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家访

作品:《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看到导师脸上那抹苦涩的笑容,姜凌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应璇玑教授,眼睛里闪动着一往无前的决心:“教授,虽然难,但我们也要试一试。分类处理、多方联动,预防犯罪,这是一条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无比正确的道路。


    应璇玑看着弟子眼中那份与年龄不符的责任感,心中既感欣慰又有些心疼。


    ——这孩子,今年11月才满23岁,正是飞扬青春、享受爱情的年龄,却有着救世人的菩萨心肠,为理想而奔波受累。


    她轻轻拍了拍姜凌的手背,目光深邃:“想要让别人信服,尤其是让习惯了‘抓人’思维的刑警们动容,光有理论分析还不够,我们需要把工作做深,做透。走!我们再去看看这些孩子犯罪的根源在哪里。


    接下来的两天,在赵刚大队长安排的**陪同下,应璇玑和姜凌开始了密集的家访。


    陈栋的父亲,那位只关注孩子成绩、从不关心孩子心理、动不动就拿皮鞭“教育孩子的车间主任,面对教授和警察,依旧板着脸,语气生硬:“自古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小子就是欠收拾!警察同志,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让他吃吃苦头就老实了。


    陈母虽然心疼,但她顺从惯了,坐在一旁默默垂泪,不敢吱声。


    姜凌拿出连夜完成的《陈栋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上面清晰地标注了“高压**型家庭环境、“长期情感忽视、“累积愤怒与挫折感等核心风险因子,并附上了陈栋在审讯中关于父亲皮带和母亲哭泣的描述摘录。


    姜凌语气平和:“陈师傅,陈栋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必须承担责任。但这份报告显示,他的愤怒和失控,与家庭长期的沟通方式和情感缺失有直接关联。惩罚是必须的,但如果家庭氛围不改变,从少管所出来之后的陈栋失去人生目标,还有可能犯罪,甚至愈演愈烈,最终毁掉自己的一生。我们希望您能看看这个,为了孩子,也为了这个家。


    陈父盯着报告上飘红的那几段话。


    ——他眼里只有厂里的机器和我的成绩单。


    ——皮带炒肉丝是家常便饭。


    ——在他眼里,我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不够好。


    ——我妈?就知道哭。


    ——公园里那个老头出来吼我,就像我爸吼我一样,我就控制不住了。


    飘红的话语,像针一样扎进了陈父的心里,他嘴唇动了动,第一次没有反驳,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向哭泣的妻子。


    良久,陈父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犯法,我这心里也不好受。我吃了没文化的亏,就想他好好学习,考大学,将来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坐机关当干部,不要像我和他妈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可是这孩子,天生就逆反,想法特别多,不打不成材啊。我不知道……不知道他心里对我们有这么多怨恨。”


    说着说着,陈父喉头哽咽,他抬手捂住脸,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姜凌看着痛苦的陈父,柔声道:“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我能理解。孩子个性不同,不能完全按照老经验来教育。陈栋是个敏感的孩子,对情绪的感知特别强烈,您得改掉暴躁易怒、动手**的习惯。”


    姜凌转头望向一直默默流泪的陈母:“您,也得改掉只知道哭的性子。”


    陈母止住泪,茫然抬头:“可是,我,我控制不住啊……”


    陈母天生性子弱,遇到委屈、难过,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落。


    她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每天都是围着锅碗灶台、丈夫孩子过日子。陈父没读过什么书,收入一般,一个人养家,压力不小,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吼老婆、打孩子。久而久之,陈母的个性完全被压制住。遇到丈夫打陈栋,她不敢劝,也不知道怎么劝,只能偷偷塞点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给儿子。


    除了眼泪,她没有其他宣泄委屈与痛苦的方式。


    姜凌面色凝重:“不改,难道让陈栋继续犯罪?你们不怕邻居们指指点点、不怕**没脸见列祖列宗?”


