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大胆的想法之我们三

作品:《北美新明

    朱由检在德王府开设了御审堂,高台上摆放着龙椅,案桌上覆盖着黄缎。


    几乎全城的百姓都听说了这件事,如潮水般挤在德王府周围的街道上。


    黄老爷得知是皇帝亲自来审他,当即就吓晕了过去。


    知府更是在公堂上尿了出来,把自己包庇黄老爷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


    厅堂两侧,坐着山东左右布政使,按察使...等一众省级官员。


    他们看着跪地的知府和黄员外,脸上面无表情,心里却恨不得当扬把这两人活剥生吞。


    济南府是鲁省省会,布政使衙门也在这里。


    民间案件虽然不由省级官员直接管理,但出了这么大事,把皇帝都给引来了,他们一个失职之罪肯定逃不掉。


    这辈子无法再进步了。


    黄老爷的手下深知这次是天谴,没人罩得住他们,全都供认不讳。


    希望能从轻发落,毕竟他们也是被迫的。


    朱由检费这么大劲御驾亲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他耗费的人力物力,足以平定鲁省的所有农民起义军。


    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农民起义。


    朱由检觉得,借此挽救一波民心,或许收益会更大。


    三天时间,事情便完美收官,黄老爷和知府等一众官员,被押解回京。


    高振的要求是让明廷把人抓来,给华联共和国处理。


    但遭到明廷内部官员的一致反对。


    一个海外小邦,不仅在这教他们做事,居然还想侵犯大明的司法主权。


    汉髡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有失天朝威严!


    北京,会同馆。


    高振又一次来到这里,与明廷的官员相对而坐,这次只有朱由检、内阁首辅和刑礼二部官员参与。


    “当初建立慈幼局的时候,协议上白纸黑字写着,慈幼局内视为华联共和国领土。”


    “你们并无人提出异议。”


    “根据我国律法规定的属地管辖原则,在我国领土内的一切犯罪行为,共和国政府都有司法管辖的权力。”


    高振说着,将当初签订的协议丢给明廷新首辅张至发。


    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都是根据后世法律原则制定。


    他当初和明廷合作建立慈幼局的时候,在协议中加了一个条款,慈幼局里的孩子虽然是明朝百姓,但慈幼局可以视为共和国领土。


    有点类似后世的使领馆,根据国际惯例,使领馆拥有相当于派驻国领土的特殊法律地位。


    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国际惯例。


    所以明廷官员当时也不清楚这个条款意味着什么。


    “可笑,大明朝从没这个规矩,此条款我们不认。”


    “人,我们会按照大明律依法惩处,就不劳烦你们操心了。”


    张至发冷冷一笑。


    想跟他玩文字游戏?门都没有!


    高振还想继续争取,一旁的林正阳赶紧踢了踢他的椅子。


    而后凑过来在他耳边悄声说了几句。


    高振脸色一阵变幻,最后点了点头。


    “既如此,那人就由你们处置,不过,以防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改变合作的方式。”


    “慈幼局以后由我们全权负责,另外,为了更好的打击类似犯罪,我们应该签订一份《引渡条约》。”


    “并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司法协助关系。”


    高振不再纠结能否将黄老爷拉回济州岛大卸八块。


    转而说起了正事。


    他这次大张旗鼓过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扩大华联共和国在明朝百姓中的影响力,树立正面形象。


    说白了,就是收获民心。


    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果华联共和国在绝大多数明朝百姓心中都是正面形象。


    既可以推动更多的百姓主动出海。


    也利于他们将来接管大明。


    但计划没成功,风头被朱由检给抢了。


    百姓只知道是皇帝亲自出巡审案,为流民主持公道,并不知道是他们华联共和国在背后推动。


    不过,也无所谓。


    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两国司法协助的事情给搞定。


    随着两国经济贸易规模扩大,人员交往逐渐频繁,涉及到两国之间的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多。


    例如有人在大明杀了人,然后跑到海外去,或者在海外偷了东西,跑回大明。


    尤其是贸易中的走私行为,十分严重。


    走私团伙可以随时往大明内陆跑,明朝地方官非但不帮忙抓人,反而还主动包庇。


    没有司法上的合作机制,此类事情处理起来会特别麻烦。


    “额...这个...”


    刑部出身的内阁首辅张至发欲言又止,他听不懂高振说的一堆专业名词。


    一张老脸憋得通红。


    感觉自己像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咳咳...我们两国有关律法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协助这一块还需从长计议。”


    张至发捋了捋胡子,有些尴尬道。


    崇祯给他们几位内阁成员都下达过命令,要好好研究汉髡的东西。


    不仅是自然科学,还包括天文、军事、律法等。


    对大明有用的东西得学,无用的东西就摒弃掉。


    但他一向看不上汉髡的小玩意和小聪明,所以就没把皇上的话放在心上。


    偷偷看了一眼崇祯脸色,张至发知道,自己这个首辅是当到头了。


    有点可惜,他才上任没几个月。


    “朕准了。”


    这时,坐在主座上的崇祯突然开口。


    经过这件事,他也明白了过来,大明的问题,不是怎么都剿灭不干净的反贼,也不是因为军队打不过女真。


    瞎折腾了好几年,大明朝的情况越来越差。


    不如学一学汉髡如何治理国家,或许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大明朝的问题。


    过去那一套圣人哲学,显然行不通了。


    可是,土地、吏制,税制,随便一个想要进行改变,都千难万难。


    纵使有不少朝臣支持,也有好的方案,可一旦落实到下面,政策就会变形。


    明明是利国利民的改革,莫名其妙就搞得民怨沸腾,反贼四起。


    所以崇祯想着,先从司法刑狱方面入手,学习华联共和国的司法制度。


    几天后,慈幼局的事情告一段落,共和国不再新设慈幼局,已建立的慈幼局由共和国完全掌控,明廷会责令地方官配合收养工作。


    参观完处刑的高振等人正准备返回济州岛,刚到天津港,突然又被崇祯派人叫了回去。


    崇祯从国子监里选了100人,希望能前往华联共和国学习自然科学和政治体制,费用由朝廷承担。


    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高振觉得,如果要派留学生,十五岁太大了,脑子里都是落后儒学那一套。


    去了华联共和国,恐怕很难快速接受新的思想。


    不过他没有提建议也没有拒绝,将人全部带上。


    ......


    时间回到1638年,许平看完高振送来的请罪信,提笔写下自己的批复意见。


    东亚总督有先斩后奏的特权,毕竟隔得这么远,京海无法遥控那边。


    华联共和国没规定不能对明廷动兵,明廷被起义军推翻了他们也不会管。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廷求变之心还是蛮积极的。


    “或许东方战略可以稍微调整一下。”


    许平看向世界地图,目光锁定三个国家。


    华联共和国-西班牙-大明。


    分别是殷洲最强国,军事科技遥遥领先。


    欧洲列强之一、第一殖民国,殖民范围三千万平方公里。


    还有全球经济规模第一国、人口最多国。


    “要是这三个能联起手来......”许平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华夏大地的混乱,该结束了,没必要因为内战死人,完全可以将目光投向外部。”


    “西班牙只是工具...”


    “大明看表现,表现好可以当盟友,表现不好就改朝换代,或者让高振他们接管。”


    许平摸着下巴,思考着,着眼全球的战略安排。


    共和国虽小,能直接管理的地方也就殷洲的一亩三分地和海外殖民地。


    但并不妨碍他们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影响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