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感谢上苍赐予大明如此优秀之储君!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翌日清晨。


    大明的官员一如往常的早起,准备进宫觐见皇帝陛下。


    礼部尚书赵勉,寅时三刻就从家中动身。


    虽然他家距离紫禁城很近,但他却依然坚持早起。


    原因无他,只因他是礼部尚书,掌管大明官员的早朝仪典。


    他唯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约束别人。


    因此,每天的早朝,他几乎都是第一个到的。


    赵勉坐上马车,从仆人手里接过暖手的手炉,靠在车壁上不禁得意的想着。


    昨夜下了那么大的雪,道路上泥泞不堪,满朝文武肯定比以往来的更晚。


    若是皇帝陛下得知他依然是第一个赶到的,定然会嘉奖他一番。


    然而,当他穿街过巷,来到皇宫门口时,却意外的发现有一个人,竟然比他还早!


    这让赵勉大感意外,同时心中也隐隐有几分愠怒。


    本来在朱皇帝手底下当官就够难的了,这厮非但不守望互助,竟然还特娘的内卷!


    赵勉怒气冲冲的上前,打算看看是朝中的哪个混账,就算不能当面痛斥其无耻行为,也要将其名字记下,将来慢慢找茬收拾他。


    可就当他走到近前,看清此人的长相之时,下的当即跪倒在地。


    “陛下?”


    “微臣赵勉拜见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赵勉闻言赶忙起身,随后站到朱元璋旁边。


    他侧着眼睛看过去,只见皇帝陛下的眉毛胡子,都结着厚厚的一层冰霜。


    至于头发,更是完全被白雪所覆盖。


    看皇帝陛下头上、身上的积雪,少说也有一指厚啊。


    陛下这是在外边站了多久?


    一个时辰?


    事实上,朱元璋自从半夜醒来,就一直站在这儿了。


    任凭宫里的太监、护卫如何劝说,他都不愿意回宫。


    或许只有跟灾民一起冻着,才能让他的心好受点。


    二虎从太平桥边上的粉头家里出来,骑着一匹枣红马,哒哒哒的赶往皇宫当值。


    他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赶到玄武门。


    就在他想像往常一样,从侧门偷偷溜进去时,正好看到皇爷矗立在风雪中的身影。


    见到此等场景,二虎当即吓的一激灵。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又有大事发生?


    二虎赶忙快马上前,然后跳下马背,连滚带爬的跪在朱元璋面前。


    当他看到皇爷身上落着的厚厚的一层积雪时,心疼的眼睛当场就红了。


    “皇爷!”


    “这帮狗奴才竟然敢如此苛待您,我二虎跟他们拼了!”


    朱元璋不悦的瞪了二虎一眼。


    “不怪他们,是咱不让他们伺候的!”


    “你这又是从哪儿钻出来的,一身的脂粉味,给咱滚远点!”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二虎确实不错,几乎拿他当半个儿子一般看待。


    要是换成别的官员,眼看老百姓在风雪中忍饥挨饿,他们却眠花宿柳,纸醉金迷,早就被爱民如子的朱元璋给咔嚓了。


    可这事落到二虎头上,朱老爷子不过是斥责一句罢了。


    二虎从地上爬起来,一边躲到远远的地方站着,一边偷偷的抹着眼泪。


    这一刻,他无比的痛恨自己,感觉自己就是个混账,简直猪狗不如。


    在二虎做着深刻却不彻底的自我反省之时,吏部尚书詹微,颤巍巍的从轿子上下来。


    作为吏部天官,掌管着大明三品以下官员的升迁调动,任职考核,他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虽不至于像礼部尚书赵勉那样早起,但也不想来的太晚,给人一种骄傲自大的印象。


    胡惟庸是怎么死的?


    不就是骄傲蛮横,不将其他人放在眼中,甚至窃皇帝之权柄,买自家之人情吗!


    他这个吏部天官,掌管着官员的升迁,这本就是窃了皇帝的权利。


    若不谨慎小心,夹起尾巴做人,迟早也会步胡惟庸的后尘。


    今天突降大雪,他原本想着早点赶过来,给皇帝一个忧心国事,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印象。


    然而,当他感到玄武门门口之时,却发现此地已经站了三个人!


