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
作品:《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109章
对于郭嘉陡然间展现出的豪情壮志,虞临的确颇受触动。
客观地说,此时南地气候的确不如北地宜居,要是郭嘉以如今状态随行,必然会频生疾病。
——连孱弱如潦草人,都能下此决心,那他作为友人,又岂能只作袖手旁观之态?
除发自内心地当场抚掌、以示勉励外,在议事散会之后,归帐的他更是彻夜未眠、秉烛夜书。
见赵云已眠,虞临入账后,便尤其注意。
履底轻柔落于铺设薄毡的干燥地面上,未发出任何动静,他又体贴地以屏风遮挡,不令烛光扰了对方。
只他终归无法完全隔绝笔锋落于竹纸上时,所发出的“沙沙”响动。
其轻似蚕食桑叶,又若细雨润林。
可赵云自打投身虞临麾下,便变得空前警醒,很快便醒了。
当望见隔着屏风、显得影影绰绰的身形后,他起初以为自己置身梦中。
……主公又在打什么主意?
赵云那本能心惊、而猛然急促几分的呼吸声,早已被虞临清楚地捕捉到。
他虽仍俯身案牍、未回身查看,但仍贴心地主动表示:“此处无需子龙相助,安睡即可。”
赵云冷汗直下。
……在听了这话后,他要能继续高卧,才真叫见鬼了。
只是这一次,的确是他疑神疑鬼了:当亲眼读完已写成的那几页、确认与自己无关后,他面色不显,实则大松口气。
不过,他适才所想,倒也并非全谬——的确有人要受罪了。
忆起那对此一无所知、成日乐观无忧的郭祭酒,再想到主公这志在必行、言出必践的一贯作风……
他不禁对郭祭酒生出几分同情来。
虞临见赵云慢吞吞地又回去睡觉了,也未在意。
将计划书写完后,见距辰时还有一阵,他也不浪费,一边继续构思农书的内容,一边就地织起了渔网。
再考虑到其他人的体力不及他旺盛,辰时一到,他并未急于将所书送去曹操处。
而是照常带兵士出了一趟工,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收尾工作。
忙到正午,他下令兵士就地休息后,才抽空回了兵营,并彬彬有礼地通过熟悉的许褚,求见曹操。
许褚虽诧异于总是早出晚归、除主公相召外堪称神出鬼没的虞临的突然出现,但在侧耳倾听一阵、确定主公已醒后,还是爽快地应了下来。
堪堪睡了两个时辰的曹操,此时虽已醒转,仍深感疲惫。
只是听许褚亲自来报、道求见者为虞临,他下意识地以为攸关重大,只匆忙洗漱过,衣尚且不及更,便将人传唤进来了。
许褚才刚复出,帐帘便被来人无声无息地掀起,正日曜灵正炽,步入容若灼华一人。
曹操坐于案前,仍未完全醒神,便又叫近在咫尺的盛容晃了惺忪睡眼。
——这一下失神,倒令他精神抖擞百倍了。
他随手拿起那只早已凉透、尚未来得及令下仆满上的陶杯,就着里头的冷汤喝了一口,定了!
定神后,和颜悦色地问道:“子至匆匆前来,是因何事?”
却见一丝不苟地端坐着的虞临再行一礼后,双手恭敬奉上了一篇多达十页、由他连夜书就的文书。
曹操愣愣地接过。
当封面上那清晰端正、就如笔者般雅直贞实的字迹映入眼帘时,他目中困惑,却是罕有地不减反增。
……子至竟还会献策?
“贵重人力养护论……奉孝篇?”
曹操眉头紧锁,一字一顿地念出了标题。
字分明都识得,可当它们合于一道时,却格外叫他难以理解。
虞临一直仔细观察着今天分外潦草、形似郭嘉的曹操,见对方好似颇为重视,不禁欣然颔首:“此为试行篇。”
曹操心中不可避免地燃起一缕好奇来。
他深深地看了虞临一眼,心神无形中略定几分,迟缓地翻到了下一页。
序倒是写得中规中矩,不忘引经据典。
但曹操还是一眼看出,此序清晰延续了虞临言语间的惯常风格,可谓单刀直入:“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淮南子》亦证,‘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勤,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孟子》更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见百骸之实、四肢之健,皆为恒业之固,不可不重。”
继序言之后,虞临径直以表格的形式,将近来所见之寻常将士、普通县民以及以郭嘉为首的几位主要谋臣的体能,作了最为简明直观的对比。
对比结果,堪称触目惊心。
为防止小矮人主公年岁较大而健忘,几乎在每一张纸的底部,虞临都不厌其烦地强调有关“智士谋臣”这一珍贵人力资源的不可替代和难以再生性,以起到绝对警示的作用。
曹操越读越觉不可思议。
他从未见过以这般新颖的形式、这般独特的视角,按这般离奇的议题所写就的论书。
除最后那一页,内容皆为曾得引用的书目外——他都仔仔细细、一鼓作气地读了下来。
那一路堪称精彩纷呈、变化万千的面色,也定格在了意犹未尽上。
“子至所书甚善。”
他唇角略微抽动,克制着道:“只为何,唯独是奉孝?”
