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 第 122 章

作品:《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122章·第122章


    陈登虽出身名门望族,然脾性较之温文,更近湖海侠气、豪爽刚烈。


    也就是任一郡长官以来,才稍加收敛。


    正因本性如此,当他听一脸为难的属下来报,道那孙策得寸进尺,竟提出要进卫兵军营一观、还找了些诸如“想替军中丹阳士瞧瞧他们同乡过得如何了”的拙劣借口时……陈登一时便抑制不住心头火气。


    他阴着脸,带着难掩的怒气,大步流星地杀到孙策一行面前。


    便见这人正蛮不在乎地半蹲着,带着大弟对兵营外的夯土墙指点比划,好似很是专注。


    不等陈登开口,孙策已先凭余光瞥见了这位曾与自己对持多时的敌手。


    ——瞧着矮瘦,一瞧便是个不经打的。


    他习惯性地将人隐蔽审视一通后,笑着拍了拍大弟的肩,率先起身,又友善招呼道:“策久仰陈太守大名,不知足下诸事可好?”


    他对陈登之前对自己避而不见之事仿佛全然未知,很是泰然。


    陈登面若寒霜,直截了当道:“不敢劳孙将军挂心。只不知足下不告而来,行此窥探之举,是为何意?”


    孙策却不忙言语,只看向身畔虞翻,以目光浅浅示意。


    虞翻当即挺身向前一步,大义凛然地控诉道:“陈太守此言差矣。吾主自与汝曹为盟以来,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谨尊天下之达义也。今曹公更以姻互通,遣将兵相会,所期不过勠力同心、并威合势。为迎贵客,吾主心切猝至,固有失礼之嫌,然随兵不足百,带甲者更不过十数,自以心诚。却先遭贵府麾下兵卒拒之于门外,再受府君亲口称行‘窥探’之举,屡番以言攻伐,又岂是待盟军之礼?”


    陈登面无表情,心下越发烦躁。


    自始至终,他都并不赞同曹公结盟孙策之举。


    孙策年纪虽轻,然骁勇锐进,网罗英雄,四方拓土,必怀雄志。纵其扩势,饲其野心,又与养虎在侧有何异?


    奈何曹公唯贵中原,素以江东遐远、丧乱弥久而轻之。现既剑锋直指冀州袁绍二子,方纠合同盟,以孙策之力暂制荆州刘表。


    陈登默然片刻,不论虞翻如何巧舌如簧,直白道:“若登非视孙将军为盟,又岂令将军于城中来去自如,遍观城防诸务?然君今所在,攸关至密,纵有盟之友亲,亦不当轻逾之。”


    虞翻皱眉,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孙策轻轻握住一肩。


    “陈太守之意,策已尽知。”


    令虞翻止语后,出乎陈登意料的是,分明看似有备而来的孙策,竟未继续胡搅蛮缠。


    只爽快应下,便带着那浩浩汤汤的数十部下走了。


    等彻底脱离了陈登略显狐疑的视线,孙策便与一改适才锐气凛然的虞翻对视一眼。


    俩人勾肩搭背地又走了几步,忽默契十足,低声笑了起来。


    本还有些心不在焉的孙权,见此情景都颇感困惑:“阿兄何笑耶?”


    据他所知,兄长绝非轻言放弃之人。


    刚才却轻易叫陈登说服,干脆利落地走了,着实!


    透着十足蹊跷。


    念在身处广陵城中,孙策只简单解释道:“我本意不过随意一试,未期真可入营。”


    昔陈登趁他远征在外,轻易便可说通几名胆大蟊贼袭取他的后方,足见胆识谋略,又岂是什么昏庸人物?


