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手中最锋锐的剑

作品:《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母亲程氏的葬礼冷清结束,但自发前来看望的百姓还有很多。


    彼时魏昶君已经重返京师,大堂内,烛火将魏昶君的身影投在巨幅北疆地图上。


    一名夜不收站得笔直,声音沉肃。


    “禀里长,罗刹国突袭北海边境,昨日午时,其哥萨克骑兵越境袭击我巡边小队,六名将士殉国。彼等焚毁我屯垦营地,强占新修水利设施。”


    魏昶君的手指猛然扣住桌沿。


    “详细报来。”


    夜不收展开战报。


    “罗刹国单方面宣布断绝一切往来,关闭边市,驱逐我商旅,扣押三批货值十万两的皮毛,其驻边将军更传书狂言北海自古属罗刹,红袍蛮夷速退。”


    此时堂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另一名夜不收持电文闯入。


    “急报!罗刹军强占我军民垦殖田千亩,毁渠堰二座,掳走屯民百余人!”


    魏昶君眼中寒光骤现,举兵造反以来的狠辣尽数弥散。


    罗刹国,当真觉得天下初定,红袍不能多线厮杀?


    魏昶君还没决断对罗刹国的手段,一名负责电台的官吏便迅速赶来汇报新的消息。


    因为罗刹国的进犯是电台传播,无论是撒马尔罕的陈铁唳,还是草原征战的王旗,乌斯藏征战的总长,甚至连巡海的张献忠都纷纷得知了消息!


    罗刹国的欺人太甚,让这群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武将几乎气炸了。


    “里长!”


    电台官吏急步呈上第一份电文。


    “草原王旗总长急电!”


    电文纸上墨迹淋漓,仿佛带着塞外的风沙。


    “罗刹夷狄,敢犯天威,臣请率三万铁骑,踏其王庭,焚其宗庙,绝其苗裔,漠北儿郎枕戈待旦,只等里长一声令下!”


    魏昶君尚未开口,第二份电文又至。


    吴三桂从辽东发来的急报详细至极。


    “臣已拟三路进兵方案,一路由瑷珲渡江,取雅克萨,二路出呼伦贝尔,断其补给,三路水师沿江而下,直捣赤塔,罗刹远东兵力不过万余,火器陈旧,臣三月可定远东!”


    电台蜂鸣再响,张献忠从海上发来的电文杀气腾腾。


    “臣张献忠请战,愿率水师北上,炮轰其王城,昔年成化犁廷,今当再现!不屠尽罗刹水师,誓不返航!”


    紧接着,各路军报如雪片般飞来。


    李自成从河西走廊发电。


    “臣请出西域,越天山,破中亚诸堡,当年能破京师,今必能碎罗刹!”


    驻藏总兵用电台传来消息。


    “藏军愿为前锋!雪域儿郎可耐寒苦,直插雪原!”


    连远在撒马尔罕的陈铁唳都发来急电。


    “某虽在南疆,愿率象兵北上,列阵破城,必教罗刹人胆寒!”


    电台官吏声音发颤。


    “里长,各镇总兵都在电台里吵起来了,王总长和吴总长差点在电文里约战,看谁先攻进其王庭......”


    魏昶君的身影在烛火中拉得很长。


    刚听完罗刹国犯边的军报,手指无意识地扣紧桌沿,关节微微发白。


    不要提红袍天下与历朝历代的不同。


    魏昶君眯起眼睛,眼眸冰冷。


    便是昔日那些家天下的汉唐,刚刚立国的时候,也是武德最为充沛的时候,罗刹国,怎么敢!


    他尚未决定征讨人选,堂外突然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


    一名夜不收踉跄闯入,额前汗珠密布,在烛光下闪着微光。


    魏昶君心头猛地一跳,不祥的预感如阴影般笼罩而来。


    “禀里长!”


    夜不收站得笔直,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


    “西安府急报!洛水总长巡查税务时突然昏厥,医官说总长年过百岁,脏腑衰竭......”


    话音未落,又一名民部官吏跌跌撞撞奔入,脸色惨白如纸。


    “里长!黄总长批阅公文时突然栽倒,右半身不能动了!医馆诊断为风疾!”


    烛火噼啪作响,在寂静的堂内显得格外刺耳。


    魏昶君沉默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方沉重的镇纸。


    他想起史书所载风疾症状,头晕、肢体无力、瘫痪,昔日大唐李世民便是受此症折磨。


    堂外夜风呼啸,卷着落叶拍打窗棂。


    魏昶君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


    “详细说来。”


    夜不收稳了稳呼吸。


    “洛水总长在核查西安府官员税务推行时突然吐血昏厥,当地医官用参汤吊住性命,但脉象已如游丝,恐怕......”


    “如今正在送往京师,应当快到城外驿站了。”


    民部官吏接口道,声音带着颤抖。


    “黄总长发病时正在批阅漕运税册,突然右手握不住笔,随即半身麻木,医馆说这是风疾所致,情况危急。”


    魏昶君凝视着跳动的烛火,忽然问道。


    “两位可还清醒?”


    “洛水总长时而清醒时而昏睡,黄总长意识尚清但口不能言。”


    官吏垂首答道。


    “医官特别嘱咐,风疾最忌心绪激动,需静养。”


    魏昶君转向电台官吏,声音陡然转冷。


    “传令医学院,将所有珍藏的百年老参、灵芝尽数取出,优先救治两位总长。”


    彼时,看着官吏匆匆离开的背影,魏昶君沉默着。


    风疾,放在后世就是瘫痪症,类似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头晕、肢体无力、瘫痪,这种病症,加上黄公辅本就年迈,脏腑衰竭,怕是撑不了多久了......魏昶君霍然起身,案上烛火剧烈摇曳也浑然不顾,大步流星冲出书房。夜风扑面,他脑中一片混乱,只知必须立刻赶到城外驿馆。


    驿馆厢房内,油灯如豆,光线昏暗。


    魏昶君推开门,一股浓重药味混着老旧木材的气味扑面而来。


    洛水老道躺在简陋床榻上,薄被下的身躯干瘦得几乎只剩骨架,眼见魏昶君到,洛水挣扎着坐了起来。


    魏昶君走到床沿,只见老道面色灰败如土,眼窝深陷,颧骨高高凸起,真正是皮包骨头。


    他呼吸微弱,每一次吸气都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魏昶君怔怔看着,想起这道人一生。


    从落石村起便跟着自己,征战蒙阴,血洗莒州,破青州府,厮杀鞑子,最终推翻前明......老道士几乎从未停歇,从未享过一日清福。


    甚至曾因莫柱峻通敌一事犹豫未报,被自己革职查办,他也毫无怨言,依旧为百姓奔走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