虞临虽不解曹操的声线为何忽然开始发颤,但还是认真回答道:“盖因奉孝躯体最为羸弱,又将随临赴江东之地……主公可愿应允?”
在他看来,郭嘉主动陪自己远行,那要照看好对方,就已经理所当然地变成他的责任了。
郭嘉还与善于自我管理的赵云不同:不仅基础极差、容错率低,还严重缺乏主动提升体能的动力,必须量身定制提升方案不说,还要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
曹操顿肃神情,颔首:“此书所倡甚善,若真见成效……日后莫说奉孝,只消军师自允,皆可由子至做主。”
虞临彻底满意了,但还是谨慎地未将话说满:“如此,倒是不急。”
达成目的后,他就干脆利落地向曹操告了辞。
!
只是他刚转身,正准备离去,便忽忆起另一事来。
虞临当即回身,却正正看见主公半伏于案上,浑身发颤,且面容莫名扭曲、如忽中恶风。
——难道是喝酒导致突发脑梗?
虞临心下一沉,正要箭步上前,便见主公用力以手捂了捂面,待松开时,已然恢复如常。
“子至怎回来了?”曹操若无其事道:“可还有事?”
虞临定定地盯着神色如常的曹操看了一阵,并未立即回话。
等确定对方并非回光返照、适才仿佛只是故意在做鬼脸后,他才狐疑道:“……临欲向主公乞一人随行。”
曹操仪容秩秩:“子至但言无妨。”
待听说虞临索要的不过是那医工华佗,他更是爽快,当场允了。
虞临更是心满意足,也彻底不再理会适才的小插曲,带着计划书出了帐,直往郭嘉处提人。
荀彧三人,此时刚巧也在。
因光线略有变化,荀彧下意识地投目往帐帘处,正将无声无息、只探头张望的虞临对上了视线。
“子至?”
荀彧显然很是诧异。
他眼眸微亮,当即松开了整理到一半的绶囊,徐步上前,一边仔细端详虞临,一边温声道:“彧方欲往相寻,不意子至竟已先至。”
虞临也在暗中打量着荀彧。
见对方脸色不错,的确不似生他气的样子,他便知昨晚那一关彻底过去了。
“文若可好?”
他微微点头,未察自己的尾音有些微的上扬。
荀彧却隐有所觉,不由加深了眼底的笑意。
率先跟荀彧打过招呼、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虞临任由对方顺手取走自己刚给主公过目过的计划书,还不忘一本正经地跟帐中的荀攸和荀谌问候……甚是忙碌。
最后才看向神色还有些迷瞪的郭嘉:“奉孝。”
“子至怎来了?”
同样才醒不久,刚还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漫不经心地读着文书的郭嘉,一骨碌地就坐了起来,诧异地看去。
见虞临一瞬不瞬地盯着自己看,向来胆大的他,竟感觉脊骨有几分发凉,似被某种不得了的猛兽视作视作猎物般生怖。
可就于昨夜,子至还捧场地替他抚了掌。
郭嘉稍稍定心,镇定道:“子至可是为南行之务而来?”
“我已得主公应允,”虞临先是点头,再是认认真真道:“奉孝之躯,由今日起,便彻底由我看顾。”
——郭嘉的笑僵在了脸上。
他想,这话简直乱七八糟。
若非虞临一副理直气壮的神色,郭嘉几乎要怀疑,自己适才是听错了。
二人无声僵持之余,他一脸哭笑不得,悄悄朝身边三人投去求助目光。
确切地说,是看向唯一能稍稍制住虞临的荀彧。
可令他牙根发痒的是,这三名不知何时凑到一起、正读虞临刚带来的文书的荀氏子,虽亦面带困惑,但仅是冲他微微颔首。
旋即嘴角轻扬,露出了如出一辙的淡笑!