    那对方当真松口、允他往自家军营闲逛的地步,他反倒要疑心有诈了:要么内摆鸿门宴、只请他入瓮,要么则是陈登萌生异心、意欲寻取他路。


    只看那陈登鼻子恨不得翘到天上去,打心底瞧不起他们那傲桀,就断无可能是后者。


    “单瞧那登狗精彩面色,便值得来上这么一趟。”


    他意犹未尽道。


    况且,以陈登那远近闻名的坏脾性,却不得不对他三番四次的挑衅隐忍不耐,倒代表曹贼近日当真无意驱兵江东,结盟是真非假。


    刚好,他亦暂无北上之意。


    先不提操贼才鲸吞绍卒八万员,又以巧言令关西诸将暂且俯首——单是许贡门客行刺于他之事,就敲醒了他因所向披靡、屡战屡胜而发热的头脑,陡然警醒起来。


    他现状看似风光正炽,实则根基薄弱,如临深渊:那些才受强兵扫荡过的郡县中,无论是折了粳米饭的那些官吏,亦或是深受挫击的世家大族,无不对他恨之入骨,虎视眈眈。


    纵无许贡,迟早也有旁人。


    他被迫养伤的这几个月里,除被张昭念叨着日日三省己身、痛定思痛外,绝非毫无收获,甚至因祸得福:诱出好些蛰伏多时、自以为时机已到的鼠辈来。


    一想到自己那繁花锦绣下的一身麻烦,刚因小小戏弄了陈登一番、而略感畅快的孙策,就重新感到头痛起来。


    毫不自夸地说,无论是杀敌还是逆贼,都为他所长,施行起来很是利索。


    可一说到稳固后方、调理内政,劝课农桑之事,他当真是毫无头绪。


    连他帐下,也多是些大字不识的武夫。


    行兵打仗皆是一把好手,从不乏悍不惧死的好儿郎,却视政议文书若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于这方面真正得用的,除张昭张纮,便只得文武双全的挚友公瑾了。


    仅凭着三人,又哪里够用?


    “唉!”


    孙策面色变幻一阵后,定格在了无奈上。


    他如何不知,求贤无路之困局,多因己出身卑微,且掠敌手段粗暴之故?


    就连他求而不得的江东冠族,都素来叫汝颍之士轻蔑,况自己这一区区武夫。


    他又想,那操贼固然有几分本事,可终归是运气好:赶上好时候,又得了颍川名士荀彧的效忠。否则凭其阉竖后人出身,必将面临同他一般的窘境,又岂会有那般多汝颍之士投身麾下。


    这天底下,要能有个既可陷敌擒虏、突刃触锋,又不好章句学,却重惠裕百姓、擅逋亩下机之道者……该有多好!


    思及此处,连孙策都叫自己的异想天开逗笑了。


    世间何来这等能令他称心如意的神人?


    纵真有,怕也早叫汝颍那些人招揽去了,断不会往江东这边来。


    得公瑾辅佐,他!


    已是运气绝佳,现状更比昔匍于袁术麾下、仰人鼻息时不知好上凡几,他岂应自哀自怨?


    孙策很快便收拾好了心境,重振旗鼓。


    他在城中继续闲逛,琢磨着是否干脆在麾下逮几个年齿较幼的强加劝学一番,临时培养。


    还有他的阿弟们。


    孙策想到一出便是一出,当即拍抚着一脸无奈的孙权肩背,语重心长道:“仲谋,当多读书!”


    待听得城门处传来喧闹声,又见陈登受一干卫兵簇拥、笔直往那处赶时,他的心绪又重新飞扬起来。


    “必是公瑾他们到了!”


    孙策眼睛一亮,当即脱口而出。


    他率领同样兴奋的众人,毫不犹豫地缀在了陈登一行后头。


    来者确是虞临一行。


    虞临认为,自己与陈登是旧识,又是久别重逢,言行举止方面应可随意一些。


    但考虑到身处公共场合,自己又是奉命途经此处,理应先公事公办。


    尤其这一万兵员的临时住处,也需陈登代为解决。


    他倒不担心广陵城不足以容纳万人这点:他自己就曾登高俯瞰,还曾以脚步、亲自丈量过眼前这座广陵城,自然清楚它规模较为宏大。


    且在陈登积年累月的费心经营下,内城各项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充分具备容纳他麾下兵士的能力。


    二人心照不宣地遥遥对视一眼后,虞临先一丝不苟地向身处城头的友人展示过腰间印绶,再遣兵士送去相关文书。


    将验证身份的必要工序顺利完成后,不出片刻,他便见城门被人从内急切打开,正式迎接万人入城。


    虞临这才摘下兜鍪,率先催马入城。


    他身后左右随军司马赵云与参军曹休,后接亲兵数十紧护郭嘉所乘车驾,再便是江东使臣那十数人。


    诸葛亮他们则被安排在队伍正中,待虞临的临时居所得以确定后,再直接入住。


    骑于高头大马上,虞临居高临下,便习惯性地以目逡巡一周。


    这座广陵城里人虽多,此刻都凑近来看热闹,却表现得比他印象中的要安静许多。


    不知卖甘豆羹的那一家三口,是否还在原处?


