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传闻不可信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除了规制内的文房四宝外,姜如初还额外得到外头市面上不曾流通的官府选本,以及方大人的私人藏书。


    还有当今圣上亲自书写,专门给各府城秀才之首的勉励语录。


    众秀才看得眼红不已,目光一直落在谢恩的姜如初身上,都恨不得那上前谢恩的人是自己。


    虽是各地的院案首都有,但这可是圣上亲笔!


    圣上亲笔,拿回家挂在祠堂上,燃香供起来,自家祖上老祖宗都能更有光。


    方大人明显也很欣赏霍衍舟的文采,除了圣人亲笔没有多余,旁的选本和私人藏书,他都给霍衍舟也备了一份。


    这已算是规制外的赐礼,在场除姜如初之外,就属他最受方大人青眼,也最受人瞩目。


    霍衍舟全程淡然谢恩,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欢喜,唯独在姜如初读圣人亲笔的时候,他的眼帘才微微一颤。


    上头的方大人赐完礼,便扭头跟一旁离得最近的案首姜如初闲聊起来,比如问她最近在读什么书,从前所在的书院都学些什么......


    姜如初都一一诚实作答,当方大人知晓她此刻身穿的就是从前书院的服饰,脸上的笑容就已是毫不掩饰。


    想到那篇农商策,方大人心中对姜如初更加满意了几分,知礼知恩,一朝考上功名,还知道替书院扬名。


    未必是施恩就图报,但能被人记在心上,总归比被人抛在脑后,更让人暖心几分。


    懂得感恩,那可真是极好的孩子......


    席上时不时有秀才扭头看向这个方向,注意到方大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众人心里都是止不住的疑惑。


    传闻不是说学政大人素来不喜读书的女郎,不喜欢会笑得这般开怀?看来这传闻也不可信!


    左世才见霍衍舟额外得了方大人的赐礼,在一旁满满艳羡,忍不住凑过来崇拜道:“霍郎君,学政大人很看重你呢.....”


    霍衍舟顿时笑了,笑容却一如往昔,并无温度。


    他缓缓扭头看向身旁这少年郎,语气毫无起伏的轻声道:“既然左郎君喜欢,稍后散席,都可拿去。”


    左世才心下觉得转赠方大人的赐礼似乎有些不妥,但一想这可是霍郎君给他的,他顿时便痛快点头。


    小声欢喜道:“多谢霍郎君,既然互赠笔墨,我的也随你挑选。”


    而此时霍衍舟已经回过头去,并未作答,左世才以为他未听见,正要凑更近些。


    正这时,外头有一个仆从进门来,神色有些慌张。


    飞快的跑到左世才的耳边小声道:“郎君,知府大人命你速速前去书房,不可耽搁。”


    左世才不满嘟囔:“姑父此时叫我做什么?他明知此时谢师宴还未散去。”


    仆从神色略显焦急,低声透露一点口风道:“大人似发了火,听说今日迎客的门房正在后院挨板子......”


    左世才顿时表情一愣,看了眼前方正在给学政大人回话的姜如初,回过头来便已心知是东窗事发。


    他稚嫩的脸上有些迷茫,愣愣道:“姑父为何要发火......”


    姜氏一个落魄小族,这姜如初侥幸得了学政大人青眼,可她再怎么能讨人欢心,她也不可能越过陈知府去,难不成还值得堂堂知府大人顾忌。


    左世才完全不解,匆匆向上首的学政大人告辞,茫然离去。


    刚一进陈知府的书房,他还未来得及开口,迎头就遭了一个大耳刮子。


    啪!


    左世才十分不可置信,“姑父,你竟然为了一个外人打我?”


    啪!陈知府抬头又是一巴掌。


    两巴掌,顿时就让这才刚刚十三岁的少年郎,呆愣当场。


    陈知府气急,不知他夫人娘家怎么能养出这样的蠢材,他辖下新出炉的小三元,自个儿都还没来得及捂热。


    这好侄儿,转头就给他推远了!


    “不就是区区一个秀才而已,也值得姑父你如此看在眼里?”


    左世才不服气,含着泪,明明他自个儿也是新晋秀才。


    他气愤不平的哭道:“何况霍郎君也比她有才学多了,明明他才应该拿小三元,哪里不比那乡巴佬名正言顺!”


    陈茂能真是要被这蠢材气死,被人卖了还得替人数银钱。


    “那霍衍舟也罢,这姜如初也好,不都是本官辖下出去的人才,不管将来用不用得上,他们身上带的都是我平陵府的印儿!”


    “瞧你这草包样儿,你能懂吗?”


    对于一位身在官位的人来说,绝不能放过辖下任何一个可造之材,不管将来能不能成材,就算不拉拢,现下也绝对不能拉仇恨。


    更何况,那姜如初刚得方大人的青眼,又是新晋小三元,将来再差,也绝无可能是籍籍无名之辈。


    左世才含着泪神情愣愣的瞧着自己姑父,捂着自个儿被打的脸,也不知有没有听进去。


    陈茂才恨铁不成钢,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蠢材,就不是混官场的料,费劲吧啦给他弄了个功名,不知到底是帮他,还是害了他。


    都怪他夫人娘家没有立得住的儿郎,不然也不至于扶持这小子。


    陈知府唤来贴身侍从,让他吩咐幕僚好好备一份厚礼。


    还特地嘱咐道:“也不必说缘由,就说是本知府赐给本次案首的,瞧瞧她是个什么态度。”


    若是心生怨怼,有了隔阂......


    这人才就是废在自己手里,也绝对不能推给政敌。


    这边的谢师宴,也已逐渐到了尾声。


    方大人刚刚已离席,临走时嘱咐了姜如初几句农商策的事,便让厅内众人随意。


    学政大人一走,席宴当然就更随意了几分。


    众新晋的秀才们各自热情的攀谈结交,既是同科也是同乡,将来难免会有互相依仗的时候。


    姜如初也被人拉着寒暄了两句,她方才被方大人看重的事,在场无人不晓,现下谁还敢给她没脸。


    此时便有几位秀才公忍不住上前,想趁机拉近关系。


    姜知望便适时上前来,门神似的站在姜如初身旁,寒暄的话由她自己来说,但凡想劝酒的,他便替她挡下去。


    姜如初也不甩人脸子,哪怕发现面前这人方才就在席上准备瞧她笑话,她也照旧笑容未改。


    但今夜一出了这个府门,面前这几张面孔她还能记住多少。


    便不得而知了。


    也有拉不下脸的秀才,远远的并未靠近,十分不屑的瞧着前头这一幕。


    哼,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半分骨气也无。


    正这时,一个幕僚打扮的男子突然出现在门口。


    他朝里瞧了一眼,便快步走到席宴上,引得正攀谈的一众秀才纷纷看来。


    只见这幕僚手捧一个精致的匣子,瞧着就不似凡物,他大踏步的走进来,无视旁人的目光。


    一直走到最前方,姜如初的跟前,这才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