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没考上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在姜如初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并没有考上云川书院,而是去了隔壁唤作什么希的不知名书院之后。
屋内的姜氏众人的脸上早已是精彩纷呈。
有人质疑,也有人惊讶,更有人一脸被欺骗的愤怒表情,甚至姜母都是一脸被欺骗的神情。
唯有姜知望惊讶过后,沉思道:“侄子前两年去大同县寻过一次友人,似乎是听闻过这所书院......”
这下,姜氏众人不得不信,堂上的众人个个都是一脸的复杂,尤其是正中间的姜常富和姜常德,那脸色简直比吃了屎还要难看上几分。
这事到底是怎么闹的......谁都不知道无涯山竟然还有第二座书院,如今这场面要如何收场?
这一切的起头,不过是姜氏为了在姜知望高中之前,用联姻绑住他罢了。
他虽是族中倾全力培养的子弟,但却是姜氏远得不能再远的旁支,难免将来高中之后会难以控制,在此时用一个姜氏女郎牵绊住他,是将他和姜氏一族彻底绑在同一条船上的最好的办法。
而一向和族中不亲的姜如初,却在此时传出考上云川书院的消息。
族中早已考量过,即便姜如初以后考不上女官,凭着这些同窗的关系,她将来也必定不同于凡流。
毫无疑问,姜如初成为了绑住姜知望的最好选择。
一举,为姜氏拢住两个最有潜力的小辈。
但此时,所有人都是一脸的难看......谁都没有料到,竟然还会闹出这样的乌龙。
尤其是姜母一脸天塌了的模样,表情紧张的打量着姜氏众人的神情。
没想到付母看起来柔柔弱弱,却是最先镇定下来的,她眼神考量的看了一眼姜如初,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缓缓吐出一口气问道:
“这所书院能和云川书院一起落在无涯山上,想必也不是一般的书院......不知你如今读书,读到何处了?”
闻言,堂上其他人的眼睛顿时一亮,姜母也一脸希冀的看向自己的女儿。
若是姜如初才学过关,真能考个女官回来,读的是不是云川书院,其实倒也不是最要紧的。
然而姜如初毫不遮掩,十分坦然答道:“刚读完《三字经》,马上就到《千字文》了。”
众人闻言,顿时个个瞠目结舌,连身旁的姜知望都有些难言的看了她一眼。
付母身子晃了晃,差点没站稳,立即扭头扫了一眼在场的姜氏长辈,连声音都有些颤抖的说道:
“诸位叔伯,我母子俩虽承蒙姜氏恩德......但这桩婚事,付柔我绝不同意!”
付母本来就不满意族中这样安排,是姜氏松口说若是姜如初没考上女官就让她入门为妾,她才勉强同意。如今知晓那女郎到这个年纪还在读开蒙书,便是做妾,她这个做母亲的也绝对不可能让儿子受这样的委屈。
听到姜知望的母亲这样说,姜如初心下顿时一松。
但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到旁边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说道:
“我也不同意!”
姜母突然向前一步,迎上姜氏所有人错愕的目光,小妇人难得大声一次道:“婚事已经敲定,绝对不能反悔!”
姜如初顿感眼前一黑,不明白一向清高的母亲,为何连做妾这样的条件都上赶子去争取。
姜母平素都爱端着自己官家小姐的派头,宁肯独来独往也绝不和街头巷尾那些妇人混在一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反常态过,更别提当众高声驳斥他人。
姜氏在场的一众长辈自然也是一脸茫然,左侧一个上了年纪的叔伯猛的咳了两声,皱紧了眉头道:
“没规矩,族中还没有做决定,你一个妇道人家急赤白脸的成什么体统?”
母亲被训斥,姜如初本能的皱了皱眉,明明方才姜知望的母亲也当众喧哗,却不见这些人吭声。
姜母却有些着急的说道:“族中可是答应我,只要我家如初能考上女官......在这之前愿意承担她在书院的所有开支......”
“这婚事成不成另说,但族中答应我的事不能不作数!”
姜如初闻言,这才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何会同意这么离谱的婚事,竟然连做妾这样的条件都能答应,原来一切竟是为了让姜氏支持她......
她愣在原地,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堂上的姜常富和姜常德都头疼的对视了一眼,姜常德皱紧了眉头说道:“莲华,族中说的一切条件可都是以两个孩子的婚事为前提,若是这婚成不了,起先承诺的所有条件自然也不能作数......”
付母正一脸心疼的望着自家儿子,听到婚事这两个字立即再次十分抗拒的说道:“不行!无论如何,这桩婚事我们绝不同意,若是族中一再逼迫......”
她泪眼婆娑的朗声道:“我母子俩便只能离开姜氏!”
姜知望顿时上前几步,一把扶住自己摇摇欲坠的母亲,看向姜氏众人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冷意,他一句话未说,但坚定的站在自己母亲身旁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堂上的几位姜氏的长辈脸色当即就变了。
若是逼得这对母子离开,姜氏的损失就大了......让姜知望生出嫌隙,这也违背了族中对这桩婚事的初衷,这是姜氏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姜常富当即和一旁的姜常德对视了一眼,赶紧出言安抚道:
“你们母亲俩放心,姜氏绝不会逼迫你们。”
“婚事是结两家之好,族中自然不会强求,姜氏对你们母子怎样,你们心中自当清楚,怎的如今连离开的话都说出来了?”
闻言,付母母子神情好转了许多。
但一旁的姜母却又不乐意了。
她正要再站出来反驳之时,姜如初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拉住了自家母亲,低声制止道:
“母亲,您别再说了,女儿什么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