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土家幺妹
作品:《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鹤峰州。
这里属于宜昌府南部管辖的散州,多山少平原,交通水利都不便,百姓穷困潦倒。之所以在这里设置散州,就在于这里的土苗(土家族)实在太多了,都快比移居这边的汉人要多了。
伪清为了能控制这里,防止发生动乱,先是在此建城置州,接着又设立鹤峰营防苗镇压。
只不过,随着大汉和白莲教的先后起兵,鹤峰营被调走击溃,鹤峰土苗没了钳制,趁机与白莲教合谋起事,一举夺取了鹤峰州城。
之后,白莲教自己去抱团厮混,鹤峰土苗象征性跟着打了一下宜昌城,确定打不下来以后就又跑了回去。
现在汉军来了,土苗同样也不怎么想打。
双方约定,先在鹤峰城里谈一谈。
会面的当天。
“你就是汉人派过来的官?胆子倒是挺大,居然真敢进城来谈判。”土苗首领田正清细细打量着对面的汉人官员说道。
进城来跟土苗谈判的,正是随军到这里的新任鹤峰知州官孟敞,他笑道:“不过就是入城谈判而已,有什么不敢的?田首领若是真想杀人,何须等我进城,大家一起在外面打过一场就是了。”
“你这汉人文官,倒是挺有意思,也挺有胆量的。”
田正清先是一笑,笑罢又无比认真道:“既然如此,连你这官都这么有胆量,那想必那位汉王应该也是个能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我鹤峰土苗量是在造反,但一切都是迫于无奈,官府不想给我们土苗留活路,任由那些官兵、官差欺辱盘剥我们土苗。你们汉人要交的赋税、要服的徭役,我们土苗不仅全都要交,交的还要更多,交完了还得继续听从那些狗官的私调卖命。”
“嗯,这些我大汉都知道。”
孟敞听闻点点头,来之前他就从情报司的商旅细作了解过,这些鹤峰土苗的造反确实都是官逼民反,而不是伪清官府通常记录的“苗人奸滑”。
应该说这就是伪清的传统艺能了,通过变本加厉的压榨盘剥,让西南少民各族都跑出来造反,接着朝廷再派兵镇压,杀完了之后再顺势改上归流。
将领们有了军功,官员们有了政绩,朝廷成功改土归流,增加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少了苗部的不稳定因素。
一举多得,赢麻了!
就是西南少民们都倒了血霉了,因为地方官压榨汉人百姓,可能会受到朝廷清算,而压寨少民百姓,那都是合乎规矩,正儿八经的在为朝廷牧(少)民呢!
少民百姓造反了,那是少民奸滑,畏威而不怀德,应该出兵严厉镇压才是。
孟敞明确表态道:“官逼民反,就是汉人百姓,遇上了狗官虐民,该造反还是要造反。只要造反以后不去滥杀无辜,欺压虐害百姓,那我大汉都是既往不咎的。”
田正清笑道:“哈哈,这点你们放心,我们土苗虽不是汉民,但也知道有仇报仇,不会没事把仇恨扩大到所有汉人百姓身上,最多就是抄了一些汉人狗官地主们的家伙。”
对于这些话,孟敞还是相信的,这无关对方是不是有仇报仇,纯粹就是老百姓都穷得叮当响,谁没事造反了跑去专抢老百姓的,肯定都是奔着有钱的大户豪族去啊!
至于有没有因此而死的无辜者,那肯定会有。造反就是这样,一不小心迁怒误杀几个很正常,但这事没法子追究,真追究起来只会无限延伸成土苗和汉人的族群仇恨,只能选择性法不责众。
简单略过这事,接着进入正题。
田正清说道:“你这官是个真有胆气的,汉王也是英雄,我们土苗自然不想与英雄为敌。你们汉王的那些政策,我都听李先生(劝降细作)给我说过了,给百姓们分田,给百姓们减税,还不许百姓们当奴隶,这些都很不错。但我还是想问一问,你们汉王是不是真的对我们土苗也能这样,全都能跟你们汉人的百姓一样,对我们土苗的百姓也能一视同仁?”
“汉王一言九鼎……”
孟敞话没说完,就被田正清粗暴打断:“别扯什么虚的,我要听更实际的,你们有什么可以证明,或者作担保?”
