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 第 129 章
作品:《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129章·第129章
华佗慢悠悠地跟随大流登了船,还未来得及督促徒弟们收好诊具,就意外地被虞临叫去了。
当得知受召者独他一人时,饶是他心性向来稳重,也不禁略犯了一阵嘀咕。
倒非出自惧怕。
事实上,凡是稍与虞临相熟者,便晓其面虽清冷,实则再仁善不过,再无心惧之理。
他只疑惑,今晨偶然远视将军时,分明见其体魄康健、气血充足……怎忽单独召他相见?
莫非是乘舟之后,方受不得江水颠簸,忽觉有恙?
——必是那孙氏小儿照看不周的过错!
华佗气势汹汹地踏入舱室时,一直思索着若虞临真犯了晕舟船之症、当开何种方子。
不料映入眼帘的,却是安然无恙,一如往常气定神闲的虞临。
“……还请将军指示。”
华佗瞬间敛了气势,毕恭毕敬地俯身问候。
虞临客气让他坐下后,开口问的第一句,却是《庄子》书中典故所提之物:“元化可知‘不龟手之药’?类者亦可。”
对此传闻中物,华佗自曾听说。
据闻“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道此物可防手足皮肤皲裂,正为常需受风吹日晒,寒风刺骨之水卒所急需。
原来又是为了兵士。
意识到这点后,华佗先前暗暗提起的心便放了下来,略一思忖,从容回道:“虽不知实物具体如何,亦晓其必为脂膏。倘若将军可供足油物,佗可一试。”
虞临毫不犹豫地颔首:“善。一待备齐,我便命人送往元化处。”
只是他们人尚未至江东,也不知该补种哪些适合榨油的作物。待其成熟收获,也必已错过最急需的时节了。
看来需临时从当地采购一些动物油膏,供华佗做试验用。
虞临一面盘算着,一面又挑拣了些关于常用药备制的问题仔细问询,看华佗是否遇见了什么难处。
华佗自清楚他既非问责、亦非客套,而是切切实实愿替自己解决难题的。
遂毫不似对曹操时糊弄其实,一五一十地说了。
不出虞临意料的是,一直以来,不仅在军中最常使用,且在之前某次偶然流出营外、一夜之间便深受百姓青睐的,仍是治疗痢疾的药丸。
这种被一些或是敝帚自珍、或是只知大概的医工称作“甘土”、捏做昂贵药丸少量出售的硅酸盐类矿物,可由特定黏土中寻得。
经过一番简单研磨,即可简单治疗一些肠道疾病。
虞临在沿途帮人耕种时,意外在一处发现硅铝酸盐矿源后,就习惯性地领人大量采集,再经华佗与其徒弟批量赶制。
由此诞生的这一批批药丸物美价廉,很快就成了内外咸宜的畅销品。
论及自己所长,平日寡言的华佗,话本就会比平日多上许多。
加之虞临虽身份贵重、却待他一直敬重,且是再喜人不过的听众——华佗起初还记得稍稍克制,但随着心情放松,又间或受到言语引导,便不自觉地多说了些,甚至还忍不!
住抱怨起弟子的鲁笨来。
直到虞临忽开口:“我欲以元化为军师,元化可愿领此职?”
华佗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猛地看向镇定自若的虞临,简直无法相信自己适才所闻。
他,做虞将军的军师?
直到与那双漆目对视了好一阵,他才敢确定,对方当真并未玩笑。
在一片死寂中,不知过了多久,他僵硬不已的躯体才终于有了动作:“承蒙将军提擢,然佗并无划策之智略,亦无计可代画……”
虞临只听了个开头,就神色认真地打断了。
他解释道:“我欲请元化稍辛劳些,就此身兼二任,非令元化就此弃医从谋。”
类似的智略型人才,主公曹操已为他派发了个好用的郭奉孝,后又有孔明三友自投罗网,甚至连不以计略见长的子龙也可凑合着用用……他麾下的确不缺这类人才。
反倒是像华佗这样水准高超的医者,他自来到这个时代以来,就未遇上第二个。
他直觉,这位不知为何不受周边人重视的医工,才是世间绝无仅有、应重点保护的宝贵人力资源。
既如此,对方工作时的心理健康,便需精心抚慰。
华佗疑惑,不禁也问得直接:“既如此,将军何令佗领军师?”
