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京师无一人冻饿而死,玄武指挥使卫秦牧当居首功!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赵勉结合那秦牧的年纪,将大明所有的藩王盘算一遍。


    至于老朱,直接被赵勉略过了。


    以咱大明皇帝乾纲独断的性子,岂能生个儿子还偷偷摸摸?


    他要是有这么优秀的皇子,早就封个亲王四处显摆了。


    按照赵勉推算,能生出秦牧这么大皇孙的,只有排行前三的皇子。


    朱标、朱爽、朱棡。


    至于是哪位皇子所生,又是在怎样荒唐的情况下所生,这就无法揣测了。


    不过,能让皇帝陛下如此投鼠忌器,迟迟不将其写入皇家玉碟,可见其出身不凡,可能牵涉到皇家丑闻。


    赵勉又想到一个月前,皇帝曾经召见他,让他点评的三份应天府府试试卷。


    如果此秦牧就是那三张试卷的考生,这考题还真不好出。


    “陛下,微臣冒昧的问一下,您于月前让臣点评的三张试卷,是否为秦指挥使所做?”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毛顿时一挑,有几分得意,又有几分懊恼。


    “你问这话是何意?”


    赵勉不卑不亢的答道。


    “陛下,若秦牧真是那三份试卷的作者,那能考倒他的题可不好出喽!”


    “臣得召集礼部上下官员,会同文华殿诸学士,研讨半月以上,才能想出难倒秦指挥使的考题!”


    朱元璋闻言整个人都不好了,怔怔的看着赵勉,不解的问道。


    “赵勉,你是不是对咱的话有啥误会?”


    “咱就是让你出几个考题,考考诸皇子皇孙的学业,顺便刁难一下那臭小子!”


    “你倒好,一下子支出半个月去,你当这是抡才大典呐!”


    “咱不管,咱就给你一天时间……”


    “不,一天都太长了,就一上午,务必给咱想出几个考题来!”


    “刁难?”


    赵勉身为礼部尚书,本就跟文华殿的学士们交往甚密,因此对于秦牧的事迹,可谓是耳熟能详。


    一想到那厮连齐泰、黄子澄都怼的头头是道,赵勉就感到一阵头疼。


    “陛下,一上午是万万不够的!”


    “秦指挥使才思敏捷,加之**通今,又不知在哪儿学了一堆稀奇古怪的观点学说,以老臣之能,最快也得三天……”


    “不行!”


    朱元璋直接打断了赵勉的话,给了个最终期限。


    “最多一天!”


    赵勉低头想了想道。


    “好吧!”


    “老臣勉力一试!”


    “不过,就怕思虑不周,被秦指挥使给钻了漏洞,那可就耽误陛下的大事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突然想到秦牧那厮的狡猾,觉得赵老头说的也不无道理。


    “那就给你两天时间,后天一早务必给咱呈上来!”


    “臣遵旨!”


    朱元璋将赵勉打发走,又把二虎叫了进来。


    “二虎,你去宫门口给咱盯着,那厮今天要是敢迟到,你就把他给咱按在地上打!”


    “迟到一刻钟,就打二十大板,迟到一个时辰就打二百大板!”


    “啊?”


    “皇爷,这会不会太狠了点?”


    “二百大板,就是卑职这身板也扛不住呀!”


    朱元璋见到二虎这样问,气急败坏的吼道。


    “你要气死咱吗!”


    “你明知道他扛不住,不会吩咐手下打轻点!”


    “总之,板子数一下不许少!”


    “就是吓也要吓死他!”


    二虎听到这话捂着嘴偷笑。


    “卑职晓得了,卑职这就去安排,哈哈……”


    在二虎离去后,老朱尤自不解气,在大殿里气得直转圈。


    即使后来开始坐下办公,也每隔半个时辰都会问一句。


    卯时初刻,秦牧没来……


    辰时初刻,秦牧也没来……


    巳时初刻,秦牧还没来……


    就在朱元璋等的快不耐烦,打算派人去玄武卫将其给抓来之时,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朱元璋见状,以为是秦牧进宫了呢,激动的直接站起来。


    然而,小太监一开口,他就颓然的坐了下去。


    “陛下,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求见。”


    朱元璋闻言脸上阴晴不定。


    他分明指派户部和工部去赈灾了,这俩人不去赈灾,跟兵部尚书搅和到一起干嘛?


    “传吧!”


    “是!”


    小太监匆匆离去,不多时引着三位尚书大人走进大殿。


    这三人一进入大殿,都没顾上给朱元璋磕头请安,就直接掐了起来。


    “陛下,臣弹劾兵部尚书茹瑺,不专司本部事物,擅自调动卫所军士,意图不轨!”


