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兴客栈生意

作品:《大乾闲人

    鲁修觉得这个冬天有些蹊跷,一个冬天,幽州长达两个月下雪,而且靠北的地方,雪下得更大。


    依靠牧场生活的匈奴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要想让他们稳定,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大家都动起来。


    而且是让他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与巨大的利益。


    鲁修针对草原的情况,和大乾的一些律法,他研制出一种陶制的烽火炉,核心就在内胆上,安装也极其的简单。


    高温下烧制的陶制内胆,上面带有凹槽,上端有回流口,下端有一片可以排除草木灰的格栅。


    这样的内胆有最基础的两种方式使用。


    第一种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上面的坑容得下一个内胆,下面也有一个坑,上面放置着陶制的格栅。


    这种炉子是从上面点火,直接燃烧枯草树枝,甚至与牛羊马粪都可以。


    另外一种就比较高级一点,安装方法和前面一样,可以挖坑或者用砖作为烟道,这样的炉子是侧部添加,包括煤炭在内的燃料。


    不过这样的炉子设计有个缺点,就是火从烟道位置走,上面最好是架设金属片,或者是锅,当然陶瓷锅在上面也能用。


    鲁修设计好这些物品后,就让人进行赶制出一批,而且还制作了很多说明。而且用的都是大乾文字。


    上面还配了一些安装图,进行辅助说明。


    至于交易的位置。


    鲁修想到一个地方,这里是蔚州向北一百五十里,云州东北角一百五十里,武州和新州只有不到一百里的位置。


    于是,鲁修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了镇北王苏定山。


    苏定山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追问道:“你所言之地,可有具体考量?为何觉得此地适宜通商?”


    鲁修神色认真,侃侃而谈:“王爷,此位置得天独厚。地处几州交界,交通相对便利,能辐射多个区域。


    虽现有些荒芜,却也意味着开发空间大。


    在此建立通商之地,可有效控制贸易往来,且在我大乾境内,安全性更有保障。”


    苏定山微微点头,认可了鲁修的分析,又问道:“那依你之见,此地通商,后续该如何管理?”


    鲁修早有思考,不假思索地回应:“王爷,对于这个地方,我们不妨命名为安镇。


    此地应明确其特殊性,永远不会成为战争之地,允许匈奴及各地商人在此经商,当然,需缴纳相应费用。


    考虑到商人们的安全,可允许来此经商的商人,一人带十人的卫队,但每月得缴纳足额的保护费。”


    苏定山抚着胡须,沉吟道:“如此安排,倒也周全。只是这土地与房屋之事,该如何处置?还有这安镇的管理者,又该如何选择?”


    鲁修接着说道:“土地既是大乾燕云的地盘,外地商人前来,可进行租售。


    至于安镇的镇主,鉴于目前无人前往,规定凡是在此地居住的居民,以及经商半年以上的商人,均可自由选举,且不限制镇主身份。”


    苏定山面露诧异之色:“不限制镇主身份?这会不会太过冒险?”


    鲁修笑了笑,解释道:“王爷,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希望能广纳人才,不拘一格。


    哪怕是土匪出身,只要他能保证一方平安,确保交易公正,又有何不可?


    如此一来,反而能激发各方的积极性,让安镇尽快繁荣起来。”


    苏定山听后,思索良久,最终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


    于是,苏定山听从了鲁修的建议,同时向相邻的几个州发去了公文,让他们问当地商人,顺便转告匈奴的商人,告知此地为中间区。


    对于中间区,苏定山在公文中是这样解释的,这里位置永远不会战争,允许匈奴和各地的商人在此经商,只要交钱就行。


    ……


    话说,在大兴,岳乐在燕双等人的协助下,迅速盘下了一处客栈。


    经过一番简单收拾,客栈便进入了试营业状态。


    大兴平日里人口不算多,此地周边建有一些货仓,因而往来的大多是买卖人。


    许多人因长期在此经营,都有了自己的私宅或店铺,如此一来,需要住宿的人便少了许多。


    当大兴博陵客栈的招牌一亮出来,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博陵崔氏的产业,毕竟登记牌照时用的正是崔杰的名字。


    由于客流量较少,为了更好地探取情报,他们索性将大兴博陵客栈的一楼改造成了酒吧。


    如此一来,整个客栈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也实属无奈之举。


    大兴原址位于王各庄,向东二里处开始大兴土木建设,再往东便是麻子营,正北方向则是同字营。


    客栈试营业期间,同字营和麻子营两大营的统军将领竟纷纷前来光顾。


    无他,只因这里的酒实在是香醇可口,令人难以抗拒。


    岳乐所属的二中队三队人马也全部被调集至此,从那时起,这里便成了二三队的驻地。


    随着二更的钟声悠悠敲响,不留宿的客人陆续离去。


    此时,付志勇满脸笑意地招呼岳乐过来,桌上已摆上了两个热气腾腾的菜。


    这几日,看着客栈生意不错,付志勇乐得嘴都快合不拢了,兴奋地说道:“要是一直能这样经营下去,咱们很快就能发财啦!”


    岳乐抱着酒坛子,慢悠悠地走过来,无奈地说道:“你可别高兴得太早。有些军卒和上官,都是免费在这儿吃喝的。


    咱们搞这个试营业的噱头,主要是为了拉拢一些人。”


    付志勇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疑惑地问道:“你的意思是,我看到的这番热闹景象只是个假象?”


    一旁的燕双忍不住讥笑道:“你还真以为他们会付钱啊?这些天咱们可都是在贴钱呢。


    你也不想想,在这来来往往的这么多人里,咱们自己兄弟占了多少?”


    付志勇心中暗自思忖,不禁暗道:“我去,得有二十多个兄弟在这儿呢。”


    他心里清楚,这些兄弟在这儿一方面是帮着客栈后厨做卤菜调味,另一方面也在教店里的人一些烧菜的配料和方法。


    实际上,真正在这儿掌勺的厨子,也就只有一个人。


    这家客栈的菜品主要以卤菜和火锅为主。


    不过,可别以为这儿的火锅和后世的一样精致多样,在幽州,大家对火锅的理解,其实更像是一种“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