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农商策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时下信息闭塞,姜如初对这位方大人所知并不多。


    只知他年方四十左右,吏部郎中,正五品......


    吏部掌管天下官员选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为朝廷甄别人才,是六部之中绝对的有话语权的地方。


    而能被派来平陵府做本次学政,这位方大人一定是两榜进士出身,正儿八经的科举出仕。


    可他年近不惑,又是科举人才,却还是五品郎中,这只能说明他要么不干实事儿,没有政绩。


    要么太干实事儿,不懂升迁之道......


    姜如初咬着笔杆,通过这两日考生们对他的传言:为人古板、行事严苛挑剔、不喜读书的女郎,便可窥探一二。


    在吏部这种掌管官员品阶考核的地方,被人说行事古板严苛,这可算不上是一种贬低。


    姜如初心下一番琢磨,便开始磨墨准备动笔。


    一位挑剔严苛,爱干实事儿的主考官,绝对不会想看到一篇只会引用经史典籍,华而不实的文章。


    他不仅想要看到一篇朴实的文章,这篇文章还必须言之有物,笔下所言不能夸夸其谈,一定得落实。


    姜如初提笔第一句,便直抒己见,也不拐弯抹角。


    天下农与商,犹如天秤两端。孰轻孰重,不在取其一,在于如何平衡......


    没错,姜如初的策论观点,是农与商齐重。


    出题人定是想要得到和士农工商不同的答案,但农耕为万物之来源,绝无可能为轻。


    那么他想要问的,从一开始就是商亦不轻,但重在何处!


    姜如初想清楚自己的策论点,便不再犹豫,下笔如有神助。


    她先是阐述了一番自己对农道和商道的见解,又将各自的利弊和如今的困境都说得明明白白。


    但不能只说困境,能派上实用,才是一篇真正言之有物的文章。


    接下来,姜如初便大谈兴商贸对兴农业带来的益处,将自己近月以来的所见所闻,世情民情所需,都一一落实。


    官府坊市限商籍,私人坊市收高税,山野农作物利薄量小,无处贩卖,需建立民间坊市,以通买卖。


    农人增收,促进农耕,商人行商,增长税收。


    卖农聚集,由行商出入采买倒卖,农人利薄,应减免赋税,由商人买方承担,更要修建商道......


    姜如初反复斟酌思虑,力求笔下都是实策,写了整整两天一夜。


    一篇农商策,终于笔成!


    考完这最后一场,姜如初整个人都像是虚脱了一般,她两天一夜没睡,仿佛所有的精力都被那篇策论吸干。


    交卷完,排队出号舍的时候,她脚步虚浮,浑身无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慢悠悠的往外走。


    然而刚到院门口,姜如初抬头就见一人血肉模糊的躺在地上,另一人戴着枷锁,跪在考场门口示众。


    地上那人乱发覆着惨白的脸,下半身血淋淋的一片......


    她脚下一个踉跄,身后有一人快速上前,稳稳的一把扶住她,姜如初扭头一看,是姜知望。


    姜知望神色严肃,担忧的看她一眼,低声道:“别看。”


    姜如初收回目光,却早已将那两人收入眼底,不省人事躺在地上的明显是号巷里的号军,戴枷示众的应该是一名考生。


    很容易就能让人猜出发生了什么。


    出了考场,走出一段距离,姜知望一只手还提着姜如初的胳膊,他似乎觉得一放手,身旁这人就能倒下去。


    “那号军趁着带那考生如厕时,偷摸帮他与外头的人传递小抄,被打得就吊着一口气也不肯供出来......”


    “昨夜里闹的动静那般大,你没听见?”


    姜如初确实完全不知情,她一心扑在策论上,哪有心思留意号房外头的动静。


    她摇了摇头,“......不清楚。”


    姜知望有些惊讶,那般大的动静,她考试考得该得有多入迷。


    原来是才知道这桩事,他以为姜如初是被方才考场门前那一幕吓着,提着她就更不敢放手。


    天色已近黄昏,周围都是四散回住处的考生。


    姜如初浑身无力,头也晕沉,便也借着姜知望的力道,两人慢慢的走回客栈,稳稳当当。


    院试终于尘埃落定,一切只等五日后放榜,寒窗苦读一切都只为今朝,二人一时都静默无言。


    这时,后头一辆马车咯噔咯噔的声音急促响起。


    姜知望护着姜如初朝一边躲开,带有霍氏标志的马车飞快路过二人,神气俊硕的高头大马喷了一个响鼻。


    微风吹过,车帘掀起一个角,露出里头闭目养神的那位郎君。


    刹那间那张俊容微动,恍然间似乎往这边扫了一眼。


    清冷孤傲,目下无尘。


    马车远远的将二人甩在身后,溅起的烟尘扑面而来,似乎在告诉这些试图改变阶层的寒门子弟。


    长在泥里,就永远别想不染尘埃。


    姜知望定定的望着前方,眼眸深深,随后又看了一眼姜如初。


    去年之前私塾里还曾传言过,她似乎在攀附霍氏,眼下见姜如初没有多看那霍氏马车一眼,姜知望不禁有些意外。


    但他这才发现,姜如初似乎嘴唇有些发白,脸色也有些难看。


    姜知望神色一顿,略作犹豫,瞧了一下四周人都不认识.....便利落的蹲下身。


    沉默的将姜如初背到了背上。


    姜如初一个愣神,晕乎乎的就到了姜知望的背上,视线高出几分,沾满灰尘的鞋底也远离地面。


    她懵了,“姜知望,你快放我下来,小心被人看到.....”


    姜知望不理她,沉默的往前走去。


    上次府城考试,姜如初将客栈费全部包揽,为了照顾他的自尊,还让他信以为真的去雇马车。


    事后姜知望回味过来,想起这一番妥帖照拂,心中羞愧不已。


    好半晌他才吐出一句:“......族亲间互相照拂,不用避讳。”


    姜知望虽从小读书,但也经常砍柴挑水,替付母分担家务,身板瞧着瘦弱,但精瘦有力。


    他脚下稳健,背着姜如初都没怎么大喘气,很快便回了客栈。


    姜母守在客栈门口,远远的瞧见姜如初竟然被背着回来。


    吓得她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接着,“天爷啊......考个试怎么还把人考倒了......”


    这考场真不是人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