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要求一个接着一个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梁金涛看了看表,已经七点半了。
赶紧重新拿起听筒,拨了李耀光家里的电话。
响了三声,听筒里传来李耀光的声音,带着点刚吃完饭的慵懒:“金涛?这么晚了,有事?”
“李哥,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梁金涛的语气带着点歉意,“是关于去柳河乡考察的事。
李建国乡长刚才给我打电话,催得紧,说食宿都安排好了,想请您和其他几位老板尽快过去。
您这边时间方便吗?”
“去柳河乡考察啊……”
李耀光顿了顿,大概是在跟旁边的高婷梅商量。
过了一会儿才说,“我这边没问题,下周三、周四有空。
不过其他几位老板,你跟他们说了吗?”
“还没,正准备给您打完电话就联系他们。”梁金涛松了口气,“有您带头,其他几位应该也会给面子。
我跟他们说,这次还能看县上的枸杞基地,说不定能谈枸杞系列产品的合作,他们应该也会感兴趣。”
“这主意不错!”李耀光笑了,“张老板最近扩仓库,正想找新的合作项目;刘老板家里添了孙子,说不定想给孙子攒点家业,枸杞系列酒是新方向,他肯定愿意了解。
你赶紧联系他们,有啥问题随时跟我说。”
“好!谢谢您李哥!”
梁金涛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挂了李耀光的电话,又马不停蹄地拨了张老板的电话。
办公室里的风扇还在转着,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路灯的光把梁金涛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握着听筒,耐心地跟张老板解释考察的细节,听着对方从犹豫到动心的语气变化,心里渐渐有了底。
不管李建国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让经销商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次考察就不算白跑。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帮李建国圆了这个“政绩梦”,也算是自己离开之前,给柳河药酒厂最后聚拢一次人气。
挂了张老板的电话,梁金涛看了看表,已经八点多了。
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拿起名单上刘老板的电话,指尖悬在拨号键上。
接下来,还有四位老板要联系,今晚注定是个忙碌的夜晚。
但他心里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带着点期待。
自己在省城的摊子越铺越大,怎么能够错失跟这些经销商再次加深友谊的机会呢。
这一切,都值得。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多。
省城的阳光已经爬满“甘省梁氏柳河实业公司”的办公桌。
梁金涛刚挂掉安定王老板的电话,长长舒了口气。
经过一上午的沟通,剩下的四位经销商终于都松了口,同意下周三从兰州出发,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去柳河乡考察。
他拿起经销商名单,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打了个勾,指尖划过“下周三集体出发”的备注,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办公室里的风扇还在“嗡嗡”转着,桌上的早餐油条已经凉透,梁金涛却顾不上吃,抓起电话就拨了柳河乡政府的号码。
电话接通,说李副乡长人不在单位,去药酒厂了。
于是挂掉后又打给了柳河药酒厂。
响了五声,听筒里传来李建国熟悉的声音:“喂,哪位?”
“李乡长,是我,梁金涛!”梁金涛的声音里带着点兴奋,“跟您说个好消息,六位经销商都同意了,下周三从兰州集体出发,在柳河乡待两天一夜,考察药酒厂和枸杞基地!”
“真的?!”李建国的声音瞬间拔高,听筒里甚至能听到他起身的动静,“太好了金涛!你这办事效率,真是没说的!我就知道像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你准没错!”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急切,“对了,你们从兰州过来,怎么安排交通工具?
要不你在省城租辆小巴,把六位老板一车拉过来,方便又体面,租金我想办法报销!”
“租车的事您放心,我来安排就行。”
梁金涛笑着应下,心里却有点无奈。
李建国这是把“面子工程”做到底了,不过只要能让考察顺利进行,租辆车也没什么。
可没等他说完,李建国又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点试探:“金涛啊,有个事我还得跟你商量下。
你跟省城的李老板关系铁,能不能通过他请几位媒体记者一起过来?
比如省报、市报的,让他们跟着报道报道,既能宣传咱柳河乡的药酒厂和枸杞基地,也能让县领导看到咱的工作成效,你看行吗?”
梁金涛握着听筒的手紧了紧。
他知道李建国的心思——想借媒体的笔把这次考察的“政绩”放大,可请记者哪有那么容易?
他沉默了片刻,语气委婉地说:“李乡长,记者的事我尽量试试,但不敢保证。
您也知道,媒体记者有自己的采访计划,不是说请就能请来的。”
“尽量!一定要尽量!”李建国的声音里带着点恳求,“金涛,这事儿对咱柳河乡太重要了!
要是能有记者报道,咱的药酒厂和枸杞基地就能出名,以后说不定能吸引更多投资!
你多想想办法,哪怕请一位也行!”
梁金涛敷衍着应下,挂了电话后,靠在椅背上,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他其实有两条请记者的路子。
一条是找高婷梅,以她在省报的人脉,随便打个招呼就能请几位记者过来,而且柳河乡的“盘活老厂 + 枸杞产业”题材本身就有新闻价值,记者们也愿意跑。
另一条是找之前打过交道的金城日报社刘记者,这位人很实在,算是旧相识了,对方说不定也会给面子。
可他犹豫了。
高婷梅已经帮他跑了厂房租赁的事,还帮他跟蒋厂长周旋,再让她请记者,未免太过麻烦。
刘记者那边,上次人家为柳河药酒厂写了两次报道,前任书记答应好的报答随着他调离不了了之了,这次怎么好意思开口。
而且他心里清楚,现在是市场经济,媒体记者的采访不是“白跑”的,就算人家愿意来,吃喝拉撒睡都得报销,回去的时候还得给点土特产当“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