担心彻底散去。
这鳖孙倒是长了个好身板,当真是抗揍的很,昨天刚挨完一百棍子,今天竟然又生龙活虎!
秦牧刚坐下,就招呼人给身边的张必泰也搬一把椅子。
他这话一出口,当真把张必泰差点吓跪。
现在大殿上坐着的都是谁?
顶天的那是当今陛下,下边六个作陪的是六部尚书,自己何德何能敢跟他们平起平坐?
他今天要是坐了这把椅子,明天就得被文武百官给骂死!
“下臣多谢太孙体恤,下臣还是站着吧!”
“站着舒服!”
老朱听到张必泰这般说,冷哼一声开口道。
“既然人已经到齐了,那咱们今天的论政就此开始!”
“事先声明,今天大殿之上无君臣,也无爷孙!”
“一切都就事论事,以理服人!”
“另外,今天所言之事,不管结论如何,所有人不得向外界泄露半个字!”
“有胆敢违令者!”
“斩!”
老朱用自己的皇权,给大孙加了最后一道保险。
同时也向众人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今天言者无罪。
当然,这一条也是给秦牧加的buff,满大明也就这鳖孙敢怼他!
六部尚书闻言赶忙起身称是,然后忐忑不安的坐下。
秦牧听到老朱这么说,默契的给老朱送上一个讨好的笑容。
老朱见这鳖孙领会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心下也是一阵小窃喜。
这鳖孙就是聪明,咱一开口他就知道咱的意思。
不过一想到这鳖孙的行为,老朱就傲娇的别过脸,不在看着家伙。
秦牧也不介意,见老朱说完开场白了,直接对着几位尚书拱了拱手。
“诸位,敢问一句,为政者是希望治下的子民越来越多,还是希望子民越来越少?”
六部尚书听到这话,心中齐齐一凛。
皇太孙这是开始发难了!
其实在秦牧进来之前,老朱就跟他们几个商量好了。
他们今天的任务就一个,那就是驳斥皇太孙,让皇太孙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此,在听到秦牧这般平平无奇的发问后,几人心中都生出一丝警惕。
别看这问题简单,里边指不定藏着什么玄机呢。
一旦自己等人答错,自己丢人也就罢了,影响了陛下的大事,今后有的是好果子吃!
大明的户口归户部管,因此其他几部的尚书都识趣的闭嘴,装成没听见。
户部尚书陈宗理见其他人没有开口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当然是希望治下子民越来越多。”
“吏部尚书,你来给太孙殿下介绍下咱大明官员考核升迁的规则。”
吏部尚书詹微听到这话恨不得掐死陈宗理,这货是非得拖自己下水是吧?
“咳咳……”
“既然陈尚书点名了,那老臣就斗胆给太孙殿下解释几句。”
“在吏部考核官员升迁时,治下户籍多寡,百姓增长多少,也是一项考核内容。”
“因此在我大明制度下,当然是希望治下的百姓越多越好。”
秦牧见两人这般说,有抬头看向朱元璋。
“敢问陛下,您是希望大明的子民越来越多,还是希望大明的子民越来越少?”
老朱听到这话气得直哼哼。
“逆孙!”
“咱又不是傻子,当然是希望大明子民越来越多!”
“要是咱大明没人了,咱这个皇帝当给谁看!”
“你也不用绕来绕去,有啥话就直说!”
“再敢啰里啰嗦,信不信咱再打你一百杖!”
几个尚书一听,心头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原来陛下已经惩罚过皇太孙啦?
而且,听着口气,貌似惩罚的还不轻……
秦牧见到皇帝和六部尚书的观点一致,都希望百姓越多越好,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若是诸位都觉得百姓越多越好,那为何制定税制的时候,却要按照人丁来制定?”
“要知道避重就轻乃人之本性,百姓为了少交税,自然会想尽办法逃避责任。”
“一来不愿意如实填报户籍,二来也不愿意生养更多孩子。”
“因为婴儿距离成年,需要的时间太久,可这阶段的税负却要背在户主的身上。”
“户主为了减少税负,唯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遗弃婴儿,一种就是成为逃户,借以逃避过重的负担。”
“试问朝廷定下这样的税制,真的是为了让百姓越来越多?”
“我怎么感觉,定下这个税制的人,恨不得大明百姓家家户户死绝呢!”
秦牧这番话说完,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六位尚书气得脸色发青,想骂人却又不敢骂。
坐在龙椅上的那条恶龙就没这个顾忌了,直接气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指着秦牧破口大骂。
“逆孙!”
“你给咱闭嘴!”
面对老朱的恶龙咆哮,秦牧也不甘示弱的站了起来,仰着头与之对视。
“你管谁叫逆孙呢!”
“今天大殿之上没有君臣,也没有爷孙!”