    苍天啊,咱大明的官员已经这么卷了吗,还让不让人活了!


    尤其当他看到恨不得夜半鸡叫的赵扒皮,已经先行一步站在玄武门前,心中的怨念就更重了。


    这老不修起这么大早干嘛!


    就算是天降大雪,朝廷赈灾,也轮不到他礼部什么事吧?


    然而,就在他刚想上前跟礼部尚书理论一番时,突然看到站在赵勉身边的那人有点眼熟。


    虽然此人几乎被冰雪所覆盖,但敏锐的詹微依然从对方的身形判断出此人的身份。


    “陛下?”


    詹微赶忙快走几步,噗通一声跪倒在朱元璋脚边。


    “臣詹微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啊?”


    詹微明显一愣,不过还是很快爬起,然后站在礼部尚书赵勉面前,不断的捅咕对方,并一个劲的打眼色。


    然而赵勉也是一脸的懵逼,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无奈的摇着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随后是户部尚书陈宗礼,工部尚书秦逵联袂走来。


    两人的府邸相距不远,赶上天降雪灾,陈宗礼路过秦逵家的时候,就顺道将他也给叫上了。


    毕竟朝廷赈灾,谁都能躲过去,户部和工部躲不过去。


    不管是拨钱拨粮,还是兴建草棚,都是他们户部和工部的事。


    如同礼部赵勉、吏部詹微一般,他们俩也笃定自己是第一个到的。


    甚至两人在路上,都被各自的勤政之心给感动了,大有一种为生民立命的慷慨激昂。


    可当他二人感到玄武门外之时,看到矗立在雪地中的四个人影,两人齐齐一愣。


    这都是谁呀,没事起这么大早干嘛!


    两人怀着极度的不甘快步上前,当他们看到站在门口的竟然是皇帝陛下时,两人齐齐傻眼,噗通一声跪伏余地。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朝中又有大事发生?


    虽然两人心中满是狐疑和惊恐,可依然依足了规矩,老老实实的给朱元璋磕头请安。


    “臣秦逵!”


    “臣陈宗礼!”


    “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见到两人赶来,脸上总算是露出一丝欣慰的表情。


    虽然没笑,但也不像之前那样凝重和深沉。


    “不等了,有你们四人就够了!”


    几人一听这话,心中俱都一颤。


    这是啥意思?


    该不是说我们几个活够了吧?


    就在几人忐忑不安,以为皇帝又要展开大清洗之时,皇帝陛下再次幽幽开口。


    “都虽咱去城外看看吧,看看这一夜冻死多少人!”


    几人听到这话齐齐松了一口气。


    原来陛下是说赈灾呀!


    如果是赈灾的话,那有他们四个确实是够了,甚至都有点多了。


    礼部都显得多余,至于兵部和刑部,那更是没什么用处。


    自古以来赈济灾民,就没有这俩部门的事!


    尤其是兵部那帮棒槌,他们军方不跟着添乱就不错了,还敢指望他们赈灾?


    几人在明白了陛下的用意后,顿时被皇帝陛下这份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这种事情放在别的皇帝身上,或许还存在作秀的成分。


    可放在当今天子身上,那是在正常不过。


    这位是真的把老百姓当回事的皇帝啊。


    在场的每一个人,听到朱元璋最后那句话,心中听都仿佛梗着一团棉花,感动的热泪盈眶。


    陛下久立雪中,竟然只是忧心城外的灾民!


    我大明得此圣皇降世,何愁不兴,何愁不强!


    原本跪着的两人,直接重重的一头磕了下去。


    旁边站着的两位尚书,以及一个没心没肺的忠毅伯二虎,也齐刷刷的跪倒在雪地里,朝圣般的对着朱元璋磕下头。


    如果说之前的磕头,还是依照的大明朝觐礼节规范。


    然而,此时此刻磕的这个头,确实发自肺腑的钦佩和感动。


    在朱元璋以实际行动的感召下,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仿佛得到了升华。


    这一刻,他们是崇高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胖虎……


    “陛下心忧百姓至此,实在是让臣等感愧的无地自容啊,呜呜呜……”


    朱元璋苦笑着摇摇头。


    “都平身吧!”