孟敞忽然笑了,因为这题大王早就教过他们了,他略一斟酌说道:“王妃娘娘,就是汉王的王妃,曾经便是家奴,家奴就是奴隶。”
这话一出,田正清瞬间一愣,接着点头:“好!果然是个顶大立地的大英雄,汉王厉害!我们土苗服了!”
别说田正清如此了,后面两个同样也能听懂几句汉话的土苗亲兵,在听到对面的汉人将军说汉王娶了一个“奴隶”,也都非常震撼了。
这可是奴隶,这些汉人的汉王居然连这都能不计较,娶作自己的妻子。那说对他们土苗能够一视同仁,不计较族群出身,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了。
孟敞明显故意没说清楚,说的是王妃娘娘,王妃严格来说可算不上妻子,只能算是“妾室”。而且王妃的奴籍早就没了,汉王治下可是没有奴籍的,王妃又是汉王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侍婢。
不过这也很难得了,能纳一个侍婢做王妃,还是王后之外的第一个王妃,未来的身份地位必定不可估量,甚至可以体现在王子身上。
要知道,这在一开始可是被下面群臣劝谏反对,还是聂宇这汉王亲自用大义的名分给力排众议压了下去。
孟敞趁此机会接着说道:“汉王有言在先,鹤峰土苗愿意归顺的,那我大汉同样也不会为难计较。我大汉的军队可以不在你们土苗的寨子驻扎,只派遣分田官协助你们进行分田编户。”
“官职的任命上,除了鹤峰知州必须要汉王亲自任命,其他地方的镇长都可以由你们土苗自行选举,事后上报汉王就行,分田官还会协助你们组建农民公会。”
“这农民公会就是为土苗的百姓农民做主的地方,要是你们遇到了什么委屈,或者镇长贪污渎职,都可以由农民公会对镇长进行弹劾。”
“镇长经过农民公会的弹劾。必须暂时解职接受调查。不用害怕会被镇长报复,鹤峰知州……便是本官自会为你们撑腰!”
田正清眉眼一挑问道:“那要是弹劾不了,或者你这汉王任命的鹤峰知州也贪污了怎么办?”
孟敞脸色不变,说道:“那就上报宜昌知府,让知府来插手管这事。要是知府也不行,或者你们没法去上报知府,也不信任知府了,那就直接造反吧!”
“直接造反?”田正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孟敞点头:“既然汉人百姓可以官逼民反,土苗自然也可以官逼民反,只要你们把事情闹大了,闹得足够大了,汉王自会注意到,再派人下来彻查。你们也不用担心会被迁怒,只要查清你们确实是被逼造反,也没有滥杀无辜,那闹得大了,为首者顶多便是流放,还可帮你们惩治贪官,还你们太平安稳。”
田正清有些玩味道:“那你呢?”
孟敞认真道:“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但我想说的是,我也是亲自下过地,干过农活的,知道百姓有多疾苦。所以我不会贪污,真要是有一日,我贪污了,还逼的你们必须要造反乞活,那你们也不用顾忌我如何,因为那都是我罪有应得。”
听到对方回答,田正清几乎下意识觉得这位汉王派来的鹤峰知州,是不是脑子有点什么大病?
可转念一想,若汉王治下都是这样的好官,那他们,苗似乎真的就不需要再造反了。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这正是一个合格的新生王朝,才应该有的政治活力,从上到下都充满了理想化和奋斗目标。
就拿明朝来举例子,明初刚开国的大明,那是真的强大到离谱,年年打仗都能不缺钱粮,地方贪腐几乎看不见,从上到下都在齐心协力,专注于一统天下,消灭元廷残部和地方割据军阀。
孟敞刚刚说的那些话,确实都是出于真心,但不一定真的是体恤]百姓,他可能只是单纯的想要立功,想要靠着治理好了鹤峰土汉的冲突关系,从而立下泼天大功,为自己在新朝登阁拜相而铺路。
言归正传,田正清基本信服了孟敞,他的语气明显缓和了不少。就连保护的亲兵都被他撤走,转而让人端来饮食,边吃边聊道:“孟知州都已经把话说到这里,那我们土苗当然也不能不识抬举。等到明日,鹤峰土苗就正式改旗易帜,那些被我们控制的汉人乡村,你们可以拿回去。分田官什么时候来,随时给我们说声,还有那些不怎么喜欢你们汉人的寨子,我来帮你们去跟他们说,不用担心!”