。
——显然无意助他。
再看向耐心十足、俨然正等他答话的虞临,郭嘉既感到心下发毛,又难抑哭笑不得:“子至可知,嘉虽愚鲁,年岁却是稍长,有近三载之多?”
虞临不太明白郭嘉的底气。
对方年长他近三岁,却仍然连基本的健康管理都做不到……不更应该感到羞愧么?
不过,在败北多次后,虞临已彻底领悟了扬长避短的重要性,很是明智地未与对方进行辩论。
他视线微移,只按照计划书上写的那般,有条不紊地抛出了专门为对方准备的诱饵:“临闻,奉孝喜御虎。”
他看着遽然屏住呼吸、满目难以置信的郭嘉,不疾不徐地道出承诺:“若奉孝愿协此事,于南下途中,临将捕一虎,从奉孝所好。”
虞临清楚,对一些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同类而言,凡事都讲究循序渐进,以轻松易入门为诱饵,再佐以适当奖励。
为防止对方过早丧失动力,时长自然也要给予限制。
他的初期计划是,在第一个月的有氧训练中,每当郭嘉达成一日的目标便让对方骑上一漏刻,且奖励可以不断累加。
“这有何难?任凭子至吩咐!”
果然,话音不过刚落,郭嘉已然双目放光,满口答应。
他还大义凛然地道:“以仲尼之贤,尚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嘉才疏浅,岂可因区区年齿之异轻人?亦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子至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而愿降意为吾良师,吾感激涕零尚且不及,又何敢推拒之理?此吾之祷久矣!”
见郭嘉已完全上钩,虞临微微颔首。
他并未回应对方自打脸面的这番话,只示意干劲满满的郭嘉先往营房处去。
“子至。”
郭嘉昂首挺胸,率先掀帘而出,而正要随于其后的虞临,却被神情微妙的荀彧轻声叫住了。
他已将这篇极具虞临行事风范的计划书看完。在啼笑皆非、又为倾注其中的心血所动之余,倒还有一处,令他久违生出几分好奇来。
“若奉孝决然拒之,子至可有应对之策?”
尽管其上并未提及应对策略,郭嘉也顺利入套,荀彧仍隐约感觉,虞临应有所准备。
闻言,虞临静静驻足,漫不经心地侧过半张面来。
帘外光曜正明,皆潋其容,其华灼灼。
唯其唇尾微翳,影绰之间,犹若浅笑。
虞临未觉帐中三人怔忪。
他眸光澄明,口吻平静无害道:“若奉孝真对驭虎一事毫无兴致,临便令虎于后逐之。”
——就不信奉孝不跑。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不劳动四肢,不认识五谷的,算什么老夫子?)
丈人=不知名的老年人
出自《论语·微子十八》,荷蓧(音同掉)老人嘲讽孔子的话
2.《淮南子》‘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
所以皇帝也好,舒敏也好,凡不从事体力劳动,又不开动脑筋,居然能把事情办好,满足生活要求,这是闻所未闻的事。”
3.百骸=众多骨节
4.关于曹操表情丰富这一说
按照《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注《曹瞒传》(这是一部可信度相当低,由跟曹操敌对的吴人写的,但内容的确很多得到裴松之引用,所以大家斟酌着看就行了)云:“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曹操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佯败面歪口。叔父怪而问其故,曹操曰:‘猝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曹操,曹操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曹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曹操于是益得肆意矣。”
翻译:(《曹瞒传》记载:“(曹操)年轻时喜好架鹰牵狗(打猎),游荡无度。他的叔父多次向曹嵩(曹操父亲)告状,曹操对此感到担忧。后来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叔父,曹操就假装脸部歪斜、嘴巴抽搐。叔父觉得奇怪,问他原因,曹操说:‘突然中了恶风。’叔父把这件事告诉了曹嵩,曹嵩十分惊愕。(曹嵩)叫来曹操,曹操的面容、嘴巴却和平时一样。曹嵩问:‘叔父说你中风了,已经好了吗?’曹操说:‘我根本没中风,只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故意诬陷我罢了。’曹嵩于是对叔父产生了怀疑。从此以后,叔父再有什么告状,曹嵩始终不再相信。曹操因此更加能够随心所欲(游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