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去县衙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席宴结束第二日。


    一大早,姜如初穿戴齐整,便要前去卢知县府上拜访,县令相邀,岂能拖拖拉拉。


    姜母正在整理今日刚递上门的各式请帖和拜帖,见状不忘嘱咐她,“记得将桌上给县老爷备的礼带上。”


    临出门时,二表叔姜常德,却非要随同她一起,还驾着马车要送她上门。


    “咱姜氏的秀才娘子出门,还得甩着腿儿,像什么样子。”


    在凤台县,这卢县令的名声可不算好,从未传出过什么惜才好客的名声,昨日还特地送礼来,今日又召一个小秀才上门......


    姜氏族中放心不下,昨日连夜派人打点过,今日又特地让姜常德这个常奔走在外的随同前去。


    “二表叔我来过县衙几次,好歹算是熟门熟路,又何必让你一个小辈去抓瞎,走吧走吧。”他板着脸道。


    见他执意要送,姜如初也懒得再推,便随他意。


    路上这二表叔倒是没有什么废话,就是中途莫名其妙问她,有没有想过成亲一事。


    姜如初哪有成亲的心思,便一口回绝,“侄女没有想过嫁人。”


    谁知姜常德一听,神色反倒一松。


    马车很快便到县衙。


    姜如初一下马车,就瞧见县衙大门口等候着几位侍从,正中间一位正是昨日上门送礼那张面孔。


    侍从恭敬笑着,“姜秀才,小的一早就等着您呢。”


    姜常德一看到县衙威严的大门,神情便更加严肃起来,对姜如初低声嘱咐道:


    “待会儿进去瞧见知县老爷,小心回话,莫要直视。”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过这孩子才中小三元,这卢县令应当不会太与人为难。


    姜如初沉默的点点头,便在侍从的引领下,朝县衙里走去。


    县衙森严,岂是旁人可以随意出入,非请自然不敢上门,嘱咐完,姜常德便往回走,打算在马车上坐着等。


    谁知身后的另一名侍从却突然出声叫住他。


    “您老也请进来,喝口茶等着吧。”


    姜常德回头一愣,随即便是一脸意外之喜,忙连声应了。


    “哎,好好,贸然上门,真是劳烦你了!”


    县衙规矩多,往常姜氏的帖子大多递进去就被门房扣下,连卢县令的跟前都到不了,而姜常德打点多年,更是从未踏入过县衙大门。


    没想到今日竟还能进门喝口茶,顿时让姜常德心下美个不停。


    前头的姜如初被侍从领着往二堂方向走,明显要去县衙天井院。


    后头领着姜常德进门的门人,从未如此亲切温和。


    门人回头轻声细语道:


    “您老得往这边后堂走,同姜秀才不是一个去处,可能得麻烦您多走几步。”


    姜常德心下那叫一个受用,十分熨贴,神情也是一松。


    “没事没事,不过多走两步路的工夫,这算什么。”如此礼遇,这卢县令对姜氏应当没有什么恶意。


    姜如初默不作声的跟在侍从的后头,从屏门走向二堂,二堂面阔五间,挂着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她倒是没有提心吊胆,心下十分平静。


    昨日县令大人掐好时辰送礼,又大张旗鼓,此举明显是在给姜氏撑场面,定然并非无意。


    她猜想,这位卢知县今日要谈的事,应该是一件好事。


    但姜如初乍听这件“好事”时,却结结实实好一番意外。


    “这可是大喜事,前两日陈山长亲自写信给本官,特意点了你的名,要招你到门下受教!”


    卢县令高兴得瘦白的脸都浮起一团红晕,还让侍从给姜如初斟了一杯自己最爱的茶。


    “快尝尝这苦茶,咱们凤台县的特产,别有一番味道。”


    见姜如初还愣着,卢知县以为她被这惊喜冲昏了头。


    他笑容瞬间扩大,“愣着做什么,怎么你莫非没听闻过陈山长?不是听说你就在那无崖山的另一所书院读的书。”


    姜如初神情复杂,还是缓缓露出一个笑容,点点头。


    云川书院的山长大人,名满天下的陈山长,周氏嫡子周长济的授业恩师,她又岂会不知。


    只是这太过出乎姜如初的意料,她不明白这云川书院的陈山长,为何会突然召她去门下受教。


    卢知县放下心来,“你知道就好,这陈山长啊,好些年没有指点过学生了,这次能对你青眼,你可不能让山长大人失望。”


    他不由感叹一声:“你那篇农商策,约莫真得了陈山长的欢心......”


    姜如初神情顿时恍然,这才明白缘由,没想到那位陈山长竟然是看上了她的策论文章。


    但一篇关于农商的策论,怎会得到一位世族书院的山长欢心,这位山长大人应当对农商之事漠不关心才对。


    她愣愣道:“按照规矩,学生考上秀才后,不是应该先入县学听训一年......”


    卢知县一口茶没喝完,立马出声道:“免了!”


    县学听训,无非就是老生常谈,哪比得上陈山长亲自指点。


    云川书院声名远扬,早比大同县县学还有威名,云川书院早已在官府名下,几十年前就取代了大同县的县学。


    卢知县责怪的看她一眼,“云川书院招你入学,还来咱凤台县的县学作甚,本官特给你免了。”


    陈山长教导一众世家子弟多年,那地位自不必言说,他自个儿辖下能有学生被云川书院看上,卢知县自然欢喜之至。


    人脉啊,全都是世家显贵的人脉啊!


    卢知县出身寒门,好不容易才坐上这知县的位置,从来都是小心谨慎,费心笼络世族,却饱受冷落。


    他真是恨不得替这女秀才前去,哪怕能跟陈山长沾个名声也好。


    姜如初知道,这知县大人哪是召她上门商议,明显就只是知会她一声,这云川书院,看来她是非去不可。


    她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微笑着拱手一礼:“多谢大人体恤。”


    当年云川书院只收世家子弟,以及有声名的学生,将她拒之门外,她愤而写下“云川不云,书院难书”......


    如今突然受邀入学,姜如初一时心情还真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