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对虞临话中之“谨慎行事”,赵云不由沉默

作品:《混在三国当武将

    第65章:对虞临话中之“谨慎行事”,赵云不由沉默。……按照他的经验,……


    对虞临话中之“谨慎行事”,赵云不由沉默。


    ……按照他的经验,乃至恒人眼中的审慎,俨然同主君认定的相去甚远。


    他张了张口,到底没将心里话说出来:“喏。”


    当赵云浑身僵硬地被虞临负于背上,他始终感觉一切如真似幻:尤其虞临分明身负自己这件偌大重物,却仍旧凌步飞身,迅胜灵豹地越墙飞檐,叫院中护卫无一察觉。


    等他回神时,虞临已依循先前于城墙上所见的路线,择一卫兵视线死角轻轻跃落。


    其身形捷盈,先触地的履底悄然无声,轻盈若花豹之柔软爪垫踏于绵草,不曾惊起些微浮尘。


    “留神。”


    虞临轻声道。


    话音刚落,陡然紧绷起来的赵云,当即便要拔出腰间青锋。


    然他才有所动作,就从对方略显小心翼翼的举动里意识到自己是误会了。


    主君提醒的,并非身后之敌,而单纯是……他要将自己放回地面上了。


    果然,虞临旋即叮嘱道:“莫崴了脚。”


    意识到自己好似被主君当柔弱稚童般呵护后,赵云既是动容,又是无奈,更多还是哭笑不得。


    他虽心知不敌主君神勇奋威,亦不至于如此羸弱罢!


    若非时机不对,他着实想替自己辩诬几句。


    然虞临已以平静眼神示意他跟上,旋即率先入室了。


    尽管紧紧跟住了虞临,赵云仍是不解,对方究竟是如何做到路径看似毫无章法、只很是流畅地东绕西绕一阵、便将守卫悉数绕开的。


    倒也不是毫无破绽:在距单于所在的内室只剩一墙之隔时,他们终于迎头撞上了两名亲卫。


    二人一愣。


    区区城墙戎卒,怎会光明正大地现身禁地?


    倒霉的亲卫们虽目睹了这难以置信的一幕,却根本来不及想到出声示警。


    ——比迟钝的他们要快上数十倍的,是行在前头、仪态原本优然从容的那人。


    当不明情况的他们本能感觉到恐惧后,对方已如鬼魅般闪现眼前。


    “咔嚓。”


    紧随“这是何人”的念头而来的,是后颈传来的一声令人毛骨悚然、属于骨骼碎裂时发出的特有脆响。


    脆弱的颈骨倏然被一股足够转动卡车的巨力、以干净利落的手法折断,只及发出最后一声哀鸣。


    细微的响动不足以叫相隔不远的其他王卫察觉,可落入惶惧的他们耳中,却显得震耳欲聋。


    究竟发生了什么?!


    匈奴王随们双目无神睁大,一股极其短暂、剧烈到难以言喻的锐痛袭来,神智亦坠入了永恒的黑夜中。


    慢上数步的赵云此时伸手,揪住其中一人颓然落下的身躯。


    他心中只余叹为观止:自己适才才刚看清二人,正欲出手,虞临却已于顷刻间欺身而上,从容地做出应对。


    因速度快到了极致,凭他的眼力,竟也只将虞临之凌厉举动看了个大概!


    。


    ——他目若静渊,却于瞬间徒手拧断了二人的脖颈。


    待虞临面无表情地收回手后,二人已是双目翻白,头颅反常地朝后折着,颓软地倒了下去。


    虞临甚至还游刃有余地以朝前半步,以膝抵住丧命的另一具躯体,令他们落地时不至于发出响动。


    预估出距离下一趟卫兵来到还有二漏刻之久,他只思索片刻,便一手轻松拖着两具尸首,长驱直入内室。


    作为主人的寝室,内室较待密客的外间还要宽敞得多。


    虞临步态闲雅而入,自若如此间主人。


    他随意地扫了眼那琳琅满目、种类斑杂的陈设,便不难判断这是匈奴人鸠占鹊巢、盲目堆砌战利品的结果。


    常年畜牧逐水草、居无定所的匈奴单于,亦会贪恋香车美人,绫罗绸缎。


    譬如此时,他正心安理得地寝于汉妇亲手织出的柔软锦绣之上,享汉民调制的柔和熏香,食汉人骨血精髓。


    仿佛天经地义。


    赵云的目光渐渐冷凝。


    他此生之前从未想过,自己再见到这位频繁率领骑兵侵略汉地、杀略百姓、逼良民为奴的南匈奴之主时……竟会是这般轻易。


    于彻底凌驾于凡俗之辈的可怖武力面前,往日不可一世的匈奴主,亦是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虞临显然并无赵云心中的繁杂感触。


    他毫不犹豫地上前,干净利落地将熟睡的这人击晕,旋即回眸,以目光召赵云上前。


    “依子龙之见,这可是南匈奴单于?”


