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二更】:毌丘兴爬至一半时,实则已经后悔
作品:《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68章【二更】:毌丘兴爬至一半时,实则已经后悔了。为区区几分颜面,同廷君之……
毌丘兴爬至一半时,实则已经后悔了。
为区区几分颜面,同廷君之要务相比,又有什么紧要的?
此行他既不晓那匈奴单于的相貌,又不如子龙骁勇。
不过充当了个无关紧要的看管职务,现还连累主君等他,着实可耻。
他心下愈发失悔,举动下意识地又放慢了些许,浑然不知此举惹得等候之人微微蹙眉。
那轻轻摩挲着一细小之物的指节,也忽然停了下来。
毌丘兴只知,自己不过是一个错神间,脚下就忽似踩松了某处。
惊吓之余,他又抓握不及,竟整个人陡然下坠了去!
他上一瞬还因此魂飞魄散,下一瞬便身形陡然一稳,虽相触处有些许钝痛,但远比设想中砸至碎石遍布的地面要好上太多了。
毌丘兴当意识到,自己竟被神色淡然的廷君似婴孩般接住——更觉无地自容。
赵云默然垂眸,并不看面红耳赤、还不断朝虞临致歉致谢的毌丘兴。
倒非是照顾对方心绪窘迫,而是避免自己掩饰不及,或会露出破绽。
他目力不错,适才凑巧看得一清二楚:分明是等得不耐烦的主君轻捻了一小碎石,正正击中本就轻颤的履底后,才叫背对他们的毌丘兴失了握处,猛然下落的。
按常理而言,归时比来时多了整整三人,必要困难些。
可不论是赵云或是毌丘兴,经历此夜后,皆不愿以常理忖度虞临:无论是常人眼里的何等难题,到闻喜令面前,似乎都能迎刃而解。
事实也正是如此。
虞临礼貌地拒绝了二人的帮助,自己肩缚一球、又单手提另一球。
见他举重若轻,显是毫不费力的模样,二人默默地合上了欲要再劝的口。
虞临也未将事情一概包揽:他让赵云继续照顾对方救下的蔡姬,而毌丘兴则负责保管他自单于处寻来的那些文件。
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城墙上的守备情况,很快断定,与先前的别无二致。
显然,单于与右贤王受掳之事还未传开,而蔡女的失踪,则只会引起左贤王宅邸内那些姬妾的愤怒与怀疑。
毕竟左贤王已于众目睽睽下毙命于石弹之下,亲信具已投身城下以身殉职,而他那族中亲弟们又尚未赶来继承他的姬妾们……自无寻常匈奴将士敢于淌莺莺燕燕的那蹚浑水。
虞临虽不在意这两个匈奴权贵受伤,但见蔡姬那柔弱模样,他还是在领众人登上城墙之前,忽然驻足。
背负蔡女、一路紧随虞临之后的赵云,便见主君忽从腰间束囊中取出了随身所带之物。
是几只唯有半个巴掌大小的陶瓶。
赵云一怔。
这里面究竟装着什么?
若换作旁人所携,他必将不会多心:即便瓶中所储之物乃剧毒,在难以近身的情况下,也派不上用处。
然而他主君身上出现最多的,便是出其不意。
赵云定定地注视!
