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初次交锋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八月初,平陵府院试。


    天色尚还一片漆黑,姜如初和姜知望就一同背着考箱,准备前往此次院试的集合点。


    因此次院试要连考三场,每场两日,考完一场就能出来一次,总共历时九日,姜母就留在客栈中帮忙看着行囊。


    临走时,姜母神色格外紧张,一想到那霍家郎君要跟自己女儿同一个考场,她竟担忧得一整夜都没睡着。


    “母亲,那你到底是希望女儿拿头名,还是希望他拿头名?”姜如初好奇道。


    “这不是废话?”


    姜母嗔她一眼,她自然是希望自己女儿能狠狠踩那霍家一头,所以她现下才会太过激动和紧张。


    霍家自从她们家落魄后就断了往来,两家自小定下的婚约也十来年闭口不提,一退婚就立马应承......


    姜母怎会不知道人家早就瞧不上姜氏,可世态炎凉,能攀上一好姻亲多么艰难,谁知硬贴上去也够不着。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竟然能和她曾经苦苦想要高攀的霍家嫡子,一争高下!


    但听说那学政素来不喜欢爱读书的女郎......


    姜母此时真是恨不得将姜如初重新生一回,女儿争气,都怪她拖了后腿,怎么当初就没给她生一副儿郎身!


    姜母紧张得手心都是汗,又怕姜如初压力太大,连忙安抚她:


    “没事,咱们能同他霍家争一回,母亲就已十分欢喜,能不能赢过不重要......不要紧,你已经足够给姜氏争气了。”


    姜如初笑了笑,若真是不重要不要紧,母亲又何必如此紧张。


    可霍衍舟前世便是连中四元,她自己也不确定,此次院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只能尽力而为。


    安抚了姜母几句,姜如初便同姜知望一起出了客栈。


    院试是考秀才的最后一关,两年才有一考,更是由盛京来的学政大人和府城的知府大人共同监考,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学政都是盛京来的,须得二甲进士及以上的出身,还必须去翰林院历练过,虽无固定品阶,但由陛下亲自委派,其地位等同巡抚。


    此次这位学政大人是正五品的吏部郎中,方大人,此次虽说是他和陈知府一同监考,但实际上阅卷的是这位方大人,陈知府只是在旁监督。


    据说这位方大人行事古板,对女郎最为严苛挑剔,因此外头的传言都不看好姜如初,也不是无缘无故。


    姜如初深知,科举考试中真才实学不可或缺,但能不能把握阅卷官的喜好,也十分重要。


    若她全力以赴也无法得这位方大人青睐,也只能无可奈何。


    姜如初站在考棚外,打眼望去都是乌泱泱的一群。


    此次平陵府辖下的五个县考生都在此处,每年这个时候来参加院试的考生都是密密麻麻,都是沉淀了好几年的童生。


    其中年龄参差也甚大,有垂髫小儿,也有耄耋老人,许多人考到白发苍苍也考不上秀才,却依然不肯放弃。


    此次考试严谨,替人作保的廪生必须到场,互结的五位考生还必须要互相指认,复杂的流程都是为了防止替考作弊。


    凤台县那位替姜如初作保的廪生也奔波而来,人家辛苦一趟,还担着出了事要被废除功名的风险,找他作保的考生每人都给了足足五两的送敬费。


    四周都燃着火把,每个县的廪生都打头站在一处,本县考生聚在一起,也属这一处最为热闹,姜如初寻着凤台县的名字望去。


    一眼就瞧见,正被众人围拢簇拥着的那位年轻的郎君,神色清冷。


    姜如初紧紧的握着手中的考箱,脚下微顿,便目不斜视的走过去。


    姜知望跟在她的身后,下意识的便往人群最中央那人看了一眼.....霍家郎君。


    霍衍舟面容冷淡,在周围考生巴结的恭维声之下,也丝毫未改。他清隽的身影卓然而立,仿若与周围人隔绝开来。


    姜如初的到来,也吸引了这一片考生的注意,凤台县的考生们都纷纷看向她的方向。


    “瞧,那就是姜如初......”


    “就是她啊......长得倒是平平无奇的。”


    唯独霍衍舟毫不关心,连视线也未偏离半分,冷淡的表情一动也未动。


    仿佛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无关。


    姜如初在众人的视线下,沉默的走到一旁,静静的等着搜检入场。


    有考生讨好的凑近霍衍舟,想引起他的注意。


    “霍郎君,方才过去那女郎......咱凤台县的,跟你一样,也是连中两元,你可听闻过?”


    霍衍舟目视前方,语气淡淡,“不重要。”


    他俊逸出尘,双唇不丰,天然就带着三分薄情,说出的话也没有任何温度。


    一句话就让面前这考生表情讪讪。


    很显然,人家霍氏怎么可能没有听闻过。


    只是,不重要。


    姜如初和霍衍舟都是此次案首之争的热门人选,但两相比较之下,自然是年少成名的霍衍舟胜算更大。


    霍衍舟的身边围满了巴结讨好之人,即使他神情冷淡,话也不多说一句,周围人脸上的热情依然未减退半分。


    而姜如初这一处便冷冷清清,唯有姜知望站在她身侧,瞧着那边的热闹,轻哼了一声。


    天边缓缓泛起了鱼肚白,卯时将至,学政方大人便开始远远在隔在人群的最前方训话,瞧不清面容,只听得声音低沉严肃。


    直到考场放了号炮,众人便纷纷开始排队搜检入场。


    气氛异样的沉重,秀才之名,成败在此一举,多少人寒窗苦读数十年都只为了今朝。


    然而每年考场总是难免有意外发生。


    一位考生一脸慌张,对面前拿着他浮票的搜检人解释道:“大人,上面写的就是在下,真的......”


    “胡说八道!”


    那搜检人呵斥道:“上面写的明明是身伟体胖,腰粗如桶,你瞧瞧你这匀称的身板,你是哪儿来的替考的,敢来院试放肆!”


    那考生狂擦着脸上的汗,慌忙解释道:


    “大人,在下从前是胖的.....只是在备考期间太过劳累,瘦了许多,但您可查查在下的身份文书,找本县廪生确认......”


    简单来说,就是这考生累瘦了,没了浮票上的特征。


    姜如初的心也瞬间提了起来,因为她的浮票上写的是瘦脸尖下巴,而近月来,她脸上却已开始挂肉......


    考场严肃,搜检人哪有功夫慢慢的去跟这考生确认,便叫旁边的人将这考生带下去,“拖到一旁去,随后找人去核查。”


    那考生大惊失色,涕泪横流的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最后面如死灰的两旁的衙役被拖了下去。


    因为如此折腾一番,就算最后核查清楚,他也赶不及进号房了,这考生此次院试便算是到此为止。


    后头排队的考生都被吓得面色紧张,一个个战战兢兢的上前。


    终于轮到姜如初时,她深吸一口气,难免紧张的走上前。


    她屏气凝神,直到听到头顶上一声:“过。”


    心中的大石这才顿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