    “咱不是那贪慕虚名的皇帝,不用跟咱搞这些虚头巴脑的。”


    “有这个力气,还是替咱想想,怎么赈济城外城内的灾民吧!”


    朱元璋说完这番话,就迈开僵硬的大腿。


    在接连两个踉跄后,他终究还是滑到在雪地里。


    二虎赶忙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嘴里一个劲的喊着叫太医。


    朱元璋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扶着咱!”


    “咱要是不亲眼看看城外的情况,咱就算是死都不能闭眼!”


    二虎心情沉重的扶着朱元璋,缓缓的向着几十丈外的太平门走去。


    守门的官兵见到几人过来,早早的就开始拉动绞盘,使劲的推开城门。


    当朱元璋走到城门的时候,他的心砰砰砰的跳动起来。


    哪怕他经历大大小小上百场的战阵,见过的死人堆积成山,血流成河。


    可一想到城外可能出现的惨状,他依然心生恐惧。


    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认为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成百上千冻饿而死的尸体!


    然而,当他硬着头皮踏出城门之后,他霎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城门外虽然风雪依旧,但不知从何时起,竟然扎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帐。


    一干军帐之外,有一个茅草搭就的简易窝棚,窝棚前边并排摆放着十几口大锅,锅底下烧着黑乎乎的煤球,锅里更是呼呼的冒着热气。


    在一排大铁锅旁边,十几个穿着军服的精壮少年,正拿着大铁锹在锅里来回的搅拌。


    朱元璋见到此情此景,只感到一种天大的幸福扑面而来。


    他情不自禁的走到茅草棚前,当他闻到铁锅里传出的米粥香气,只感觉腹中空空,甚至叽里咕噜的响了起来。


    那个正在拿铁锹搅着大锅的青年,听到这老头肚子传来的咕咕声,当即放下铁锹,从边上拿过一只粗瓷碗,又拿起锅边的勺子在锅里一舀,盛了满满的一碗白米粥,送到了老头的面前。


    “老爷爷,粥还没煮烂糊呢,您先少吃点垫吧垫吧……”


    朱元璋看着青年憨厚的笑容,感动的接过粗瓷大碗,也不嫌脏,不怕烫,随便对着粗瓷大碗吹了口气,就唏律律的大口的喝了起来。


    很快,一碗粥极为被朱元璋喝了个精光。


    粥很稠。


    虽然有点夹生,没有煮的完全烂糊,但吃着并不咯牙,反而一粒是一粒的囫囵。


    有了这一碗粥垫底,朱元璋的精神和气色都好了很多。


    正在这时,茅草棚的里的一个军中百户打扮的独臂汉子,朝着煮粥的众人吼了一嗓子。


    “煮熟没哩,差不多得逑!”


    “这年月有口热的就不错哩,谁还讲究好不好吃哩!”


    “田六叔,粥煮好哩,你赶紧敲钟吧!”


    “得逑!”


    独臂汉子拿起一根铁棍,对着草棚上吊着的一面铜锣当当当的敲了起来。


    随着铜锣声响,被雪掩埋的一顶顶军帐动了起来。


    一个又一个衣衫褴褛的百姓,从军帐里爬出来。


    军中三五个人用的军帐,竟然挤了十几个人!


    随着军帐里的人爬出来,整个军帐都不由自主的瘪了下去。


    同时,挂在帐篷上的霜雪也掉落一地,露出军帐上那一排歪歪扭扭的大字。


    “玄武卫一排三班。”


    “是玄武卫!”


    虽然朱元璋看不懂一排三班是啥意思,可那“玄武卫”三个字,却是如此的清晰醒目。


    这本是他的一个玩笑之举,只是想考验某个皮猴子而临时设置的卫所。


    然而,在此等天灾面前,偌大的朝廷,甚至他这个皇帝都束手无策之时,这个小小的玄武卫,却默默的承担起了朝廷才该承担的责任。


    这一刻,朱元璋只感觉胸中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若说夜里那股火是无能怒火,那么此时他胸中涌动的就是希望之火。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跪在雪地中,对着缥缈的苍穹重重的磕下三个头。


    感谢上苍赐予咱如此优秀之皇孙!


    感谢上苍赐予大明如此优秀之储君!


    感谢上苍……


    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