    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这一点,姜凌在梁九善那里深刻体会过。小宇抚养权问题花费了个把月的时间进行调解,却不如他“装神弄鬼”一番来得干脆利索。


    像陈父、陈母这类文化层次不高的人,脸面和祖宗最重要。你和他谈心理健康、讲家庭教养那完全就是天书,不如说说邻居眼光、死后待遇。


    陈父放下手,冲着妻子吼了句:“哭哭哭!一天到晚只晓得哭,福气都被你哭没了!”


    姜凌眼风扫过陈父:“你是一家之主,这个家的氛围全由你把控。你不吼她,不打儿子,她就不会哭!陈栋之所以反抗你,就是因为看不惯你在家吼妈妈。他个性敏感,爱妈妈,可是你却总是在家里摆家长作风。如果你爱护妻子,珍惜这个为家庭付出所有的爱人,陈栋的性格也不会成为这样。”


    姜凌加重了语气:“父亲是儿子学习的榜样!本次事件中,陈栋**最狠,将一个身无寸铁的老头打成颅骨骨折,学的就是你!”


    被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性教育,陈父脸上有些挂不住,深吸了一口气,敷衍回应:“行行行,我听警察的。以后,我不打他、不吼他,这总可以了吧?”


    姜凌拿出一份保证书,送到陈父面前:“行,那在这上面签字画押吧。”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陈父看着保证书上那大大的字体发呆。


    ——保证不打陈栋、不吼陈栋、不搞家长作风、要摆事实讲道理……


    “这个就不用了吧?”一生谨慎的陈父是经历过大运动的人最怕签字搞书面文章。


    姜凌却冷着一张脸:“口说无凭立字为证。我们会不定时进行家访如果你没有做到那就要强制参加社区劳动。如果情节严重我们会反映给单位让厂领导来和你谈话。到时候如果你丢了工作那就不要怪别人。”


    陈父一听立马变了脸色:“行行行我签、我签!”他在保证书上歪歪扭扭签上自己的名字又摁了手印。


    姜凌望向陈母陈母吓了一跳慌忙摆手:“我我尽量不哭我不用签保证书。”


    保证书一式三份。


    姜凌递了一份给陈母:“一份放在社区居委会一份放在派出所这一份由你保管。如果你丈夫再吼你你就告诉社区干部、告诉派出所**送他去劳动改造。”


    陈母的眼睛亮了亮


    她慌忙拭泪解释道:“我我不哭。”有了丈夫的保证书有了警察撑腰陈母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


    从陈栋家出来应璇玑忍俊不禁拍了拍姜凌的肩膀:“你这孩子鬼名堂真多。”


    姜凌将保证书收进背包:“我在派出所工作过一段时间知道像这种大男子作风严重的家庭就得狠狠治一治。他们不怕骂、不怕罚就怕签字写保证。要不是时间紧我让他亲自手写保证书就凭他那一手蚯蚓爬一样的字他肯定会记一辈子。”


    跟着她们一起的**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基层出来的经验就是丰富。”


    来到周晓阳家氛围完全不同。


    陈栋家简单朴实父母对警察很敬畏调解很顺利。


    但周晓阳家不一样周父、周母都是大学老师一个教授、一个副教授见多识广面对警察上门满脸都是抗拒。


    坐在充满书香气的客厅气氛很压抑。


    周教授夫妇痛心疾首更多的是对儿子“自毁前程”的失望和不解。


    “我们为他付出了多少?最好的资源最高的期望!他姐姐能做到他为什么不行?”


    “他是优等生怎么会和陈栋那样的差生混在一起?肯定是被他带坏了!你们一定要好好查一查是不是有人故意教唆?阳阳平时在家里很乖的。”


    姜凌展示了周晓阳的犯罪风险评估报告重点圈出了“过度学业压力”、“情感表达匮乏”、“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对自由的畸形渴望”、“在群体中寻求认同与释放”。


    同时,也拿出了周晓阳的口供。


    ——我爸妈他们只关心我下次考试能不能拿第一,能不能考上清北。我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看场电影都是奢侈。


    ——我真的尽力了,我真的努力了!可是我做不到……


    ——只有陈栋,他夸我厉害,他羡慕我能考那么高的分数。


    ——终于反抗了一回,特别刺激,特别自由。


    ——砸东西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畅快!


