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苟富贵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在厅内众人的注视下,姜如初眼看着刚进门这男子,一步步的走到她的跟前。


    幕僚手捧一个精致的匣子,垂着头十分有礼的往前一递。


    微笑着朗声道:“这是知府陈大人,专门让小的给姜案首您的,大人叫您只需用功读书,旁的不必多想,也不必前去道谢。”


    他特地补上一句:“......独您这一份。”


    在场众人耳聪目明,听得那叫一个清清楚楚,知府陈大人,特地给姜案首备了礼,还是独一份!


    姜如初怔然一瞬,想到陈知府从未单独与她相见过,又留意到席上迟迟未曾返回的那少年天骄,人未回,礼先至......


    大人专门给你的。


    独你这一份。


    旁的不必多想。


    刹那间,姜如初已明白那少年定然和陈知府有着紧密的关系,眼前这一切便都能顺理成章。


    知府大人这番当众拉拢,是试探,也是敲打。


    姜如初的身体已然迅速反应,她恰如其分的露出一个欣喜感激的笑容,不敢置信的颤着手接过那匣子。


    “学生何德何能,能得以大人如此爱重......”


    她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表情里明晃晃的感激,看得眼前这幕僚心中暗自满意点头。


    姜如初喜不自胜,当众颤着手打开了那匣子,里头竟是一套红玉的头面首饰,发簪发钗步摇耳坠。


    一整套红玉首饰耀眼夺目,瞬间闪瞎了厅内一众秀才们的眼。


    不远处的霍衍舟终于抬眼望来,瞧了那匣子一眼,嘴角似乎扬起一些弧度,随即又低下头去。


    姜如初笑容一顿,丝毫未减还恰当的更加惊喜了几分,似乎看着眼前这套从未见过的华贵头面失了神。


    面前留意着她神情的幕僚终于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来,心道果然还是小女郎心性。


    容易掌控,只要额外给点殊荣,轻易便能让她死心塌地。


    姜如初一脸感激惊喜,“大人如此爱重,学生何以为报......”


    幕僚朗声一笑道:“大人怎会图报,您只需用功读书,别理窗外事,便是对大人最好的报答。”


    听在姜如初耳中便是:好好读你的书,等着大人我有用得上你的时候,别随便被人三言两语就生了嫌隙。


    说罢,这幕僚便十分满意的瞧了她一眼,转身潇洒离去。


    耳边响起一众秀才的恭贺声,和再也藏不住的一片羡慕之声。


    “恭喜姜案首,能得知府大人如此看重!”


    “就是......陈知府面也未露,独独记挂着你一个,真是羡煞我等。”


    有秀才探着脖子来看,眼热的嘀咕道:


    “知府大人单独备礼,这是何等的器重,不过这送首饰的,咱们却是还是头一回瞧见......”


    往年的院案首都是送刻印,送佩玉等文雅之物。


    平陵府数十年来,出过几位女秀才,但从未有女秀才拿过案首。


    旁边的秀才回道:“自然是头一回,咱们平陵府这不也是头一回出女案首,往年的案首,哪能送这。”


    不然方才那人怎么会说是独一份!


    下一瞬,姜如初已经将匣子关上,隔绝了一旁数道探着脖子来看的目光,让众秀才好不失望。


    她笑容不减,垂首回笑一圈,算是应了这些同科们的恭贺。


    这一套精致的红玉头面,虽用不上,但卖出去定能值不少银钱,好歹算是陈知府手下人费了心思单独为她备的礼。


    霍衍舟一贯的神情清冷,低垂着眉眼独自饮酒,像以往般忽视身旁这些逢迎讨好,让热情上前的秀才们脸上都逐渐有些尴尬。


    众人都开始忍不住转移视线。


    而现下,大家都瞧见姜如初先是得了学政大人的青眼,眼下又得知府大人殊荣。


    如今便是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这姜案首已是炙手可热,前程一片大好!


    随着霍衍舟长袖一甩,漠然离去,席上的秀才们都坐不住了…….


    脸厚些的,已然笑着上前与姜如初攀谈,面皮薄些的,也绷着脸跟着上前,虽踌躇着站在一旁说不上话,也未曾离去。


    也有秀才瞧见没了热闹,便失望离去。


    姜如初笑容不咸不淡,应对从容。


    但她目光一扫,却突然瞧见人群后站着两人,踌躇着似乎想要上前说话,但却被众人远远的隔开。


    姜如初当即直直的走过去,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来,众人随着她的视线看过去,这才看到人群后站着那两个女秀才。


    两位女秀才看到她走过来,都是一脸欢喜,赶忙上前。


    “姜女郎,久仰大名。”左边这位女秀才欣喜的拱手一礼。


    姜如初笑容真心实意,回礼问道:“二位姐姐之前就见过我?”


    右边这位女秀才也拱手笑着道:“姜女郎年少才盛,我二人在府试时就曾听闻过你的大名。”


    姜如初一攀谈,这才知晓,原来二人是一个县的好友,结伴而来,在院试时听闻有女郎连中两元,就曾打听过她的名讳。


    二人都是附生,昨日本该离去,听闻是她拿下小三元,这才忍不住前来谢师宴想一睹其风采。


    “姜女郎风姿,令我二人钦佩。”


    “对,在这些瞧不上咱们女郎的秀才跟前,好好出了一口气!”


    两位女秀才都十分的欢喜,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姜如初笑着道:“二位姐姐也不枉多年苦读,考上秀才满门荣光,往后我们共同用功,乡试也可再相见。”


    然而二人却笑着摇了摇头,竟都表示不会再考。


    姜如初笑容一滞,不解道:“为何?附生也可参加明年的岁考,秀才等级升上来,一样也可以继续参加乡试。”


    原来二人早过花信之年,都已成家,膝下也早有儿女,夫家都不支持她们远赴郡城继续科考。


    二人苦考多年,能考上秀才已是十分艰辛,也都自认为才学不足以继续参加乡试,因此打算在乡里做个教书先生。


    秀才功名办个私塾绰绰有余,至少生计不用愁,也受人尊重。


    姜如初心下百感交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她只能笑着祝贺。


    左边这女秀才笑着真心道:“姜女郎,你年纪尚轻,又有如此才学,将来参加乡试定能高中,我二人都看好你。”


    右边那女秀才也笑容满面的点头,“能有幸与你同科,是我二人之幸,望你一鸣从此始,才压众儿郎!”


    姜如初与二人交谈一番,彼此恭贺祝愿,这才笑着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