“盖因……”虞临思索了下,还是决定放弃委婉,坦然回答:“我闻元化兼通数经,曾游学徐土,受举孝廉,更曾受三公之征,未就而已。”
“既如此,元化本意,或作士人,遂欲使元化如愿。”
闻言,华佗彻底僵住了。
虞临自知并不擅长说服旁人,因此在言语选择上,尽可能地维持简练真诚:“世人多病,常需医者施援,奈何受俗利所缚,心轻医工。临亦不欲令元化受此轻辱。”
一时之间,他的确无法更改世人这种根深蒂固、轻视医工的想法。
但以他目前的官职,却可以入乡随俗,帮助华佗以更符合主流观念的形式获取应有的收入和地位。在他看来,一些凭借毫不符合科学原理、极端离奇的营销手段宣扬孝心得举孝廉的官吏,所做贡献本就远远不如切实行医救人的华佗——光凭其前曾一手制作、协助推广的诸多药丸,就已经救济了数不胜数的百姓了。
更何况,华佗本就有孝廉的身份,又曾受太尉黄琬的征辟。
等到江东之地后,他还再设法让华佗主持开辟一片试验药田,教会当地百姓制造一些简单药品、发展经济的话,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业绩。
如此一来,即便华佗曾久行医工,在他大力举荐的情况下,连主公曹操也无法轻易置喙他营中之事。
见华佗久久不曾开口说话,虞临以为他对这种名不副实的做法心生抵触,不得不认真组织了一番措辞,继续劝道:“临虽望元化仍以行医为要,然军师之职,亦非全为名不副实。君如有良策欲献,临当随时洗耳以听;且所谓军师之职,惟为便君今领双秩,日后更易擢升耳……”
他自认计划得很是周全。
只是说着说着,他忽难得愕然,话语也突兀而止。
!
他适才眼睁睁地看着,始终不吱声的华佗那只虚虚搭在长须上的手,莫名有了动作。
——不知为何突然用力,以至于那些平日叫对方极其宝贝的白须,当场被拽断了一小簇。
虞临:“……”
他虽被扎得浑身窟窿眼也不觉疼痛,但却清楚这时的人有多脆弱。
忽扯下这么一大把长须,必然是很疼的。
在短暂的震惊后,虞临当机立断,仓促抛下句“望君细酌”后,毫不犹豫地起身便走。
即使反应足够快,在匆忙阖上木门时,他凭借敏锐听觉,仍是清晰地捕捉到了哽咽涕泣的声音。
……果然疼得漏水了。
他心有余悸地想着,瞬间便走远了。
虽过程有些出乎意料,但华佗很快给出了令他满意的答复。
——镇东将军麾下,从此便正式添了一名行医为主的军师谋臣。
在安顿好华佗后,楼船亦正式开始航行。
趁话多且密的孙策还未回返,虞临又将自己麾下部将谋臣们一并召来,好商量今冬的安排。
郭嘉难得第一个抵达。
见四下无人,自宴席那日起便一直心不在焉的他,当即决定趁此良机,验证心中猜想。
虞临兀自思索着稍后的议题,并未将体能上毫无威胁力的郭嘉的小动作放在心上。
只在对方举动越发明显时,才下意识地看了过去:见其一边鬼鬼祟祟地往门口处窥探,一边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欺身而近。
……奉孝想做什么?
虞临难得地萌生了些许好奇心,不动声色地继续等着。
结果郭嘉一番大张旗鼓的小动作后,却只是用那软绵绵的右掌,在他胸口上按了一下。
其力之微,譬蚍蜉撼树。
虞临自始至终纹丝不动,只感到些许莫名其妙。
但潦草人做些奇奇怪怪的举动,早已不是一回两回了。
他略微垂眸,关切地看向对方略显凌乱的发冠,询道:“奉孝?”
