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茹瑺这厮太损了,你特娘的倒是骂爽了,可我俩还没骂呢呀!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朱元璋一听说是大孙的奏折,都没等茹瑺说完,就一把抢了过来,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
茹瑺见皇帝陛下在认真的看奏折,不无得意的看了眼陈宗礼和秦逵两人,眼神中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他之所以说后边这段话,就是想告诉这俩货,人家秦指挥使懂得官场规矩,并没有越级上书,让这俩货别跟着叽叽歪歪!
当然,他这样说,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拍马屁。
作为朝中仅有的几个知晓秦牧真实身份的人,茹瑺天然的有一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就如同后世的重生者,能预见到双色球的开奖号码一般,让他整个人都爽翻了。
朱元璋看完秦牧所写的奏折,不由得意的哈哈大笑。
此时的朱元璋,就如同后世的家长拿到孩子的满分试卷一般,整个人高兴的快要炸开了。
他将奏折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满意,越看越欢喜。
这奏折不仅合乎规范礼仪,说的头头是道,甚至连基于什么条件,判断出夜里会有风雪这种事情都点出来了。
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只会给上级找麻烦,出难题。
他在提出夜里会有风雪之时,还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这一点非常难得,这证明这孩子不是只会夸夸其谈,是真正懂实务,会做事的人。
与之相比,皇孙朱允炆的赈灾之策简直就是一坨狗屎。
非但没有任何建设性建议,反而在执行的时候,被他搞得一团糟。
连区区民乱都不能预测,民乱暴起之时还束手束脚,不能施展雷霆手段将其迅速平息。
反而使之愈演愈烈,差点酿成惨案,说一句废物都不为过。
再看看他大孙干的这事,那叫一个漂亮!
从始至终,秦牧就没露面,通过朝廷已有的部门和衙门,就把赈灾这事办的漂漂亮亮,且没有丝毫隐患。
他在奏折最后一部分提出的以工代赈,更是给了朱元璋眼前一亮的感觉。
每年冬季之时,应天府都会征发徭役,修整城墙,深挖护城河等等。
秦牧不仅看到了这一点,还提出让朝廷招募灾民替农户服徭役,然后让本应服徭役的农户,只需要出一定量的粮食,用来支付给京师附近的灾民即可。
这样一来,朝廷不用花一分钱,既能赈济灾民,又能修缮城墙,深挖护城河,又能收拢天下民心。
此可谓一举三得!
这等老成持重之言,深析治国理政之要的谏言,如果是朝中官员提出。
老朱都会惊为天人,不管其官职几品,他都会将其调入中枢,让其参预国事,倚为辅国重臣!
然而,别说朝中的六部尚书没想到,就是他这个当了二十几年皇帝的人,面对此等天灾都束手无策。
秦牧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孩子,能想的如此全面,如此到位,岂能不让他喜出望外?
朱元璋在激动之余,连说了三个“好”字。
最后,更是满脸得意的将奏折递给跪在一旁的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传阅。
“两位爱卿也看看,这折子写的咋样!”
两人本来是怀着挑刺的心情接过去的,可是看了一遍后,无不惊为天人。
尤其是他最后这条以工代赈,不仅结合了京师的地理环境,更是兼顾了法理人情。
按照他这个法子,朝廷几乎不用掏钱,就能做到赈济灾民的同时,又让京师的城墙、护城河得到彻底的修缮。
而且,京师附近的农户也能因此受益,不用冒着严寒离家服徭役,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两人看过之后,齐齐朝着陛下叩首,口中称贺。
“陛下,玄武卫指挥使真乃天纵之才!”
“臣恳请陛下除去其军职,将其调入户部……”
“臣也恳请陛下将其调入工部,只需历练几年,此子就算不能出任工部尚书,也能胜任侍郎之职!”
所谓侍郎,即副职之意。
若是换算成后世的职务,可类比工业信息副【部】级别,这已经算得上是真正的高官了。
朱元璋听到两位尚书也对秦牧推崇备至,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兵部尚书见两人敢公然挖自己的墙角,当场就不干了。
“陛下!”
“玄武卫都指挥使秦牧,乃是我兵部所属,就算是调入朝中,那也该在兵部任职,岂能去工部和户部混日子?”