“咱们就事论事,以理服人!”
“我抛出了我的问题,现在该轮到你们来解答了!”
老朱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拿着鳖孙没有办法。
毕竟,这话还是他刚刚说出口的呢。
谁知道转眼间,就被这鳖孙拿来怼自己。
老朱拿秦牧没办法,只好拿六位尚书撒气。
“你们是哑巴吗?”
“咱让你们上殿来驳斥逆孙的,不是让你们来看戏的!”
六位尚书闻言,赶忙起身朝着皇帝躬身认罪。
老朱无奈的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想办法驳斥秦牧。
几人再次回身,脸上写满了昂扬斗志。
户部尚书陈宗理首先开口。
“太孙殿下,依托人口收税,可不是我大明首创。”
“自三皇五帝一下,华夏历代王朝,无不依托人口来收税。”
“至商鞅变法后,依托人口收税的制度就以日趋完备,并凭此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根本基础。”
“纵观秦汉唐宋元,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朝廷希望治下人口更多,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越多,所征得的税赋越多,国家的财力也就越雄厚。”
“我朝的税赋并不重,农人之税更是只有十五税一,远低于历朝历代。”
“所行徭役也以十年为期,轮换进行。”
“一般来说,一家有两名壮丁者,十年之内只需出一人应付朝廷的徭役即可。”
“我大明之所以定下如此低的税率,就是希望百姓安居乐业,人口繁衍滋生。”
“因此,臣窃以为太孙殿下所言过于夸张了。”
“百姓只要勤劳肯干,每年只需要拿出十几分之一的收入,就足以应付全家之税赋,万万达不到遗弃婴儿的地步。”
“就算偶有因贫、因病遗弃者,也是其为人父母者不仁不慈,枉为人也……”
“当然,地方官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没能起到引导百姓,教化百姓的作用,该当问责。”
秦牧见陈宗理说完,朝着对面问了一句。
“请问反方辩手说完了吗?”
“要是没有补充的,我方将要出战了!”
“反方辩手?”
陈宗理差点被秦牧这个“反方辩手”给搞迷糊喽,辩手是啥他不知道,因为这时候除了和尚,他们儒家还没有辩论的习惯。
但是“反方”他听明白了。
敢情自己说了那么多,在皇太孙眼中,自己就是个反贼?
这让陈宗理很受伤,差点气出内伤来。
其他几个尚书闻言也是一阵难过,我们是正义之士,我们代表了朝廷,代表了陛下!
我们怎能是反贼!
秦牧见对面没人说话,当即拎着一张嘴站了起来。
“陈尚书刚刚说到历朝历代皆如此,那么上古时期人们还茹毛饮血呢,我大明是不是也该如此?”
“所以,因循守旧是不对的。”
“为政者,自当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此乃与时俱进也!”
“税制也是如此。”
“既然大明当前的税制,已经无法满足大明当前的发展需求,甚至对大明的发展产生阻碍。”
“那么为政者自然要革除弊政,与民方便,与己方便。”
“唯有如此,朝廷百姓两便,才是税制改革的重点。”
“另外,刚刚陈尚书提到我大明税率历代最低,那么我想反问一句,元朝的税率高吗?”
“如果按照朝廷的官方税率来说,元朝的税率也不至于让百姓揭竿而起,民不聊生吧?”
“那为何百姓依然困苦,我朱家祖上,更是一月之内饿死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南昌王三位长辈?”
“此皆朝廷征一税,下边官吏则征十税。朝廷征一役,则下方官吏征十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我大明税率虽低,但往往到了下边即翻十倍犹不止。”
“我皇爷爷……”
秦牧说到这突然一顿,赶忙改口。
“今天没爷孙哈……”
坐在龙椅上的那条恶龙,听到这话气得直哼哼。
要不是今儿大殿上这么多人,他都非得撸胳膊往袖子,把某人吊起来毒打一顿。
不打的他哭爹喊娘,他都不姓朱!
就在老朱愤恨难平的时候,突然听到下边那鳖孙说了几句顺耳的话。
“我大明朱皇帝,虽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更兼嫉恶如仇,大力整治吏治,可二十余年下来成效如何?”
“法越执越严,官越杀越贪,吏越治越滑,民越使越贫,税越收越少。”
“此为者何?”
“皆因我大明税制不合时宜,与人性相悖。”
朝堂之上的六位尚书,听到秦牧这番话,全都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就连高坐于龙椅之上的老朱,听到这番话也陷入沉思。
是啊!
他整治贪官污吏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
凡贪污六十两白银以上,即处以扒皮实草之刑。
咱为了警示继任者,还将贪官之尸首悬挂于城隍庙内,责令所有继任者在上任之前,都要前往城隍庙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