    赵云屏息,依言靠近。


    他仔细端详起此人的长相来。


    成人相貌固然变化不大,但穿着金丝银线勾勒的绸缎寝服、如今更是闭目昏死过去的呼厨泉,同昔日意气风发、驱策匈奴群骑来肆虐汉民的单于,自是无法一概论之。


    赵云虽仍不清楚虞临接下来的具体计划,可敌首在前,任谁皆晓攸关体大。


    他凝神细看了好一阵,最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正是此人。”


    他记人并非全靠容貌,更记骨架与其他体态上的特征。


    虞临却已不在床边。


    他不曾催促赵云,耐心等待的同时,也不曾闲着。


    赵云确认单于身份真伪时,他便娴熟地翻找起了这间寝房、乃至屏风后小书房中的陈设。


    那些能瞒过常人眼睛的隐匿机巧,在基因强化过多轮、五感敏锐绝伦的他面前,可谓无处遁形。


    待赵云确定对方身份后,他也通过以直接轻轻敲击在板材上所得回声里的略有不同,利落地端掉了两处暗格。


    等他在房间里多踱了几步,长毯下的密格也被翻了出来。


    唯一叫虞临感到困惑的是,这统共三处密格,却不知为何只有一处被启用,内里堆得满满当当。


    他不得而知的是,对机括一知半解的匈奴人,自始至终便未发觉隐匿更深的另两处。


    因匈奴一族并无文字,上头文书尽用汉族隶书,虞临阅读起来便毫不滞涩。


    不是些单于!


    时代相传的同先汉帝的文书,便是呼厨泉跟袁绍互通款曲的书信。


    他起初还一目十行地粗览,稍微筛选一二。


    很快又意识到这一举动并无必要,遂悉数收好,捆做一团。


    最重要的,还是那枚由灵帝刘宏赐予前任南单于、足够证明这人身份非假的小印——汉匈奴单于玺。


    于是赵云一转身,猝不及防下看到的,便是明面上不显,他仍能感觉出心情很是不错的主君。


    许是今夜难以预测之事频出,他甫一意识到这点,心便不禁漏跳一拍。


    赵云适才不敢道明的是……明知不宜如此,可当他亲眼见到虞临并未将单于也一击毙命、而是反常地只将对方击晕时,他便已感到蹊跷。


    主公此时因何而喜悦?


    答案亦很快得到揭晓:赵云的视线,很快便落在了被虞临漫不经心地卷于指间,那条质地优良的紫色长绶上。


    慢着,紫绶?


    由于虞临转换极快,且往往颠覆他过往所学,赵云从未感到自己的思绪如此迟钝过。


    常言道,“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腰”,意为,紫绶必随金印。


    果不其然,当他下意识地沿那绶带往下看时,映入眼帘的,赫然是枚耀熠熠烛辉,异常醒目的金印。


    赵云身躯微震。


    明知不可能,他仍是抑制不住地想:怎一错眼的功夫,主君便从铜印黑绶,一跃而成金印紫绶了?!


    虞临见他一眨不眨地盯着金印看,当即误解了赵云的意思。


    无论是他或荀彧,皆是黑印墨绶,即便知晓等级上的含义,他也是头回亲眼看见金印紫绶,觉得比较新鲜有趣,是以才有些好奇。


    要说有多喜爱,他想,自己倒也称不上,更不至于要据为己有。


    眼下见赵云如此喜爱,素来大方的闻喜令,便将已被他卷成一个小筒的紫绶松开。


    “此物于我,之后尚有别的用处。”


    虞临先是解释,语间却是毫无不舍。


    匈奴人之间虽大多关系紧密,却也不见得人人皆认得自家单于,也可能出现不承认对方身份的情况。


    而有具备一定唯一性的金印紫绶和这些文书在,就能降低这种可能性了。


    知晓赵云亦能想通这点,虞临并未细说。


    不过,既然赵云难得表现出喜爱之情……


    虞临话锋一转,毫无留恋地掌中之物掷入了对方怀中,大方表示:“不过,子龙既喜爱此物,可先拿去把玩一阵。”


    金光袭来,因虞临姿态自然随意,赵云便不假思索地接了下来。


    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他当即便被这一身份非凡的小玩具给烫到了手。


    再以目光对上始终晏然自若、连这夺目的金印紫绶也瞬间沦为陪衬的主君,他一时之间,竟真不知说什么好。


    “多谢主君宽宏美意,只……着实不必。”


    他哭笑不得道,当即将此贵重之物双手归还。


    ——不是很想要么?怎么给了又不肯收?


    虞临实在不太能理解赵云的别扭!


    。


    他狐疑地端详赵云一阵后,确定对方不像口头客套后,才不急不慢地将金印收回。


    适才说话间,虞临已轻车熟路地剥光了那两名亲卫的盔甲,换下身上那套后,又将尸首顺手塞入暗格。


    等待赵云更衣时,虞临顺道用被褥盖住人形锦被做成的假单于,又用绳索麻利地在呼厨泉身上捆了几下,做成一款方便手提的样式。


    刚巧,下一波守卫也快到了。


    就不知接下来是先被发现不翼而飞的是那两名死去的守卫,还是单于了。


    虞临心里估算着,信手将单于球提起,还习惯性地掂了掂,直让赵云看得头皮微微发麻:“走罢。”


    接下来,该去找左右贤王了。


    ————————


    今天的加更会在22点到来。


    金印紫绶:


    汉代的丞相、列侯、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均佩金印紫绶。汉代的官印并不太大,即《汉书·严助传》所谓“方寸之印,丈二之组”。自实物观察,一般不超过2.5厘米见方。


    汉绶的织法,依《续汉书·舆服志》说:“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为一圭。首多者系细,少者系粗。皆广尺六寸。”首指经缕而言。《说文》字下引《汉律》:“绮丝数谓之,布谓之总(即、升),绶谓之首。”一首合20系;皇帝的绶为500首,得10000系。绶的幅宽为1.6汉尺,合36.8厘米,则每厘米有经系271.7根。(摘自《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作者孙机,上海古籍出版社p286-287)


    第66章【二更】:自打亲眼看着虞临手提起只被捆成球状的单于,赵云的眼皮,便未停止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