陈宗礼、秦逵听到这话,咬死茹瑺的心都有了。
“茹尚书,你把话说明白,我们户部和工部怎们就混日子了!”
茹瑺刚刚得到朱元璋的夸奖,小尾巴都要翘上天了。
听到两人不服,登时冷哼一声。
“此次天降雪灾,致使灾民险些冻死,若无玄武卫指挥使提醒,兵部上下属员齐心协力,岂能做到京师内外无一人冻饿而死!”
“此等救灾赈灾之事,本该是你户部和工部的职责。”
“然而,灾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又冷又饿之时,你们工部和户部在哪里?”
“我……”
“我们也不能预料到天降大雪呀!”
面对两人的狡辩,茹瑺再次冷哼一声。
“那我兵部所属的玄武卫都指挥使,他是如何查知的,他又是如何预判的?”
“尔等但凡关心一下百姓疾苦,何至于犯此等疏漏!”
茹瑺这番话把陈宗礼和秦逵气得呀,真把他切片涮了的心都有了。
然而,就在他俩想要争辩一番时,茹瑺却突然闭嘴,朝着皇帝陛下躬身一礼。
“陛下,臣虽出于义愤,但毕竟君前失仪,恳请陛下重重治罪!”
本来陈宗礼和秦逵都准备开喷了,听到这话赶忙将话给憋了回去。
茹瑺这厮太损了,你特娘的倒是骂爽了,可我俩还没骂呢呀!
你就算是想请罪,你也等我俩喷完在请啊!
这厮一定是故意的,就是不想让咱俩开口!
虽然陈宗礼和秦逵气得要死,可这货都请陛下治君前失仪之罪了,他们俩连灾情都没能提前预料到,还不得来个失察、失职的罪名?
于是乎,两人赶忙跟上,也向朱元璋请罪。
“臣身为户部尚书陈宗礼,上不能察天时,下不能抚万民,臣恳请陛下治罪!”
“臣工部尚书秦逵赈灾不利,甘愿领罪!”
朱元璋心情大好,非常大度的原谅了两人。
“两位爱卿虽有失察之错,但这次咱就不降罪啦。”
“两位回去,写个请罪的折子交上来,意思一下即可!”
所谓请罪的折子,类似于后世的检讨书。
但这玩意到底是请罪,还是检讨书,那就完全看朱领导的心情了。
他心情要是好,批复一句知道了也就完事。
若是赶上他心情不好,罚你半年俸禄也是正常。
因此,两人听到要上请罪折子之时,脸上都是一阵肉疼。
以他们对朱领导的了解,这半年俸禄肯定是没了……
朱元璋处置完陈宗礼和秦逵,就笑呵呵的看向兵部尚书茹瑺。
以前老朱挺看不上这人的,感觉这人娘们唧唧,一点都不兵部!
可现在看此人,他是越看越顺眼。
非但不觉得此人软弱,反而觉得他甚是有担当,敢于任事,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之才。
就连他“娘”的缺点,都被老朱给看成了儒雅,有风度的表现。
“茹爱卿劳苦功高,堪为百官表率!”
“擢升为东宫太傅,仍兼兵部尚书事……”
“赏赐斗牛服,锦缎三十匹一、白银五百两!”
“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兵部所属官员,赐双俸……”
茹瑺听到如此丰厚的赏赐,激动的赶忙跪地磕头谢恩。
另外一边陈宗礼、秦逵听到陛下的赏赐如此之重,嫉妒的都要杀人了。
这厮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捞到秦牧这样一条大鱼!
要是秦牧在我们户部,或者工部,今天就该是我们俩穿斗牛服,分五百两白银了!
两个二百五羡慕嫉妒恨的时候,茹瑺却并未被隆重的赏赐冲昏头脑。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
“但此次赈灾,若无玄武卫指挥使秦牧提前预测天灾在先,献上赈灾之策在后,断无我兵部赈灾之功!”
“另外,梁国公蓝玉,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不仅有保荐之功,更是在赈灾之时派出家丁、护院,协助卫所军士赈济灾民。”
“三位国公爷,更是忙碌整晚未歇,直至现在还在城外指挥家丁搭建临时窝棚……”
“因此微臣斗胆为玄武卫指挥使秦牧、以及三位国公爷请功!”
“若陛下不重赏他们,臣和兵部同僚,万万不敢接受陛下赏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