    虞临漫不经心地想着。


    除催马前迎的陈登外,他还在其身后,意外地捕捉到了几张熟面孔。


    孙策怎么也在此?


    虞临颇感好奇,不禁多盯着一身戎装鲜亮耀眼、神色却莫名木讷的孙策看了一阵。


    见暌隔数月,自己救下的这个人恢复得相当不错后,便满意地稍稍移开目光。


    又落到二号熟人,站在孙策身旁那长上短下、须发奇异泛紫的青年身上。


    不知为何,他忽想起了发色同样偏浅的曹彰。


    对方那柔软的头发,在日光照耀下,会呈现与众不同的淡黄色。


    ——且不出意外,明明还是幼崽的曹彰,就已经毫不知情地被迫参与到小矮人的联姻之中,将娶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妻子了。


    虞临尽可能地避免去想这些令他不快的事。


    他观二人!


    虽体貌轮廓迥异,但此刻望向他们一行的木楞神态,却于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


    约是晚秋日暖,受晒之故,二人肤色皆显红润,气血充足。


    在英气勃勃的这几人衬托下……他记忆中本还算正常的友人陈登,就一下显得孱弱许多。


    陈登自是不知,阔别半载的好友,此刻看向自己的视线里已下意识地添了几分忧愁与审视。


    他勉强抑制住内心的激荡,先在离得稍远处时面容带笑,将虞临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番后,再打马上前。


    直至切实握住虞临双手,更是彻底褪去矜持之色,毫不吝惜溢美之辞:“与君一别数月,竟若数载之久!近闻君骁武绝伦,蝉蜕官渡,耀姿于北,吾便知主公必无患矣,唯忧君置身深陷,难免兵戈之疮。今终得见,知君无恙,甚善甚善!()?)”


    若非亲身经历,连他亦不敢相信:初见时不过无名之辈的虞临,此刻竟已成堂堂乡侯,更领主公曾任之镇东将军一职,自掌整整一万兵马?


    如今想来,当初未能留下子至固是缺憾,却也因此未误了友人锦绣前程。


    他抑制不住地絮叨一阵后,又不禁笑道:“刘从事与其兄自今日一早,便忙设筵席之事,亦思君苦多,现已恭候多时了。11()_[()]11『来[顶点?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虞临虽不似陈登这般感慨万千,也的确有几分想念。


    看着自己被对方握住的手,他回想了番小矮人主公一贯的做法,于是慎重地控制了下力道后,面不改色地反握了回去:“临亦思君久矣。”


    陈登双目倏然睁大,当场被惊了一跳。


    “子、子至?”


    他受宠若惊下,浑身都显得僵硬了几分。


    虞临自顾自地确认了一下陈登的身体状况,确定对方的确更加消瘦后,心下越发不宁。


    是那张杀虫药方无效,还是元龙不尊医嘱?


    ……想到陈登对鱼鲙近乎痴迷的喜爱,虞临不得不更倾向于后者。


    考虑到此行刚好带了华佗,复诊不必急于一时,虞临便给友人留了些颜面。


    他贴心地未在公众场合直问些令人为难的话题,只淡定地回应了一番之前的客套话,又很自然地松开了握住对方的手。


    陈登虽更习惯他神容冷淡、寡言少语的模样,但在手那么快便被放开时,心中仍浮现淡淡遗憾来。


    他未多想,只准备亲领着他们一行,径直往兵营去。


    然而他刚拨马转身,就发现孙策一行,竟不知从何时起又粘了上来。


    陈登眉心微胀,一边在心中大骂这毫无礼数可言的江东貉子,一边假装未注意到,只低声向虞临提及一二。


    只他未曾注意到的是,当虞临响应自己的话,平静而冷淡地提及一简单“策”音时……


    ——本只是有些许恍神的孙策,却无端突露如遭雷劈之貌。


    第123章·第123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