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给我打!打死这两个畜生!

作品:《北美新明

    “大哥哥,你有看见我哥哥吗?”


    第三天中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


    小女孩无助的走在街上,突然双目一亮,之前那个一直给他们发炊饼的少年又出现了。


    顿时欣喜上前。


    郑毕文这次是偷偷跑出来的,他担心没有自己的炊饼,那些孩子可能会饿死。


    “你哥哥什么时候不见的?”


    郑毕文一听,语气不禁变得焦急起来。


    “昨天早上,醒来哥哥就不见了,他说了不会丢下我一个人的,呜哇哇哇...”


    见终于有个人愿意搭理自己,小女孩哇的一下,就开始嚎啕大哭。


    “你先别哭,告诉我你哥哥个子多高,穿何衣服,身上又有何特征,我马上让人去找!”


    “哥哥他没穿衣服,大概就这么高。”


    小女孩立马止住哭泣,抬手在头顶比划了一下。


    郑毕文想也没想,背起小女孩就往家里跑,在一番软磨硬泡下,终于说服母亲,派出数十名家丁,大街小巷的找人。


    但是上海县太大,光城里就有二十几万人口。


    街道上没衣服穿的流民小孩多了去了。


    哪怕把家里的仆人全部派出去,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郑毕文干脆跑到县衙,让官府帮忙找人。


    知县章光岳有急事去了港口,县丞暂行处理事务。


    见是郑部堂的小孙子报案,哪怕是要找个流民,也丝毫不敢怠慢,立马派出所有衙役,自己也亲自出马。


    在明代,南方地区早已普遍接受了三餐制,以前人们都只吃早晚两顿。


    此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


    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升起炊烟,流民们开始了一天的觅食。


    城市边缘有间小木屋,房子有些破败,一看就不是富贵人家,却有淡淡的肉香从屋内飘出。


    “傅大婶,你家又在吃肉啊,怎么最近天天开荤,是不是捡着钱啦!”


    “小心失主找上门来,万一是个你得罪不起的老爷,就完蛋咯!”


    隔壁邻居再次闻到肉香,看了看自己碗里的稀粥,顿时不香了,来到小木屋前,扯着嗓子朝里面大喊。


    其他邻居听到声音,也都纷纷出门查看。


    “我家吃肉关你们屁事!有本事你们也到街上捡钱去!”


    傅大婶将门打开一条缝,只探出一个脑袋,似乎不想让人看到里面的情况。


    “咦,你家吃的什么肉,怎么闻起来怪怪的,不像猪肉也不像鸡肉。”


    一个邻居闻了闻,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说了不关你们事,赶紧走开,不然我叫我男人出来了!”


    傅大婶恶狠狠说完,砰的把门一关。


    “奇了怪了,她家怎么三天两头吃肉,不会真捡到钱了吧?”


    邻居们不肯走,围在门口七嘴八舌的说着,嘴里疯狂分泌唾液。


    他们穷的只能喝粥,别人家却顿顿吃肉,怎么可能不羡慕。


    有人大着胆子来到窗户旁,想偷偷看一下里面到底啥情况。


    谁知窗户刷的一下突然打开,一张凶神恶煞的男人面庞出现在脸上。


    那人被吓了一跳,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时,木门被打开,只见一个身材精瘦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柄漆黑菜刀。


    “赶紧滚,不然我把你们宰了煮着吃!”


    被男人这么一吓,邻居们惊慌失措地回到各自家中,将房门紧闭。


    不过还是有人觉得不对劲,决定一起前往官府报官。


    结果发现县衙里一个人都没有,打听后才知道,老爷们带着全部人去找一个失踪的流民小孩去了。


    失踪?流民?小孩?


    “傅婶他们家...该不会...”


    “他们家一个月前就断粮了,之前还找我借粮呢,如今却天天吃肉,指定有鬼。”


    “听你们这个一说,我忽然想起来了,好像是前天晚上,我亲眼看到她家男人扛着个麻袋回家,当时太困没在意,醒来就忘了。”


    众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觉后背一阵发凉。


    “那还等什么,赶紧回去把他们抓了送官府!”


