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那日,姜绾早早地从榻上起身。


    窗外,天色尚有些朦胧,可她却睡不着了。


    护国公回京的车马昨日便已抵达京郊不远,依着行程推算,今日午时就该踏入京城。


    待洗漱完毕,锦书便带着慧心和一众小宫女鱼贯而入,开始为姜绾梳妆。


    姜绾端坐在铜镜前,锦书拿起一把象牙梳子,轻轻梳理着姜绾如墨的长发,动作轻柔而熟练。


    “主子,今日可真是个大日子。”


    锦书一边梳理着头发,一边笑着说道,


    “护国公凯旋而归,满朝上下都喜气洋洋的。”


    姜绾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是啊,父亲在外征战多年,如今终于能相见了。”


    她的声音轻柔,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说话间,慧心已经捧来了那件正红金丝曳地宫装。


    宫装展开,金丝绣线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芒,上面绣着的凤凰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要振翅高飞。


    姜绾站起身,任由宫女们为她穿上这件华丽的宫装。


    “主子,您穿上这衣裳,可真是美极了。”


    慧心赞叹道,眼中满是羡慕。


    姜绾看着镜中身着华服的自己,心中却有些恍惚,没有多说什么。


    待宫装穿好,慧心又小心翼翼地捧起那顶九凤朝天冠,缓缓戴在姜绾的头上。


    九凤朝天冠上的珍珠和宝石相互辉映,流苏轻轻晃动,更衬得姜绾雍容华贵。


    “主子难得打扮得这般隆重,把奴婢们都看花了眼。”


    慧心笑着打趣。


    “好了,好了,知道你嘴巴甜,这个月你的月例银子翻上一番。”


    姜绾含笑瞥了她一眼。


    “主子,您这就偏心了,早知道这样,奴婢也实话实说了。”


    锦书瞧着自家主子心情不错,也跟着打趣。


    “呵呵,好,好,都赏,咱宫里的人,这个月的月例银子都翻一番,如何?”


    姜绾这话一出,殿内的众人忙磕头谢恩,一时间,欢声笑语回荡在宫殿之中。


    护国公回京,对于满朝上下皆是大喜之事。


    周元澈身为一国之君,特意率领百官在宫门口相迎。


    姜绾身为太后,又是护国公的女儿,自然也早早地来到了宫门口。


    宫门口,百官早已整齐列队,身着朝服,神色庄重。


    周元澈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站在最前方,尽显一国之君的威严。


    姜绾站在他的身旁,目光不时地望向远方,眼神中透着期待。


    谢聿站在周元澈的身后,今日难得穿了一件绛紫色的锦袍,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黑色。


    他身姿挺拔,面容冷峻,在一众官员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姜绾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他,又想起前几日两人的玩笑话,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了红晕。


    “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的。”


    姜绾在心中暗自想着,这人今日是刻意换了件衣裳。


    “护国公进城了……”


    一声高呼打破了宫门口的宁静。


    姜绾浑身一震,目光立刻投向城门方向,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


    一刻钟后,浩浩荡荡的人群开始向宫门口行来。


    姜绾站在周元澈身旁,一眼便注意到了来人。


    护国公骑着一匹黑色骏马,身披铠甲,威风凛凛。


    他眉目冷峻,身姿矫健,缓缓靠近宫门口。


    姜绾看着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双眼不自觉地红润了许多。


    明明从未见过  “父亲”,她穿越以来,其实并未见过护国公,可是看着那下马之后,大步走来的护国公,她的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落。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


    护国公的声音低沉威严,可看着姜绾却带着哽咽。


    他身后的武将也都跟着跪下,齐声高呼:“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


    周元澈立刻上前搀扶,脸上满是关切与敬重,


    “护国公辛苦了,您是大夏的功臣,这么多年,幸亏您镇守北疆,此次西北能大胜羌国,也多亏了护国公运筹帷幄,大夏有护国公,是国之大幸啊!”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若不是姜绾早就知道了他的心思,怕还真以为他对护国公一片爱重之心呢。


    姜绾强忍着泪水,走上前,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


    “护国公这一路可顺利?”


    护国公抬起头,看着眼前身着华服的女儿,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


    “顺利,顺利,太后这些年可好?”


    父女俩对视着,千言万语尽在这一眼之中。


    “今日是大喜的日子,镖骑将军一行人也即将抵达京城,正好能赶上晚上的宴席,朕已经命人在太极殿设下宴席,朝臣皆可前往,趁此机会也好对众将士一一封赏。”


    周元澈朗声说道。


    “多谢陛下隆恩。”


    一番寒暄之后。


    “谢掌印,你亲自送护国公回府,稍作安歇,以便晚上赴宴。”


    周元澈对着身后吩咐。


    “是。”


    姜绾:“........”


    姜绾回了长乐宫之后,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谢聿就这么陪着父亲回府了?


    真的不会出事吗?


    护国公府门口。


    护国公命令随行的武将都各自回府休息。


    “有劳谢掌印了,若是不嫌弃,就进府一坐吧!”


    护国公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眸光复杂。


    谢聿不卑不亢,就这么任由他看着。


    “奴才还要回宫复命,就不叨扰护国公了。”


    护国公瞥了他一眼,再次开口。


    “有些事情,老夫还需要向掌印大人请教,所以,耽误您一些时间,喝杯茶水吧!”


    他紧紧盯着谢聿。


    谢聿:“.......”


    半晌之后,


    “恭敬不如从命!”


    二人一前一后就这么进了护国公府的书房。


    管家利落的上了茶水,便直接退了出去,顺便将书房的门紧紧关上。


    护国公饮了半杯茶水,才缓缓放下,


    “这些年,多谢掌印大人看顾太后娘娘,在宫里撑了这么多年,于情于理,老夫都要说一声谢谢的。”


    谢聿转动扳指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却并未接话,继续手上的动作。


    “谢掌印于我姜家有恩,上次北疆中毒一事,也多谢掌印出手相助。”


    谢聿听着听着,忽而轻扯唇角,略带讥讽的轻笑出声,


    “护国公不必这般迂回,还不如直接说让咱家离太后远一些,不是吗?”


    护国公眼神微微一沉,与谢聿的目光直直的对视着,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