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小三元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大堂内喧闹的众人又安静下来。
众人纷纷抬头看向二楼,这才发现二楼从始至终都是一片静悄悄,到此刻也没有任何动静。
姜如初收回视线,心中还未彻底平静,微笑着给身边的姜母擦了擦泪水。
姜如成此时也上前来低声道:“三姑母,此时还不是哭的时候,姜氏大喜,多少双眼睛都盯着,这时候莫要失了气势。”
一旁的姜知望,久久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是忍不住亲自出门去查看。
大堂内,报喜的衙役气沉丹田,再次高喊:“不知凤台县霍氏,霍衍舟可在此处?”
二楼的包厢内还是一片静谧,迟迟未见有人出声,两位衙役的神情便严肃起来。
霍氏大手笔包下望云楼二楼,此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此刻无人应声,难不成是在无视府衙威严!
就在这时,二楼的包厢终于打开,众人都探头探脑的仰望着那一处,姜如初也看了上去。
一位小厮低着头走出门来,恭敬答道:“凤台县霍氏在此。”
报喜衙役的脸上神色一松,这才扬声唱道:“恭贺凤台县杨柳街霍衍舟,高中甲榜第二名!”
大堂内不解内情的人,都纷纷惊叹出声:“次名竟也在此,甲榜第二,当真是厉害。”
而读书人中,大部分都深知这位霍郎君也是连中两元,心下便瞬间了然,原来是次名,难怪迟迟不肯现身。
棋差一招,便是落榜,估计也没有比这更难受了。
那小厮快步下楼来,脸上不见喜色,手里拿着两个鼓鼓的荷包,恭恭敬敬的递给面前这两位衙役。
“有劳二位,这是我家郎君给二位吃酒的。”
两个衙役伸手接过面前这荷包,接过来便是沉甸甸的压手,瞬间脸上便恢复了笑容。
也不管人露不露面了,忙朝楼上抬手:“多谢霍郎君赏!”
随即两个衙役又朝姜如初这边拱了拱手,喜滋滋的赶忙出门去报下一家。
从始至终,二楼的雅间里,便再没有任何动静。
衙役一走,茶楼内的众人也都纷纷向姜如初恭贺出声。
“恭喜姜案首。”
“恭喜姜秀才啊,拿下小三元,可喜可贺。”
姜如初都笑容满面的一一回礼。
此时姜知望也看到了自己的名次,他在第三十三名,院试总共录取四十名,他算是险中。
除了有几分失落,姜知望神色还算淡定,他似乎是知道自己此次名次不会高。
三十名后算是第三等附生,虽也算是有了秀才功名,但却没有继续参加乡试的资格,除非明年的岁考他能考入前二等。
但眼前,姜氏一门中,可是同时出了两个秀才。
姜管事抬头挺胸,朝着周围的人群挨个拱手回礼,一脸喜气的朝那些跟过来看热闹的路人扬声道:
“今日凤台县姜氏大喜,在场诸位但凡贺喜者,统统有喜钱!”
人群一下炸开了锅,个个都冲上来贺喜,皆是一脸喜色,人群蜂拥而至,好不热闹。
姜如成赶紧吩咐几个小厮发喜钱,赚足了脸面,瞧着眼前热闹,他一向沉稳也难掩心中激动。
今日过后,他凤台县姜氏,定能再次扬名!
方才二楼下来的那个小厮还静静的站在原地,姜如初一扭头,就正好对上人群中那人静静注视她的眼神。
见她看过来,那小厮脸上扬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朝她拱手一礼,缓缓道:“恭贺姜女郎。”
姜如初顿了顿,回了一礼。
万府一位小厮见这人道喜,也不管是谁,上前就豪气的抓了几枚铜钱给他,“同喜同喜。”
那小厮笑容一僵,看着手心里的铜钱,莫名瞧了姜如初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便急步跑回了二楼。
这时,望云楼的掌柜也走过来朝姜如初道喜,顺带乐呵呵的将姜如初几人今日在此的席位钱和茶果钱一应全免。
姜如初忙拒绝,掌柜的欢喜摆手道:“姜案首不必客气,我望云楼的规矩向来如此,每年案首都可全免。”
姜如初推辞不过,这才笑着道谢。
另一边,姜如成让小厮散完了喜钱,这才一脸喜气的寻到姜如初的跟前。
忙嘱咐道:“如初妹妹,凤台县的县衙肯定也会派人去族里报喜,为兄今日就要立马赶回去.....”
说到这,姜如成似想起什么,立马回头朝大堂内还未散去的人群再次扬声道:
“过几日,我凤台县姜氏,要在无尾巷摆喜宴,贺我族妹姜如初高中案首,届时,在场诸位若有愿者,皆可前往。”
“姜氏恭候诸位,共沾喜气!”
望云楼内,众人纷纷笑着应承,各处喜气洋洋,也纷纷开始暗自打听这凤台县姜氏是什么来历。
姜如初神情有些意外,考中秀才摆宴很正常,但这始终不过只是一个秀才罢了,何以如此大张旗鼓。
如此兴师动众,难免让人觉得,她一个小小秀才而已,竟比人家高中状元还要张狂些。
姜如成闻言不赞同的看她一眼,“这算什么张狂,人家万府大郎君前年中了一个秀才,大摆宴席三日,那席面都铺了整整两条街!”
“更何况你是连中三元,咱们姜氏这都多少年没出过秀才了,这点场面算什么......”
况且,姜氏一族太需要这个机会。
说罢,姜如成便不让姜如初插手这些,“你专心读书就好,这些人情往来的事,为兄和族中的人自然为你操办妥当。”
他此时满脑子都是哪家门户走得近,要第一时间下帖,哪个旁支又许久不来往,也得写信告知一声.....
姜如成一脑门子的事要办,突然又想起上次让她回家祭祖,她便没回,这次可千万不能缺席。
便特地嘱咐她,“为兄先回去,等你参加完学政大人的谢师宴,一定记得回家抬门槛,没有你,这门槛可抬不了。”
考上进士能修建“进士第”,家族可以修建进士牌坊,让进士的名讳流芳百世,而考中举人可以“举孝第”,竖大旗,让众人皆知。
秀才功名虽是最低,也是光耀门楣的事,读书人若考上秀才,家中的门槛便能比普通百姓高出三寸,便能“抬门槛”。
抬门槛后,秀才必须在场跨出第一步,这家人才算是从此不同。
姜如初点头答应,“我会回去的。”
见姜如初出声答应,姜如成这才放下心来,他着急回族中商议喜宴,嘱咐完便匆匆离去。
此时,终于彻底平静下来,姜如初才有心思想到明日的谢师宴,暗流涌动,她这个女案首不知出乎多少人的意料。
定然又是一场受人瞩目的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