着那几只看似平平无奇的小陶瓶,不知为何,他明明不晓其中会是何物、也打心底认为它不当构成任何威胁……可光是它们值得令主君随身携入城中这点,他便决计不愿小觑。
当看出虞临对待这几只小瓶时采取的谨慎手法后,他的眼皮更是抑制不住地开始狂跳。
虞临并未注意二位部下的反应。
他检查了一下陶瓶里的内容,确定无误后,便摘下之前在城墙处顺来的一把匈奴长弓,将小陶罐各悬于一枝长箭末端。
又将长箭合拢至一捆,皆于箭羽上沾了将要燃尽的灯油,于末梢点上火。
行云流水地完成这些准备工序后,他平心静气地弯弓,瞬拉满弦,六箭一齐搭上。
他的目标可谓极其明确。
赵云清清楚楚地看见,主君所瞄准的目标,不是旁物。
——正是高立于城门之上、城楼之巅,看守可谓重中之重,甚至更甚于居于宅邸的单于的那三面大纛。
心里猜出虞临的目的后,赵云与毌丘兴具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等待着。
好似很漫长,实则极其短暂。
材质不过寻常的弓身与弦,已被那分明已用得谨慎的巨力拉到了极致,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吱吱”哀鸣。
虞临却置若罔闻。
相比起上次在城外射大纛的难度,这次的无疑要轻得多,他亦是驾轻就熟:不过位于区区百步出头的三面大纛,在他眼里,就跟近在咫尺毫无差别。
他并未多做迟疑,在完成瞄准工序、又心算过箭尾所悬陶瓶带去的影响后,在那原本微弱的火苗即将绽放的前一刻,便微微眯眼,骤然弨之。
“——啪唦。”
火光宛若闻声陡然炸开,弦纵矢发,所释明光似将驱此无边烬夜。
赵云猛力攥紧了手心,强行按下澎湃心潮。
譬白虹贯日,濯濯厥灵。
那是光破耀霆,携祝融之怒威的一箭!
箭矢深深扎入大纛木杆的瞬间,一直保持沉寂的陶瓶终于炸开。
碎陶与绚烂彩光一并四溅,交织映衬,远远望去可谓鬼魅夺目。
焰灵扬威,浓雾弥漫,全然不同于匈奴骑常见之火箭。
它似那耀武恶鬼,于激越咆哮间陡然肆虐,顷刻便将那旌旗吞噬殆尽。
然真正叫周边守卫骇殚四散的,仍是那声震若虺虺飓雷,叫耳廓疼痛不已、夺人心魄的可怖声响。
如此诡象,唯有天威。
被天雷所惩,他们的双耳还嗡嗡叫着,脸上也遍布被碎裂的陶片划破的豁口,正汨汨流着血。
他们却不觉得痛。
事到如今,也全然顾不上那曾被他们发誓以命相护的旌旗了——即便是来再强劲的敌手,这些身经百战的匈奴骁锐也从不退缩。
可面临如此诡象,他们岂会不惧,岂能不逃?
“快,快去,去禀告大汗!”
不知是谁带头嘶吼了句,余下的人六神无主下纷纷听从。
他们战战兢兢地抱着流血不止的脸,跌跌撞撞地往外逃窜。
!
其中有几人,还被那天火沾到了身上,竟如附骨之疽……泼了好些水也不见灭!
——是天诅!必是天诅!
连始作俑者的虞临都未曾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他原本只是想声东击西,转移匈奴兵的注意力,方便他带人越墙:才拿出了在他眼力杀伤力微乎其微,样式或许还有些好看的烟花瓶。
若是这些人冷静下来,便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杀伤力,其实都只来自于那范围极小的碎陶片,或是火焰本身。
却没想到反而是具备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造成了最大的影响力。
倒是额外收获。
实际上,虞临从未刻意去找寻,或是制造硝石,但硝石毕竟来源于土地。
最简单的便是:无论动植物残骸的分解,又或是大多数排泄物积蓄的地方,都会一定程度上自然形成硝。
数量虽不大,在他眼里却是无处不在。
且他自废土四期而来,早早养成“来都来了”的好习惯:一旦见到有用物资、便忍不住会顺手搜集一些。
于是每回在田间巡视时,他便会随手取来一些。
久而久之,便积少成多。
接下来的事也显得顺理成章:既然都收集了,那总要派上用场。
比起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杀死同类,虞临向来只对如何让人们尽快丰衣足食感兴趣。
他最初制造这些简单火药的目的,也全然不是杀伤敌人,因此不曾想过加强它们的威力,数量配比上也控制得很低。
——他只是想给大概率没见过这些的幼崽们,在过年时看一场绚烂夺目的烟花表演罢了。
没想到现在倒是让匈奴人先看了。
虞临有点淡淡的遗憾。
不过事急从权,倒也没什么太值得惋惜的,之后再做就是了。
虞临若有所思地观察了一阵,确定匈奴兵卒的注意力已彻底放到熊熊燃烧的城楼处,一时间肯定既顾不上折磨汉人、也无暇进行例常巡视了。
他放下这把已然断裂的废弓,随手丢到一边,看向身后莫名变得呆若木鸡的二人,耐心提醒道:“莫再愣着,走罢。”
然而适才那一幕过于震撼夺神,以至于他们始终浑浑噩噩。
即便下墙比攀墙要危险许多,仍处于恍惚中的他们对此却丝毫无觉,也不觉恐惧。
只一声不吭地抓着绳索,踩着来时踏过的铁片,追随着虞临下了城墙。
果然,那些铁片冲作的脚蹬,自始至终便是只给他们用的。
他们看着虞临尘不沾衣,气定神闲地提着两只球状匈奴从城头一跃而下,中途好似只在墙上随意蹬蹭过至多两回减速,便从容闲雅地落了地。
竟已习以为常。
直到随虞临来自城壕前,等待被挨个投掷过去时,赵云才彻底找回自己的神智,询道:“云可否斗胆询问主君,适才那……适才那天火,究竟是何物?”