孟敞听到这里也松了口气,终于是谈拢了,他笑着说道:“田首领如此保证,我自然是放心的。还有一件事,正好汉王最近在村镇建小学,这小学便是学府,目前的小学学府有三年义务教育,你们土苗暂时汉王没有要求,但也可以把孩子送去小学读书。小学毕业的,可以做分田官,做村长,小学毕业成绩优秀,有条件的还可以来州城读中学,中学毕业可做镇长,往上类推,大学毕业了可以做县官。”
田正清有些没听明白,他只听懂了前面的分田官、村长和镇长,分田官就是汉人官府要派来帮他们分田,帮他们建立农民公会,给他们做主的,村长就是各察的首领,镇长就是几个寨子的首领,那县官是个什么玩意儿?
总不能是让他们做县令吧?
他们可是土苗,不是汉人,也能做县令?
孟敞很快回复了田正清的疑惑:“不是县令,但可以做县丞,观政一段时间,县令卸职或者升官,就可以接任县令,相当于一个县的副县令。”
还真是县令啊?
田正清一脸惊诧,饶是他这个主张跟汉军和谈的土苗首领,都有些不太自信了,这汉军说的似乎有些太好听了。
孟敞说道:“我知道田首领的疑惑是什么,这个答案我应该已经最开始就回答过田首领了。汉王对于各族百姓都是一视同仁,既然一视同仁,那土苗做县令与汉人做县令,有何不一样的?”
其实还是不样的.因为土苗终归是土苗,不管在认字书写上面,还是对汉学的理解程度上,肯定都不如一般的汉人学子,考试根本不可能考的过汉人考生。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汉王给开了这个口子。要是真有土苗学子能全面汉化,与汉人无异,还学习刻苦努力,那要做官也不是不可能。
田正清没想到这一层,或者说他没想过汉王会在这里给他们土苗挖个坑。
允许土苗和汉人一样的读书当官,但读的都是汉人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学的也都是汉家学问。那久而久之,土苗也将不复存在,只有顶着上苗身份的汉人了。
这都是阳谋,包括后续的镇长任命,一开始的镇长允许土苗自己选举,这些镇长肯定都是各寨的首领。
到了这些镇长任期到了,再有新镇长上台,那肯定有所变化,会更倾向于汉化程度更高的土苗百姓。
大汉不可能一直让这些土苗长期自由选举,这对大汉统治同化土苗不利,对土苗百姓自己也不利。
因为时间长了,镇长肯定变成土苗首领的世袭罔替,必须要大汉来强制干涉任命。而且任命的镇长还是土苗,不是让一个外地来的汉人管他们土苗,这还不会激起土苗底层的反抗。
田正清沉思片刻,说道:“孟知州既然都这么说了,那么我们土苗就信了汉王了,但我们土苗这里也有个条件。”
孟敞连忙抬手:“田首领可以尽管提,我一定转奏汉王。”
田正清笑道:“汉王的王妃娘娘都可以是奴隶出身,那我们土苗也想与汉王结个亲戚。”
“……”
孟敞人都愣住了,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有些尴尬问道:“田首领刚刚说什么?”
田正清说:“我们土苗想跟汉王结亲,我们会选出最美丽的幺妹儿嫁给汉王。到时候我们土苗与汉王就是一家人了,那所有土寨也都不用我来劝说,他们自己就会服从归附汉王的。”
孟敞听到这里,已经大概明白了田正清的意思。
他还是太年轻了,居然因为对方那爽朗的开场白和表现,真把对面当成淳朴的土苗汉子了。
能打下来州城,还能做到众多土苗首领的田正清,怎么可能真是个爽朗淳朴汉子?
孟敞有些骑虎难下,前面夸下海口说自己会上奏汉王,现在对方把条件说了,他不上奏那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他的功劳也没了。
反复思量片刻,孟敞下定了决心,上奏就上奏,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汉王总是要纳妃的,这纳一个土苗妃子,就能获得无数土苗的拥戴,完全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至于汉王喜不喜欢?
大王,为了大汉的社稷安定,只能先麻烦您牺牲一下了!
而且,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前明的皇帝不就纳过不少外族妃子进后宫,什么朝鲜、越南、瑶族的都有,弘治皇帝据传就是瑶女生下来的,所以大明的皇帝才从弘治开始突然变白了。
孟敞拱手:“田首领的意思,本知州已经明白,一定为田首领尽快上奏汉王!”
田正清也笑道:“那挺好,就麻烦孟知州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