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归还田产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一脚跨了进去。
跨进去的这一瞬间,她便似乎觉得,原来也没有什么不同。
幼时她在站在人群最后头瞧着前头,要等着所有人都进来燃香后,最后才轮到年轻小辈的女郎,有时站得累了她便想,能第一个进来的人肯定不一样。
原来第一个进祠堂的人,其实也没有变得不一样......
入目过去,一眼望见的是正前方密密麻麻供奉着的祖先牌位,扭头一看两边,上方竟挂着无数的牌匾。
每一块牌匾都写着“进士第”,层层叠叠的数不清,约莫十几副,竟都是祖上考中进士的先人荣光。
姜如初看着这些功名匾,一时入了神。
她外祖父当年是举人为官,也是族中最后一个有官身的后辈,他老人家当年站在这里时,看着这些“进士第”又会想什么呢......
在族人的欢呼喜庆声中,她身后的姜知望也紧跟其后,随后跟着一脚跨了进了祠堂大门。
另一串鞭炮也噼里啪啦迅速炸开。
几个族老和姜老太爷,都是一脸欣慰的笑容,神情一片感慨,仿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身后响起一片低低的感慨声:“时隔多年,咱们姜氏总算又出了两个有功名的子弟。”
人群中的姜母早已是泪流满面,眼眶通红的看着最前方自己的女儿,一旁付母也是咬着嘴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
这一幕,不光是两个母亲等了太久,姜氏所有的族人,都已等了太久太久......
别看只是区区秀才功名,至少姜氏一族从此刻起便不再都是白丁,有了功名就不再是平头百姓。
同之前,已然算是云泥之别。
众人脸上都扬起笑容,看着周围这两日匆匆赶来祭祖的旁支,仿佛已经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接着众族人便接连入内,摆放香案,焚香明烛。
姜老太爷在姜如成等小辈的搀扶下,手持红灯笼,同几位族老一起,伴着不绝于耳的鞭炮声,齐齐进入祠堂内。
香案上摆满了红烛米酒,新鲜瓜果和荤素菜,以及献八宝,亮七星,寓意着家族前程光明。
看着延绵不绝的进来上香拜祖的族人,姜老太爷同几位族老的神情都是一片欣慰。
一位长胡子的族老悠悠感慨道:“没想到在老朽入土前,还能看到族人齐心的这一日,也算是能瞑目了。”
“是啊,已经多少年没见这么多族人齐聚的场面,这么多小辈,老朽都觉得脸生了......”另一位族老也感叹道。
最边上一位族老虽笑着,却微微摇了摇头,有些遗憾的说道:
“这些族亲都是离得近些的,咱们姜氏还有很多旁支都没来呢,若要都来喽,那场面......这拜一天都不一定拜得完。”
都说在凤台县,霍氏乃是本地百年世族,高门望户。
可若真要论百年大族,家族底蕴,姜氏绝对不遑多让,祖上曾也有人到盛京为官,也曾金翠耀目,盛极一时。
只是这后头败落,族人四散,再也没了往日荣光.......
姜老太爷笑容幽幽,叹了一声道:“云柳姜氏一脉,福东姜氏一脉......这些都没来吧.....”
长胡子老头皱着眉,“这些旁支听说近些年都过得不算好,可能是太远了,怕路上破费吧。”
边上那族老低哼一声:“怕不是离得太远,连祖宗都忘了......”
族人们挨着上完香,便到了请族谱,记功名的时候。
姜如初和姜知望此次高中的名次,以及各自的名讳生辰都要清楚无误的写上族谱,以彰后辈功绩。
而此次二人高中时,县衙报喜的捷报,也都供奉在祠堂的一角,此处摆放着无数的捷报喜报,皆是后辈高中功名的荣耀。
姜如初中院案首时,圣上亲笔的勉励语录,此时也端端正正的摆放在一众捷报的正中央。
“永顺二十五年八月,今有姜氏主支嫡脉三房长女,姜如初,在县试、府试、院试中,皆高中甲榜第一名.......”
秀才记完功名,祭祖仪式便算是到此结束。
最后,姜氏几位族老这时候站了出来,当众赞扬表彰两位秀才的母亲,姜母和付母二人。
“付柔教子有方,经姜氏族中商议,赐其白银十两,布匹十匹,精米十斗,寓意十全十美。”
“姜莲华教女有方,于姜氏有功,堪为族中妇人表率......”
姜母没想到自个儿还能成表率,一时呆愣,接着便听族老也赐了她“十全十美”。
族老却还没说完:“......经族中商议,北街糕点铺、城南郊外二十亩水田,临近的十亩旱地,皆归其名下。”
一旁的付母瞬间看过来,眼神惊愕,心下顿时翻涌。
果然人家才是姜氏的自己人,给的都是田产铺面,而自己和儿子终究只是外人,只配得些银两布匹......
手中方才还让她惊喜的“十全十美”,此刻已让付母如鲠在喉。
而一旁静立的姜如初却知道,这些田产铺面,都是曾经外祖父去世时留给她母亲的,现在只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
接着几张房契田契以及几本账簿,便由二表叔姜常德,逐一交到愣然的姜母手中。
“三妹妹,仔细瞧一瞧,看是否还对得上,从前只是替你看管,如今你家如初也考上了秀才,咱们这才能放心的交还给你。”
“如初这孩子现在也有了功名,你将这田产归到她名下,也能免个田税。”
一番话说的是面子也有,里子也有。
旁边的四表叔姜常富笑了一声道:“三姐姐,那间糕点铺一直都是你四弟妹在打理,账面上有什么问题,你都可以找她。”
姜常富竟也难得唤了一声三姐姐,而非直呼其名,让姜母神情意外,好一阵愣神。
四房向来负责商铺经营之事,族中铺面的打理,基本上都是姜常富夫妇二人,可以说姜氏经营收入都掌管在四房手中。
族里的妇人都忍不住艳羡的望着前方。
姜母今日的穿戴也是让众妇人好一番打量,都瞧出她穿的衣裳料子不普通,竟还戴了首饰发簪,让一众忙着操持家里上下的粗妇人都看得红了眼。
人家这命就是好,从前有做官的父亲,如今又有一个做秀才的女儿,真是让人羡慕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