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牵绊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如初第一个站起身来,“师兄师姐,咱们走吧。”


    她一开口,曹桂茹立刻站了起来,其他两人和刚刚坐下的姜母也都紧随其后,齐齐起身告辞。


    周嬷嬷就站在一旁,闻言不慌不忙的再次致歉:“方才冒犯了,给几位赔礼。”


    这便是世家一贯彬彬有礼的傲慢,教养出的仆人也学了个七八成,她嘴上说着赔礼,但却没有任何动作,未尽之意像是在说慢走不送。


    江海诚和邓颖二人都默契的帮姜如初母女分担行囊,几人一同走在回寻希书院的路上。


    这时姜如初正想开口,就听到一旁的曹桂茹有些干巴巴的声音。


    “哎......刚才那嬷嬷,我瞧着她笑,怎么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江海诚顿时扭头笑话她,“你瞧你那胆小样儿,一个的嬷嬷就吓得你想撒丫子跑路了。”


    曹桂茹瞪他一眼,“你方才不也大气儿都不敢出一个,不还得是咱姜师妹,才敢跟那嬷嬷说话。”


    邓颖坦言道:“其实我方才也不敢出声,以往虽见过不少世家的做派,但没想到周氏连一个嬷嬷都如此气势逼人,不愧是大族。”


    她看向姜如初,意外的上下打量她一眼道:


    “姜师妹倒是愈发沉稳,这一趟出门考试瞧着人长开了,气质似乎变了一些,方才在那嬷嬷面前也是气定神闲......”


    走在最前头的姜母突然回头,她有些骄傲的说道:


    “这是自然,我们姜氏以前祖上也是有人到盛京做过官的,就算如今没落,又何至于被一个嬷嬷......”


    姜如初忙咳嗽一声,制止了母亲继续说下去,祖上荣光,如今家族落魄却还拿来炫耀,岂不是平添笑柄。


    “都是祖上久远的事了......我也没怎么见过这些世家大族,左右都是人,咱们也没失礼,有什么好怕的。”她笑着解释道。


    一旁三人都是暗暗震惊之色,心领神会,没想到姜师妹的出身来历也不简单,祖上竟有人做过官。


    难怪她读书习文如此得心应手,原来是家学渊源。


    邓颖也惊讶的看了姜如初一眼,点点头道:“不过几月不见,姜师妹确实好看了许多,瞧着不一样了。”


    人还是那个,却仿佛整个气质一变,又好似不是原来那个人了。


    姜如初笑看她一眼,“邓师姐,你就莫要拿我寻开心了,不过此次我去见了见平陵府的繁华盛景,倒确实开了一番眼界。”


    几人说说笑笑的走进寻希书院,一进门便各自散了。


    邓颖临走还不忘嘱咐她:“夫子肯定在等你,早些过去,别让她等急了。”


    姜如初迫不及待的点点头。


    她带着姜母回到寝舍安顿好,第一时间,她便往曾夫子的住处而去。


    一进院门,她就瞧见曾夫子正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房门口,低着头,手里正拿着一本书。


    “老师,弟子回来了。”姜如初忍不住欢喜出声。


    曾夫子瞬间抬起头来,视线一下就落到她的身上,却没说话,只是先上下打量了她好一会儿。


    这才缓缓说道:“回来便回来,喊什么。”


    姜如初心中暗笑,原来老师是这般别扭的一个人,明明在门口就是为了等她,还故作平静。


    她走过去蹲下身,一把挽住曾夫子的手臂,靠在她的肩膀上,露出一个笑容来。


    再次重复道:“老师,弟子回来了。”


    曾夫子终于笑了,她忍不住轻轻拍了拍她的头,“嗯”了一声。


    她神情平静的夸道:“你做得不错,老师都听说了。”


    姜如初早在曹师姐和邓师姐口中听说了,老师听闻她连中两元,昨日连晚饭都没吃,今早去书舍时,连眼眶都是红的。


    “怎的就只是不错,您明明觉得弟子非常好。”


    姜如初拆穿她,不满道:“您心中分明就十分挂心弟子,为何要装着不在意。”


    曾夫子闻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是她最得意的女弟子,也是最像她最合她心意的一个,她又怎能不挂心。


    她缓缓道:“你啊......以后往外去的时候还多着呢,总有一天也是要离开这所书院的,不宜有太多牵绊,反而拖累了你的脚步。”


    她若知晓老师在牵挂,岂不是成了她前行的羁绊。


    身为人师,曾夫子自然希望弟子走得越远越好,最好走到盛京,走上朝堂......永远都不要回头才好。


    “你如今才迈出了第一步,往后还得去更远的地方,府城、郡城、乃至盛京......”


    姜如初靠在她的肩头,默默听着,老师的心中清明如镜,说的话也没有错,她早晚是要到外头去的。


    但她会永远记得一件事,“老师,不管我以后走到多远的地方,您永远都是我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生为母,从她拜师那一刻起,她们早就是荣辱一体。


    曾夫子闻言顿时笑出声,忍不住再次拍了拍她的头,“放心吧,老师不会给你拖后腿的。”


    她这才露出几分欢喜的说道:“走吧,进门去,将你县试府试的试题都写下来,我瞧瞧答得如何。”


    姜如初用力点点头,喜道:“正好,弟子每一场的题考完回来后都有写下来,就等着您来过目呢。”


    她都已拿下案首,自然答得不差,但就算是不同县城府城之间的案首,那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曾夫子眼中也是如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师徒二人高高兴兴的进门去了。


    几日后,姜如初意外的收到了姜氏族中的来信,一连好几封,以及几个鼓鼓囊囊的包袱。


    如今看到来信,姜如初就头疼,因为她昨日才好不容易将施若愚这两个月以来,堆积的那厚厚一沓信全部看完......


    不仅如此,书院里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这么多的文会诗会,给她送来一堆杂七杂八的帖子和信,都称要以文会友。


    姜如初一概通通拒了,谁也别想打扰她准备八月的院试。


    她拿起姜氏的来信,面无表情的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