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准备去北疆

作品:《恶女穿成小可怜后,将军掐腰宠

    金匾的荣耀与沉重,似犹在指尖。自午门而出,回到新赐的将军府,遣散了府中仆役,喧嚣方褪。


    江令舟褪去了那身压肩的“护国大将军”朝服,换上了一袭寻常的青色便袍。少了朝服的繁复与威严,他整个人瞧着添了几分寻常的温和,少了些许平日的铁血锐气。黎音袅看着他,恍惚间觉得,这才是他卸下一切重担时,本该有的模样。


    “方才在殿前,你脸色不大好。”江令舟递过一杯清茶,声音平静,不带探究,只是陈述。


    黎音袅接过茶盏,温热的触感驱散了些许残留的寒意。“无事,许是站得久了。”她轻描淡写,不愿多提永济渠畔的猩红与旧伤的隐痛。那些,是她的魔障,亦是她的勋章。


    “那护国安民的匾额,明日便会悬上。”江令舟在她身侧坐下,目光投向窗外,那里是一片初秋的萧瑟,却也别有几分宁静。“‘盘蛇’一案,耗费了太多心神。”


    黎音袅嗯了一声,心中了然。自“盘蛇”之乱起,二人几乎没有片刻安宁,神经时刻紧绷,如满弓之弦。即便如今尘埃暂定,那股无形的压力依旧盘旋在京城上空,也压在他们心头。


    江令舟沉默片刻,忽道:“北疆入秋,景致应当不错。胡杨林,此时应是鎏金似火。”他转头,看向黎音袅,“我年少时,曾在那里戍边数载。”


    黎音袅心中一动,抬眼望进他的眼底。那里没有了面对朝臣时的深不可测,只余一片坦然与淡淡的期盼。她忆起他曾提及的北疆风霜,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亦有他青春的印记。数月未得片刻安宁,她何尝不渴望一丝喘息。


    她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也好,去看看你曾镇守的地方,看看那里的胡杨,是如何的鎏金似火。”


    江令舟的眉眼间,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他轻轻颔首:“明日,我便向陛上请旨,巡查北疆边防。”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携家眷,体察民情。”


    “体察民情?”黎音袅微微挑眉,这四个字从江令舟口中说出,总觉得不止字面那般简单。巡查边防是真,这“体察民情”,怕是给自己,也给她寻的一个暂离这风暴眼的机会。


    江令舟没有直接回应她的疑问,只道:“北疆新附,民心、防务皆需稳固。亲眼看看,总比奏折上的文字来得真切。”


    翌日,早朝之后,江令舟独自被宣至御书房。


    黎音袅在府中等待,心中说不清是何滋味。既有对那片陌生土地的向往,亦有对这短暂宁静可能被打破的预感。


    约莫一个时辰后,江令舟回来了。他神色如常,看不出喜怒。


    “如何?”黎音袅迎上前。


    “陛下准了。”江令舟的回答简短。


    黎音袅松了口气,却又觉得事情似乎过于顺利。以皇帝的性子,江令舟新晋高位,又刚肃清“盘蛇”,正是需要他在京中坐镇之时,怎会轻易放他远行?


    “陛下……没有别的吩咐?”她追问。


    江令舟看了她一眼,这才缓声道:“陛下说,北疆之地,近来有些驿报语焉不详,隐有异动。朕正忧心,你此去巡查边防,正好代朕详查一番。至于体察民情,亦是应有之义。”他停顿了一下,“陛下还说,长公主一同前往,甚好。”


    黎音袅心中一凛。果然,事情没有那般简单。所谓的“体察民情”,所谓的“家眷”,都成了顺理成章的掩护。天子的恩准,从来不是凭空的。


    “异动?是何异动?”黎音袅追问,心中的那份轻松荡然无存。


    江令舟摇头:“陛下也未详说,只言是一些地方官吏的奏报,或言马匪滋扰,或言部族摩擦,看似寻常,却又透着些许不对。具体如何,需亲至彼处方能知晓。”


    黎音袅蹙眉。马匪、部族,这些在边疆之地本是常事,能让皇帝都觉得“不对”,恐怕并非小事。这趟北疆之行,怕是名为巡查,实为暗访了。原本以为的片刻喘息,又添了未知的险途。


    “陛下这是……名为放假,实则又交了差事。”黎音袅的语气有些无奈,却并无退缩之意。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在刀尖上寻求片刻安宁的日子。


    江令舟伸手,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腕,那里衣袖之下,是她旧伤所在。“北疆广阔,即便有些波折,总能寻到胡杨林。”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黎音袅反手握住他的手指,那份冰凉的金属质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掌心的温热。“我明白。”她轻声应道,“什么时候出发?”


    “三日后。”江令舟答,“府中事务,我会安排妥当。此行轻车简从,对外只称巡边,携你散心。”


    黎音袅颔首。散心是真,任务也是真。这便是他们的宿命,荣耀与危机,总是如影随形。


    她忽然想起一事:“今日在宫门外,吏部侍郎王大人似乎有话想与你说,你步履匆匆,他便没开口。”


    江令舟眉峰微动:“王柬?他能有何事。”此人素来谨小慎微,却也有些趋炎附势之态。“盘蛇”案中,吏部亦有牵连,虽未至王柬,但他大约也是想来探探口风,或是……另有所图。


    “许是想探问陛下对你我的真实态度吧。”黎音袅分析道,“毕竟‘护国大将军’与副将同领,前所未有。朝中盯着的人,可不少。”


    “无妨,让他们盯着。”江令舟松开手,“此去北疆,正好避开这些无谓的纷扰。有些眼睛,离得远了,也就看不清了。”


    黎音袅看着他,这位新晋的护国大将军,心思依旧深沉。他选择北上,除了为她,为自己寻片刻安宁,恐怕也有暂避锋芒,冷眼旁观朝局的考量。


    “那我即刻去准备行装。”黎音袅不再多言,转身便要离开。


    “音袅,”江令舟唤住她。


    她回头。


    “北疆苦寒,多备些厚衣。”他嘱咐道,平常得如同寻常人家的叮咛。


    黎音袅心中一暖,点了点头,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