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安镇之外一

作品:《大乾闲人

    安镇,在春日的暖阳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院墙之内,沿着河岸一溜儿排开的新房,构成了商贸区热闹非凡的主要街市。


    街市中心位置的房屋,早被捷足先登的商人们抢购一空。


    而后来自匈奴及周边各国的商人们,在听闻安镇未来的发展规划后,也纷纷心动,毫不犹豫地在此订购了商铺。


    安镇临时官府衙门适时颁布了一条法令,


    明文规定:凡是在安镇内院拥有商铺或者住房者,即可在安镇拥有户籍,同时还能享受到当地军队最高规格的保护。


    只是法令之中,并未详细阐述这所谓“最高待遇的保护”究竟是何种模样。


    然而,对于在外漂泊的商人们而言,谁又愿意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呢?


    开春之后,武州、新州附近的局势陡然紧张起来。


    时常可见一些草原上的人马出没,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的队伍,如蝗虫过境般在周边肆意抢掠。


    因此,前来安镇经商的匈奴人倒也觉得安心,可那些前往草原做生意的大乾商人,却频频遭遇抢劫,苦不堪言。


    如此一来,安镇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处绝佳的交易市场。


    三月的一天,一支千人规模的匈奴骑兵悄然靠近了武州以西的夷余之地,此地距离安镇仅有五十里之遥。


    在一顶宽敞的帐篷里,一名身着羊皮马甲的匈奴人,单膝跪地,正恭敬地向帐中一位年轻男子汇报:


    “禀报小王爷,我们派去安镇的探子回来了,据说里面驻扎着一千多王府亲军。”


    这位年轻男子,正是左贤王乌达屠的孙子——乌达悍那。


    在左贤王庭中,他平日里便是那种游手好闲,只知遛狗架鹰的纨绔子弟。


    整个冬天,他在草原上无所事事,便带着一众家奴来到边境闲逛,顺便干些抢人抢粮的勾当。


    最近,他听闻夷余附近出现了一个新镇子,对外宣称不受任何国家的干涉,一心只为发展边贸生意。


    大单于得知此事后,觉得并无不妥,毕竟这么个弹丸之地,大乾国既然愿意让出,对于草原上的贸易往来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即便没有安镇,他们与大乾的商人们私下交易也从未间断,如此一来,反倒使得交易变得名正言顺。


    匈奴单于并非从左贤王中直接继任,作为左贤王的孙子,乌达悍那虽知晓安镇的情况,却绝非一个安分守己之人。


    “一千多人?那可有高墙巨弩?”


    乌达悍那神色倨傲地问道。


    “东西方向修建了石墙,并未见到巨弩等大型武器。里面倒是修建了不少房屋,咱们草原上也有不少人在里头。”


    “哼!就这么个区区小镇,咱们带兵过去,他们又能把我怎样?”


    乌达悍那嘴角微微上扬,满脸都是不屑之色。


    “小王爷,进安镇不能骑马,卫队人数也不得超过十人,而且还需缴纳一笔巨额的入镇费用。再者……”


    “就这点破规矩?咱们分开进去不就行了,有什么好怕的?”


    乌达悍那一脸轻蔑,压根没把这些规定放在眼里。


    就在夷余出现这一千人骑兵的消息传开后,安镇这边迅速得知了情报。


    鲁修不敢耽搁,立刻召见苏铁山前来商议对策。


    毕竟,这股突然出现的武装力量,对安镇的安全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与此同时,武州方面对于近期频繁骚扰周边的匈奴人也是深恶痛绝,不断派出斥候,四处打探这些人的动向。


    很快,夷余出现骑兵的情报便被送到了武州镇守将军林不凡的桌案上。


    他仔细看完这份情报后,陷入了沉思。


    这些匈奴人下一步究竟想干什么?


    在附近劫掠了这么长时间,难道是打算回草原了?


    对方足足有一千人,自己这边至少也得派出一千人,奔袭百里前往夷余,或许才有机会追上并痛击这伙人。


    经过一番权衡,林不凡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便派出一千骑兵,前往夷余绞杀这股匈奴势力。


    在大乾人眼中,匈奴人就如同强盗和畜生一般,天生就热衷于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若不将他们剿灭,必将继续为祸一方。


    实际上,匈奴人一贯如此,即便在草原上,他们也常常会因为一些草场的归属问题,部落之间大打出手,这似乎已然成为了游牧民族的本性。


    然而,当第二天武州的骑兵赶到夷余时,却扑了个空。


    此时的乌达悍那,正带着他的人马朝着安镇方向浩浩荡荡地行进。


    此刻的安镇,左右通道上整齐地驻扎着王府亲军。


    街道两旁,已然建起了不少二层的房屋,屋顶上,士兵们警惕地值守着,密切关注着周边的一举一动。


    当乌达悍那的队伍距离安镇还有二十多里时,一支由十人组成的骑兵小队疾驰而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你们已进入安镇的缓冲区,请问你们要去往何处?”


    队伍里有懂得草原话的人,迅速将这话翻译了出来,此人正是坎布尔帮办的手下。


    乌达悍那抬眼望去,只见来人虽身着甲胄,却并非大乾军队的样式,其中还有几人明显是草原部落的打扮。


    他心中好奇,不禁问道:“你们又是些什么人?”


    帮办的人见对方说的是草原上的语言,赶忙上前解释道:“我是坎布尔帮办的胡乐思乐,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每日都会在安镇缓冲区,询问过往行人的去向。”


    “误会?能有什么误会?”


    乌达悍那轻蔑地看着对面说话的人,满不在乎地说道。


    “这位朋友,请不要在安镇制造麻烦,否则你们很难靠近安镇。”


    胡乐思乐敏锐地察觉到,这群人来意不善,绝非单纯来经商的,甚至极有可能会给安镇带来麻烦。


    他不着痕迹地将马匹往后牵了一下,暗暗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胡乐思乐身后的人中,有两名是锦衣卫的人,怀里揣着烟花弹,马背上则挎着上满弦的弓弩。


    另外几人是亲军的士兵,见情况似乎有些不妙,纷纷伸手握住马上挂着的弓箭。


    帮办的人共有两名,他们虽精通不同的语言,却没什么战斗力,警觉性相较之下也没那么高。


    胡乐思乐想逃跑的动作太过明显,乌达悍那一眼便瞧了出来,心中顿时不悦,骂道:“一个破安镇,连像样的防御都没有,还敢阻拦我?勇士们,给我冲过去!”


    锦衣卫的人见势不妙,眼疾手快,立刻点燃烟花,只见一道绚丽的烟火直冲云霄。


    另一名锦衣卫迅速抽出弓弩,瞄准冲向胡乐思乐的匈奴人,一箭射出,利箭穿透皮甲,


    被射中的匈奴人顿时发出一声惨叫,捂着受伤的部位,吃力地抓住缰绳,才勉强没有落马。


    亲军的士兵们见状,急忙调转马头,迅速取出弓箭,拉满弦,朝着匈奴人后方射去。


    放完烟花的锦衣卫,也赶忙取出弓弩,一边调转马头,一边朝着离自己最近的匈奴人瞄准。


    锦衣卫所使用的战马弓弩,上弦采用的是曲臂设计,内部还带有箭匣,一次能够装填六支弩箭,再加上挂弦上的一支,总共能射出七支箭矢。


    不过,这弓弩也有个缺点,单手持弩时,重量颇大,使用起来稍有不便。


    几人朝着后面奋力射箭,暂时阻拦了乌达悍那队伍的前进。


    毕竟,谁都不想轻易丢掉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