    几个男人迅速往回跑,从家里拿上锄头铲子之类的东西,一脚将傅大婶家的门踹开。


    里面两人正坐在小板凳上吃肉,眼神麻木。


    房子不大,前面是厨房,后面是卧室,灶台的大铁锅里还煮着半截尸体。


    墙角放着一排陶罐,里面也都装满了肉。


    砧板上,甚至还有一条血淋淋的手臂。


    除此之外,家徒四壁,连老鼠都见不着一只。


    尽管早有准备,但这一幕,还是让破门而入的几人当场吓的魂飞魄散。


    上海县以前还是很繁华的,再穷也不至于沦落到吃人。


    “给我打!打死这两个畜生!”有人当即大怒。


    “千万别把人打死了,还是抓起来送官吧。”有人保持冷静。


    夫妇俩见被发现了,也是无比惶恐,想要反抗,但双拳难敌四手,他们很快就被一众邻居给绑了起来。


    另一边。


    上海县码头。


    一府三县的最高长官都聚集在此,官服官帽穿戴整齐,似是在等待什么重要人物。


    “嘟...嘟...嘟...”


    奇怪的声音从海上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海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艘大船,冒着浓浓黑烟。


    大船由远及近,很快就在码头边停下。


    “这莫非就是汉髡的蒸汽船?无风自动,果真如传闻中那般神奇啊。”华亭县的县令一脸惊奇。


    他之前在江西当官,去年才被调到这里,对海外的事情了解不多,只是有所耳闻。


    其余几个县令倒是见过,因为这里距离浙省的通商口岸宁波不算太远,但对蒸汽船依旧充满了好奇。


    “走,随我一同前去迎接。”


    松江知府整理了一下官帽,甩着衣袖,迈步向前,三名县令紧随其后。


    只见四男一女在一众官兵的簇拥下登上码头。


    其中两个穿着明朝绯红色的官服,另外两人分别是洪吉祥和庞乐丹,穿着剪裁得体的华国公务装。


    最后一个是传旨的太监。


    “下官松江知府张祚承,率本府几位县令,恭迎几位钦差,几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下官已备好驿馆,还请诸位大人移驾歇息。”


    “张知府免礼,咱家这次是奉陛下旨意,来松江办的是通商大事,这码头看着年久失修,你们最好早做准备,以后这里可要热闹起来了。”


    李公公抬了抬手,扫了一眼冷冷清清的港口。


    松江府虽然有沿海码头,但规模不大,开海之前,明朝连接南北靠的是京杭大运河。


    如今海贸是兴盛了,却让大运河上的百万漕工日子变得愈发艰难。


    李公公微微叹气,也不知陛下此举,对大明到底是福是祸。


    “多谢公公提醒,下官回去后,就即刻命人修缮港口,绝不耽误朝廷大事。”


    张知府依旧躬着身子回话,听到朝廷要在这里通商,顿时眉头一皱。


    后面的几个县令,也是神色各异,思绪复杂。


    通商说的简单,但却会有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变化的大潮中,他们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一方官员,也不过是一根浮萍罢了。


    “这两位是华国特使,洪总督还有他的夫人,乃我朝贵客,万万不可怠慢了。”


    李公公说完,又给众人介绍了一下洪吉祥和庞乐丹,语气很是严肃地提醒道。


    “下官明白。”张知府连连点头,迅速将两人的样貌刻在脑中。


    简单聊完,众人坐上马车,来到松江府的府衙。


    李公公拿出了朝廷要将整个松江府设为通商口岸,在这里设立市舶司,主管一切对外贸易的旨意。


    而后庞乐丹也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有明廷的印章。


    高振在离开北京前,与明廷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允许华联共和国在通商口岸城市开办‘蒙养院’。


    内地城市不方便,就算明廷愿意配合,那些地方官也难缠的很,之前开办的一批慈幼局就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都被关掉了,孩童全部转移。


    所以蒙养院只准备在通商口岸开办。


    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


    是慈幼局的升级版,不仅负责收留无家可归的孩童和婴儿,还会配备专门的老师,教他们识字。


    最关键的是,蒙养院完全由华联共和国控制,为慈善机构,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和医疗。


    总负责人是庞乐丹、刘悦等几个女性穿越者,她们都有时间和精力去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