    周父、周母面面相觑,半天没有言语。


    和这样的知识分子谈话,同为大学教授的应璇玑出面更为合适,她的语言带着些许学术性,语气很严肃。


    “周晓阳在学业上无疑是优秀的,但他的心理压力已经严重超载。他渴望的不是更高的分数,而是被看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0629|16930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被理解、被允许喘息。这份报告显示,这种高压环境是他走向歧路的重要推手。如果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再高的分数也可能成为压垮他的巨石。”


    周母泪眼婆娑。


    周教授认真看着报告,很专注、也很痛苦,拿着报告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半晌他终于开了口:“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也谢谢你们对我们家晓阳的关心。我承认,是我们逼得太狠了。”


    应璇玑与他们推心置腹:“我也是母亲,能够理解你们望子成龙的心理。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咱们得尊重事实。周晓阳的姐姐能够成为市状元,与你们的教育有关,但也是她本身有学习天赋,你们不能用教养姐姐的方式套用在周晓阳身上。你们是老师,应该也知道因人施教的道理,对吧?”


    周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边哭一边捶打着丈夫:“我说过,我说过的!晓青比晓阳聪明,比晓阳坐得住,你不能那样逼晓阳,现在好了,儿子出事了,你高兴了?”


    应璇玑的态度很温和:“男孩与女孩,差别很大。女孩的语言能力、自控能力比男孩子强,需要高度注意力的课堂教学更适合女孩。男孩子因为雄性激素分泌的原因,需要在运动中发泄掉多余的精力,否则很难集中注意力。”


    周父是搞研究的,听得进去应璇玑的理论分析,身体前倾,很客气地询问:“那请问应教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


    应璇玑道:“第一,不要以姐姐的标准去要求他。”


    周母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们一定注意。”


    应璇玑:“第二,他已满16周岁,需对故意伤害和故意毁坏财物这两项罪名负责。念其初犯,在校表现好,犯罪动机有特殊性,悔罪态度较好。你们可以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应该可以从轻处理。**会给其改过自新、继续学业的机会。”


    周父一听,也没有刚才的冷漠与抗拒:“好好好,我们马上联系老张头家属,尽力取得他们的谅解。”


    应璇玑给他们指了明路之后,语重心长地说:“最后一点,你们要给予周晓阳更多的关爱。记住,爱不是束缚,你们要尊重他的想法,倾听他的心声,做他的朋友,要让他意识到自由不是发泄、不是破坏,引导他走上正路。”


    周父请教道:“您刚才提到,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我觉得很有道理。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过去,女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因此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但是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老百姓经济收入越来越高,思想也有了进步,仓廪足而知礼节嘛。”


    周母轻轻推了周父一把,周父意识到自己又开始咬文嚼字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声:“我的意思是,现在女孩子上学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有了变化,上大学的女生越来越多。然后我就发现,女生远比男生坐得住,也更愿意沉下心来读书做研究。男生创新能力强一点,但很难静下心。所以……应教授,我想向你请教,我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何针对男女性别差异进行相应调整?”


    应璇玑道:“带男孩子多运动,在运动中教、在运动中学,效果会比坐在课堂上死读书来得好。”


    周父连连点头:“好好好,我听您的。”


    又交流了一会育儿经之后,应璇玑道:“你们是知识分子,是高校教师,但在教书做科研的同时,也别忘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你们都是具备的,同样的,现在也要把这份科研精神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任由周晓阳沉沦下去,这个孩子可能就走上歧路再也无法回头。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定,一定要重视起来!”


    这一番话,应璇玑提高了音量,说到最后,几乎是一字一句、重如千钧。


    周父、周母陷入沉思,在心里反复琢磨着应璇玑的话。


    良久,周父郑重与应璇玑握手:“应教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是犯罪心理学专家,也是青少年教育专家,我们听您的!请放心,我们会调整教育方式,一定会把晓阳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从周家出来,连随行**都感叹道:“到底是搞教育的,还是蛮讲道理的。”


    有了周晓阳父母的承诺,姜凌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可是当来到王强家后,一颗心又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