    “陛下,臣也弹劾兵部尚书,擅自出借军械,挪用军中粮草!”


    朱元璋听着户部尚书陈宗礼,以及工部尚书秦逵的指控眼皮都不由一跳。


    擅自调动卫所军士,出借军械,挪用军中粮草。


    此三项罪名,随便一条坐实,这兵部尚书茹瑺都是死罪!


    然而,茹瑺在两人的指控下,却神色如常,没有丝毫的慌张,这又是何道理?


    难道说,这两人在攀诬,或者说茹瑺所作所为另有隐情?


    “茹瑺,两位大人所言之事是否属实?”


    茹瑺恭恭敬敬的朝着皇帝陛下叩首行礼,完成了全套礼节,这才回答皇帝的问题。


    “回禀陛下,两位大人的指控属实,臣下确实挪用军中粮草,征调士卒,出借军中器械了。”


    “哦?”


    朱元璋听到这话脸上的神情不由一凛,心中也着实惊讶了一下。


    以他对茹瑺这人的了解,他没这么大的胆子,敢干这么多事。


    既然他不反驳,大大方方的承认了,那证明此事必定事出有因。


    “茹瑺,你可知这是犯了大罪吗?”


    茹瑺非常光棍的朝着朱元璋叩首。


    “回禀陛下,臣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可如果上苍再给微臣一个选择的机会,微臣一定还会做这些事!”


    茹瑺说到这里时,眼角闪过一丝得意,随后做了个深呼吸。


    “陛下,臣虽为兵部尚书,可臣亦是大明百姓!”


    “臣听闻夜里有风雪侵袭,心忧城外的万千灾民,来不及向陛下请示,就擅自打开军械库里的军帐,散发给城外百姓使用。”


    “又擅自挪用军粮,擅自调动499名卫所军士,协助赈济灾民!”


    “臣有罪!”


    “臣愿意接受陛下的任何处罚!”


    茹瑺说完这番慷慨激昂的话,就直接一头磕在地上。


    虽然态度谦恭无比,但他的心里早就爽翻了!


    大明皇帝陛下,把百姓的事看的最重。


    他这看似是越权违法,但所作所为,正合陛下心意。


    更何况,他手里还有杀手锏。


    只要他递上这杀手锏,陛下非但不会处罚他,反而会重重的奖赏他!


    果然,朱元璋听到这话,激动的直接站起来。


    “茹爱卿此言当真?”


    陈宗礼和秦逵听到这句“茹爱卿”,一颗心直接沉到了谷底。


    茹瑺这厮真是太过分了,不声不响就憋出这么个响屁!


    城外就那么几万灾民,全让你兵部给赈济完了,你让我们户部和工部干啥,去替你管理各地的卫所吗?


    茹瑺听到陛下竟然对自己用上了“爱卿”,感动的当即红了眼圈。


    自己为国朝操劳了几十年,终于换来了陛下的一句爱卿!


    虽然茹瑺心里美的都要冒泡了,但做戏做全套,他还得接着演……


    “陛下,臣有罪,臣愿意接受陛下的任何惩罚,呜呜呜……”


    朱元璋见到茹瑺竟然如此纯粹,为了救助灾民甘愿以身犯险,还不为自己辩驳一句,只是一味的请罪。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忠臣、直臣,能臣吗!


    朱元璋激动之下,直接走下台阶,亲自将茹瑺给扶起。


    “茹爱卿何罪之有,你是咱大明的功臣!”


    “咱非但不会惩罚你,还会重重的奖赏你!”


    “咱要在邸报上刊登你的事迹,号召咱大明的官员,全都向你学习!”


    茹瑺听到这些话是真的感动的哭了。


    他做这事之时,确实存了投机取巧的心思。


    可看到皇帝陛下如此真诚的夸赞,他瞬间被皇帝的爱民之心给感动。


    “对了,茹爱卿是如何料到夜间会有大雪,又是如何想到将军帐借给百姓,让他们渡过严寒的?”


    朱元璋之所以有此问,主要是茹瑺干的这事,简直跟玄武卫如出一辙。


    因此,他怀疑这里边肯定有秦牧的影子。


    茹瑺听到这话,当即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折子,最后再次拜倒在地。


    “陛下,臣正要向您启奏。”


    “臣之所以能料到昨夜会骤降风雪,实乃收到玄武卫指挥使秦牧的上书!”


    “秦牧自知官职低微,无权直接向兵部投递文书,特地请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梁国公蓝玉三人代为转呈!”


    “此次天降大雪,我京师无一人冻饿而死,玄武指挥使卫秦牧当居首功!”


    “老臣斗胆替秦牧求赏,恳请陛下重奖玄武卫指挥使秦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