他很是笃定:先前那鬼神莫测、叫匈奴碎魄的一幕,必是同那几只神秘陶瓶有关。
见赵云求知欲如此旺盛,虞!
临心下欣慰,回答得也极为爽快,毫无藏私:“基础配方是硫磺,木炭与硝石,为了颜色赏心悦目些,除此之外,我又添了些钙盐。”()?)
赵云哑然。
?本作者放鸽子提醒您《混在三国当武将》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顶点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如何不知,主君分明是据实相告……然时至今日,他方知何为凡闻天书。
虞临大方表示:“子龙若有兴趣,回头教你便是。”
也是此时,赵云倏然发觉,虞临仍回到城壕外侧,只遥遥在敌方,平静地凝视着他们。
他心念微动,隐有所觉。
难道——
似乎是察觉到赵云疑惑的目光,在对方张口欲言时,虞临已主动开口解释:“二质移送钟司隶处之事,便交由汝等。我需先返平阳城中。”
位于平阳城楼之上,至为醒目的大纛忽被大火吞噬,必将引起汉军营地的注意。
虽还隔了一段距离,但虞临已清楚看到,马超营地处已做出对此反应了。想必很快便会有人前来接应赵云他们,安全性无需他担心。
等人质和消息带回去后,钟繇又不可能是蠢人,决计会利用好这一混乱时机突进,或是大军倾力而上、迫敌投降。
具体怎么操作,虞临并不关心。
回到满是匈奴兵的平阳城中?!
毌丘兴满脸震惊,脱口而出道:“不宜如此!还望廷君慎之!有这二人在手,得胜不过掌中之物,又何必急于一时?”
赵云面沉如水,俯身劝道:“主君武勇绝世,却仍为血肉之躯,且为闻喜万民之望,元元无不爱之。疆场刀枪无眼,万望主君回转心意,珍重自身,切以贵子之躯频涉险地。”
前去汇报大纛受焚之异象的匈奴兵必将很快发现,非但左贤王已死,单于与右贤王亦忽然不见踪影。
群龙无首下,匈奴骑再士风劲勇,也必将束手就擒。
虞临却摇了摇头。
他再开口时,口吻一如往常,平静得近乎冷淡:“不仅这些。”
赵云却为之一怔。
——极为清晰板正,唯独反常的,是全然不带任何一地的口音。
赵云往日听得最多的,便是颍川郡的口音,其次便是同他交流时有意换成的常山郡乡音……却极少听见这样的语调。
虞临不知自己已下意识地用了本音,漫不经心地抬了眼,看向对面二人:“平阳汉民之于匈奴兵势,便如婴儿在股掌之上,任由挟杀。”
经之前亲眼所见那幕后,他更清楚地意识到,多数匈奴兵对于汉民,究竟能残忍到何等境地。
即便钟繇效率再高,今日就能让大军进城,也难免有汉民被逃兵掳走做奴隶,甚至泄愤式当场格杀。
若是匈奴军执意抵抗,死的百姓就更多了。
虞临顿了顿,坦然道出心里所想:“暴元元于斧钺之下,我实不忍也。”
第69章【二合一】:交代完赵云后,虞临缘墙直上,复登墙头。匈奴军已彻底陷入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