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秀才宴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右前方的姜老太爷意味深长看过来。


    嘱咐了一句:“这些铺面田产的进账,以后都是你母女二人的,既再握在手里,便好好看管吧。”


    此刻姜母眼眶红红,愣愣的点点头,迎上前方女儿带着鼓励和肯定的眼神,她缓缓握紧手中的房契田契。


    眼中含着的泪,终是没有再落下。


    “......好。”她用力回答道。


    接着姜老太爷看向姜如初和姜知望二人,“望你二人日后更加勤勉,给自己母亲脸上添光,也给姜氏添光。”


    今日的祭祖,便到此为止。


    姜母拿回自己父亲的田产铺子,恍如做梦一般。


    到半夜,还不敢置信的问姜如初:“如初啊,你说你二表叔和四表叔将这田产铺子都还给我,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姜如初正在看明日的来客名录,要将所有人的身份家世都过一眼,以免明日应对不上。


    听到母亲的询问,她笑了笑道:


    “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你女儿我一天有功名在身,他们就不敢再随意插手这些铺面田产,母亲就放心拿着吧。”


    姜母一听立刻坐了起来,惊愕道:“如果你没有功名,他们还能再拿回去不成?”


    “不然母亲你以为他们这是良心发现了?”姜如初无奈抬头。


    真心还是假意不要紧,不论是谁,哪怕是家人族亲,也从来没有无私无暇的爱,没有人会无条件释放善意。


    她早已不再期望旁人无条件的关爱,自然也不会失望,有价值才会被重视,这应是所有人的共识。


    姜如初继续埋头看名录,平静的说道:


    “母亲,你自个儿也要立得起来,这些铺子田产,以后都得由你来打理,不许让四房插手,也绝不许典卖出去。”


    她要读书,哪有功夫管这些庶务。


    姜母从前不善经营打理,之前为过活,卖过不少铺面田产,这些被族里霸占的田产铺子,反倒幸免于难。


    从前她们母女二人都毫无价值,老太爷和族老们才会对她们任人宰割的局面袖手旁观。


    说到底,还是得自己立得住。


    一个秀才功名,可免八十亩的田产税,以及两个名额的徭役和丁税,一些农户便常常自愿将自己的田地寄在秀才名下,用以免税。


    姜如初家除去自家的三十亩地,还有五十亩的空闲,但她还打算让姜母多购置一些田地,将来也多些依仗。


    靠旁人,靠家族,终究难以让人安心。


    两个免除徭役的名额,她也用不上,便给了姜氏族里。


    姜母一听,自己又要打理铺子,又要购置田产,顿时头晕目眩,但如今她好歹也算是有些经验,咬了咬牙,倒没反驳。


    “好,那母亲试试.......总不能耽误你读书。”


    她如今也算是看明白了,没有女儿的功名,她们家哪能有今日,为了不让女儿分心,她这个做母亲的再无能,也只能咬牙顶上。


    第二日的席宴上,张灯结彩,一片喜庆。


    流水的席面从姜家的院子里一直铺满整条无尾巷,一直延伸到巷子外去,盛况空前。


    然而并未如姜氏先前预料的那般,达官贵人争相上门。


    本县世族,段氏以及尤氏等都只派人送了贺礼,并未上门亲贺,各地的乡绅倒是来了不少,基本上都只是来露个面混个脸熟。


    毕竟小三元再怎么少见,那也不是没有,也不过是个秀才而已,既不能做官,无权无势的,也不能保证将来一定就能考上举人。


    “听说霍氏这次不办席呢....."有人小声道。


    稍微有脑子的都知道是这是为什么,这也是许多高门大户不上门的真正原因,为了小小姜氏,与霍氏这般的大族生嫌隙,实在划不来。


    倒是城中的商户都热情的上门恭贺,附近学舍的读书人,也都上门贺喜,基本上都是为表对小三元的尊崇。


    附近同姜氏交好的门户倒都来了,城里但凡有过往来的人家,也都十分的给面子,纷纷上门道喜。


    最后加上姜氏族人,也将一整条无尾巷都坐得满满当当。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凤台县县令,卢知县竟突然派人送来了贺礼。


    席宴上一静,所有人都伸着脖子看。


    在场的众乡绅商户都暗自兴奋的看过来,瞧见那红布盖着,竟似满满一盘银锭,都纷纷咂舌,知县大人出手就是朴实无华。


    卢知县派来的侍从当众扬声道:“此乃我家卢大人,贺姜如初,姜秀才的......愿汝笔下生花,前程似锦!”


    席上来客皆暗自惊叹,两位秀才,卢知县竟是专送这秀才娘子一人,不愧是头名案首。


    连中三元,自当得此礼遇,这县令大人这般看重这小三元,看来今日这席宴倒没有来错。


    不少人见状,立刻紧随其后,为显足够的诚意,都暗自将贺礼又添了一些。


    城中许多本不打算亲自上门的门户,听闻县老爷都送了礼,如此重视,也都纷纷随着贺礼一同前来。


    长长的席宴,座无虚席,竟已摆到巷子外头的街上去。


    卢县令的侍从临走时,还特地同姜如初嘱咐道:“姜秀才,县令大人命你明日上门,有要事商谈。”


    周围的几位叔伯都是一愣,瞬间便将心提起来,都是神情有些严肃的互相看了一眼。


    姜如初笑容满面,恭恭敬敬的应声,“学生遵命。”


    侍从一走,席宴又重新恢复热闹。


    但最让姜如初意外的,是大同县古少东家和齐老板,二人知恩图报,听闻她高中秀才,特地托商队远从大同县送来贺礼。


    不论目的如何,主要是这一份记挂让人受用,而最让她意外的,是商队还顺道带来了寻希书院众师兄师姐给她的高中贺礼。


    满满一车的贺礼,让她惊喜不已。


    姜如初眉眼都带着笑意,从里到外挨着敬酒作礼,但凡今日来客,她都十分有礼有节,到麻婶一众街坊的时候,她的笑容便更加扩大几分。


    今日来客,无一不稀奇的瞧着这女秀才的模样,愣是将她还算清秀的脸,瞧出几分美艳动人来。


    “这模样好俊俏,斯斯文文的,秀才娘子看着就是不一样。”


    “姜氏竟还有这般出息的女郎.......”


    在她这秀才娘子的名头下,席上不少正适龄的郎君,都悄悄理了理衣裳,纷纷端出一副人模狗样的姿态来。


    突然有妇人八卦了一句,“哎,你们说她有婚约没有?”


    周围人迟疑的摇了摇头。


    “没听闻过......但人家都是秀才娘子了,估计提亲的早踏破门槛了吧。”


    姜如初今年十五,已然及笄,这件事并不是秘密。


    而这些妇人倒没说错,这两日上姜家提亲的人,确实已快将姜氏的门槛踏破。


    尤其今日这席宴刚一结束。


    递上门的帖子,就更是翻了个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