郭嘉此时已收回手,慢吞吞地坐回了原位。
他若无其事道:“适才相戏耳。”
区区刘廙过于柔弱,已根本不是自己对手了。
只是凭他与虎相戏、亦可大战小半时辰不分胜负的这份傲群勇力……暂还不敌子至。
话音落下不久,连带双目通红的华佗在内的其他几人,便陆续抵达。
本寄希望于“若孔明多同奉孝他们打交道,或会回心转意”的虞临,看着下首自然而然地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列而坐时……那抹微渺的希望,便再度无声破灭。
唯独令他不解的是,连新晋曹营军师的华佗,竟也不假思索地坐到了诸葛亮他们的身边。
虞临是初次召齐众人议事,身处狭室当中,被一干智士近距离围着。
切身体会过后,他确实发现,能在心理上带来不小的安定感。
——难怪小矮人主公在官渡时,动辄便召文若他们开会,一日大小十数回。
虞临面无波澜,只任由思绪乱飘!
了片刻,
就在众人殷切注视下,
将脑海中的议题挨个抛了出来。
“吾奉主公之命南下江东,所为不过觅良种,辟荒土,习水斗,镇黄祖。”
在简单加工了一下任务优先级的排列顺序后,虞临面不改色道:“然,冬日水浅,且北人初至南地,本便易生疫病,恐不宜急修武备,应以讲学为重……”
众人无不闻弦音而知雅意,才听了寥寥几句,已知虞临真正所犯何愁。
其中与兵士打交道最多的赵云,也不禁蹙眉想,此事确不好办。
仲尼固曾言“有教无类”,然当今之世,无不以学识自矜,门庭自贵。
单是择出数十名愿折节下授、又确会耐心教导一群出身微贱、资质低劣的大老粗的士子,就已不是一桩易事。
况兵士自身,大多自知卑贱,对那文墨之事心存畏惧。
纵非如此,也不见得愿耐下心学:倘就地揪几个来问,必要不住摇头的。
——与其老老实实坐上几个时辰念书习字,大多数兵士,怕是宁可顶那刺骨寒风硬着头皮下水,受那骨肉上的苦。
诸葛亮心念电转间,却先是不着痕迹地往左右一瞥。
果不其然,当即便对上了郭祭酒那隐带探询玩味的目光。
诸葛亮浑不在意地一哂,从容收回视线,笔直看向虞临。
在虞临期待的注视下,他温声道:“主公所急,恐亦为孙将军所急。若寻孙将军要人,或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众所周知——近来被这位风风火火、横扫江东的孙将军欠下一族血债、彼此深恶痛绝,偏又不便一并杀光的世家大族,可不在少数。
虞临微颦,看着眸光晶亮的诸葛亮,数番欲言又止。
孔明虽私下里以臣属自居,但在平日,不都极自然地唤他‘子至’么?
……怎偏就在初回议事的重要场合中,粗心大意地犯了这种口误呢。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不龟(jun第一声)手之药:
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个人,擅长制造让手不皲裂的药,于是利用它,世世代代从事漂洗丝絮的工作。有个客人听说后,要拿出百金买下这个药方。宋人便聚集起全家族的人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所得也不过几金。如今一旦把药方卖出就可以获得百金,就卖了吧。’客人得到药方后,便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发兵攻打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打仗。冬天,吴军与越军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出一块土地封赏他。同样一个让人手不皲裂的药方,有人用它得到了封赏,有人用它只能从事漂洗丝絮的工作,这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六百斤那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作腰舟系在身上,去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的心如同蓬草一样堵塞不通啊!””
原文: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2.华佗的士人背景《三国志·魏志·方伎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早年到徐州游学,兼通几部儒家经典。沛国国相陈珪举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任命他为下属,他都没有接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3.华佗后悔做了医生《三国志·魏志·方伎传》
华佗的绝技,都像上面所说的这样。然而他本想做一个读书当官的人,后来把行医作职业,常常后悔不已。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第130章·第1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