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讨赏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快要到山顶时,姜如初远远的就瞧见远处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打眼望去,全是这无崖山附近的老百姓,其间也有一些身着弟子服的书院弟子,甚至还有寻希书院的。
姜如初走过去一问才知,原来是周氏在山顶施粥散钱。
周氏可并非乐善好施,而是因此次在大同县的县试和府试中,周氏嫡子连中两元,此番施粥散钱,自是为了贺他。
原来是贺周长济。
连中小两元便如此,若是连中了小三元,又或是大三元,那还得了......
一旁排在队伍最末的老婆婆忙说道:“贺了的,都贺了的......二月份那一次也散了钱的。”
原来每一次考完周氏都是这么大的阵势,上山来贺的不拘是什么身份,只要能说一句吉利喜气的话,就能领赏钱。
说得越好,领到的赏钱越多。
姜如初笑了一声,这周氏这般散钱,果然是世家大族的作风,不过好在也是积德行善,最好次次都贺。
她正要扭头往另一边走,那老婆婆却连忙叫住身后的人:“哎,这个位置是那小女郎的,那母女俩在你前头来的呢。”
她苍老的手往旁边的姜如初一指,后头来的那汉子跟着瞧了过来,随即笑了笑,往后退了一步,示意她们站过来。
那老婆婆忙热情的招呼道:“快过来喔,你们母女俩,来了不排队,等会儿被别人抢在前头了。”
姜如初一愣,正要摆手,身旁的姜母已经冲了上去,成为了队伍中的一员,然后扭头看向落后的她。
神色着急道:“如初,快些过来,咱们两个人还能领双份呢。”
天色还早,姜如初瞧了一眼前头,想着估计很快就能到她们,便顺了母亲的意,也跟着排进了队伍,等着贺一贺周大公子。
再说,有钱不捡是傻子。
等她逐渐的排到队伍的最前头,这才瞧见在离云川书院不远的空地上,支着两个摊子,忙活的都是下人,不见主人。
一些丫鬟和仆妇正忙着施粥,中间有两个老仆守着一个装满铜钱的大箩筐在散钱,旁边也有手拿大棒的两排小厮护卫。
一个摊子专领赏钱,百姓们领完赏钱的便可到另一边的粥棚去喝一碗薄粥,喝完便能欢欢喜喜的下山去了。
前来讨赏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男女老少皆有,说不出啥恭贺之词,便只能尽量挑捡些好听的说。
诸如,“周公子一定能中状元”、“周公子一定能考中好多个元”之类的,已算的得上是有些见识的。
还有令人捧腹的,“周公子长得俊,中了状元娶的媳妇更俊!”
惹得周围的仆妇丫鬟止不住捂嘴笑,那老仆忍笑忍得胡子一抖抖的,斜着眼睛瞧着眼前的人,故意粗声问道:
“难道你见过咱家公子不成?不然怎么知道他长得俊。”
那汉子抠了抠后脑勺,老实巴交的摇了摇头,有些为难的说道:
“俺倒是没亲眼见过,但是俺听隔壁婶子们说的,她们说周公子长得可俊了......跟那画里头画的一样......”
周围那些仆妇丫鬟个个都笑作一团,那散钱的老仆听得也是一乐,伸手往筐里抓出几枚铜钱递给他,“拿着吧,也算是吉利话。”
不拘是谁,只要能说上一句,周氏都大方的给了赏钱,约莫也是为了讨个吉利。
其中也有一些书院弟子说得文绉绉的,十分悦耳,领到了不少赏钱,多的瞧着能有一吊钱,但那一箩筐的铜钱都还剩有一大半儿。
此处倒是热热闹闹,一片喜气洋洋之色。
轮到姜如初母女时,姜母在前头,说了一句:“连中六元。”
那老仆见她有些见识,露出一个笑意满满的笑容,大方的赏了整整一吊钱给她,乐得姜母欢欢喜喜的站到了一旁。
姜如初走上前,在老仆期待的眼神下,她轻咳一声贺道: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十春。”
面前的老仆不明觉厉,他虽不懂此句何意,但听到有金榜题名便知肯定是吉利话,顿时笑呵呵的从筐里拿出一吊钱。
递给她道:“你也是读书人吧?倒是有些文采。”
姜如初从容的接过,领了钱不免说点好听的:“略通文墨而已,自然比不得周公子。”
那老仆果然眉开眼笑,“那是当然,咱家公子可是连中了两元。”
话音刚落,旁边的粥棚里就传来几声低笑声,却又瞬间止住。
姜如初耳尖,顿时扭头望过去。
一眼就瞧见邓颖、曹桂茹、江海诚三人正坐在其间,一人手拿着一碗粥正喝得起劲,还不忘笑眼盯着她的方向。
姜如初惊喜出声:“邓师姐,曹师姐,江师兄......”
她牵着姜母,一脸欢喜的走过去,见她们各自都端着粥,有些意外又好笑的问道:
“你们也是来领赏钱的?”
江海诚哈哈一笑,理所当然的说道:“那当然,有钱不捡是傻子,也就贺师弟那傻子不肯来了。”
邓颖跟着调笑道:“你这个也中了两元的都能跟着一起贺旁人,咱们几个怎么就不能来拿点赏钱了。”
旁边那桌正在收拾碗筷的仆妇听到这话,顿时抬头吃惊的朝这边看过来,眼神落到那后来的小女郎身上,止不住惊诧。
姜如初闻言有些惊讶:“师姐,你们这么快就知道了?”她自己收到消息也不过才半日而已。
旁边那仆妇一边擦拭木桌,一边时不时的抬头打量姜如初。
闻言她顿时加快了手上动作,抱着碗筷就飞快的跑到一旁几个仆妇身边,神情严肃,叽叽咕咕的悄声说了起来。
一旁的曹桂茹神情亲热的招呼姜师妹和姜母坐下:“来都来了,喝碗粥再走。”
邓颖笑着解释道:“夫子昨日傍晚就收到传信了,你去科考,夫子她瞧着似乎比你还要紧张一些呢。”
“就是。”
一旁的曹桂茹偷笑道:“夫子还在咱们面前佯装不在意,她以为咱们瞧不出来,你县试府试后没张榜前那几日,她讲课时总是走神,心不在焉的。”
姜如初听得心头一热。
原来老师这般挂心她,她的来信中却丝毫瞧不出来,她还以为老师是认为县试和府试太过简单,不屑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