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猜测

作品:《为了避难嫁给病秧子后

    大殿里静了好一瞬。


    皇上坐在上首,慢悠悠问道:“清河后人?清河有后人?”


    众人这才纷纷开了口。


    “清河公主和亲后,似乎从未传来有孕的消息。”


    “清河公主和亲半年便仙逝了,即便是有孕,又如何留下后人?”


    “正是。当日多弥将清河公主的尸首送回京城,哪来的后人?”


    “黎相怕是老糊涂了吧。”


    大殿内,大多数人都觉得清河公主没有留下后代。


    然而,也有少数的声音,觉得此事兴许有蹊跷。


    “若是清河公主没有留下后代,为何黎相要这般苦寻?”


    “对,瞧这信件,黎相是苦寻了好几年啊。若不是确定这个后人存在,他为何这般执着?”


    “咦,你们没看到最后一封信吗?里面约定去一个叫垂柳镇的地方会面,之后便再无此等密信来往。”


    众人这才纷纷看向最后一封信。


    “确实如此。”


    “这么看来,这次会面,黎相要么见到了这位清河公主的后人,要么是确定了清河公主并未留下什么后人。”


    “对。所以后面再无书信往来,也就说得通了。”


    皇上皱了皱眉:“如此说来,还是没有定数。”


    他又看向襄阳侯:“襄阳侯,你可查出来了,清河究竟有无后人?”


    襄阳侯摇了摇头:“微臣不知,此事恐怕只有问过黎相才知道。”


    皇上有些诧异:“你调查的时候没有去狱中询问?”


    襄阳侯扫了一眼不远处的刘大人,后者直接偏过头,目光闪躲。


    “微臣原本是要去的。可是刘大人说了,微臣只是协助办理此案,并无直接审问黎相的资格。刘大人让我将要审问的内容告知他,由他来代为审问。”


    刘大人赶忙解释道:“微臣也是按流程办事,襄阳侯才来,便要见黎相。微臣实在怕他贸然行事,耽误了案情,所以才出言阻拦。若是侯爷愿意将原委告知我等,我等自然会去询问黎相。”


    襄阳侯冷笑一声:“我也是不明白,这案子到现在已有数月,你们什么也没查出来,这让我怎么放心将查出来的情况交给你们去询问?”


    “你……”刘大人一张脸涨得通红。


    襄阳侯再度朝皇上拱手道:“因案件推进受阻,微臣也实在信不过大理寺,不得已来此请皇上明察。”


    “嗯。”皇上点了点头:“爱卿做得极对!”


    他又转向刘大人一干人等,视线带着满满的责备与不满:“你们大理寺着实太不像话!”


    “是微臣们的错。”刘大人不敢再辩,只跪着磕头。


    皇上的视线在殿内逡巡了一眼,能发展成心腹的竟寥寥无几。说起来,把黎相整下去,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既然如此,速将黎相带上来问话。”


    姜国公一直沉默不语,虽然事态发展有些失控,但是他一直认为不过是皇上在使性子敲打他而已。


    他自知理亏,少不得由着皇上敲打发泄一番。回头随意捏个什么人证物证,照样把黎丞相按在牢里。


    只要不闹到大庭广众之下,操作的法子多得很。


    可眼下,皇上竟要将黎丞相带到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来盘问,谁知道会问出些什么来?


    “皇上三思!”姜国公硬着头皮站了出来:“今日早朝已延时太久,散朝后诸位同僚还有许多公事要处理,不好把他们都耽搁在黎相的案子上。


    此案还是交由大理寺审理,若是皇上对大理寺的办事能力不满,多派几个像襄阳侯这般得力的臣子从旁协助,总能将案子查得水落石出。”


    皇上却半分面子都不给他留,哂笑一声道:“有许多公事要处理?平日里你们下了朝,不是去喝酒聚会,便是去结伴游乐,怎么今日却说要赶着去办公务?若是姜国公真有要事,自行回去也可,不必勉强。”


    姜国公一看皇上这油盐不进的样子,心里不免着急:“微臣不敢。只是皇上若是执意要在殿前审问黎相,事情又涉及到清河公主,乃属后宫女眷之事,不如将太后请过来旁听?”


    皇上一听他提起太后,顿时怒火中烧,压都压不住。


    “姜国公不必拿母后来压朕!”皇上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也不必扯什么后宫女眷,清河妹妹远嫁多弥和亲是大义,她的事便是国事。”


    说完也不给姜国公反应的机会,直接一挥手,朝贴身内侍道:“你亲自去天牢提人,要快。”


    大殿众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本来以为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早晨,一次稀松平常的早朝,没成想却是这么一波接一波。


    坊间已经传了许久的那句话


    ——黎丞相要起复了。


    似乎真的要应验了。


    皇上还是体恤百官,在后殿增设了茶点与,供给百官们休息。


    但是架不住有些官员对于案情的反转太过着迷,心情激动,丝毫感觉不到累,在大殿不愿离去,甚至跃跃欲试想要继续讨论案情。


    即便是去了后殿歇息的,也难免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众位卿家既是对此案感兴趣,那便各抒己见吧。”


    皇上倒是挺有兴致,往常的早朝死气沉沉,一半臣子是姜国公府的党羽,他们在意的点早就经由太后表述过了,另一半的臣子大多数是点卯混日子的状态。


    这次早朝难得这么多大臣兴趣浓厚,这让皇上生出几分成就感来,愈发觉得之前朝上的自己像个提线木偶一般。


    “来,诸位都畅所欲言。”


    “皇上,微臣也说不出什么理由证据,只是觉得,清河公主应该是真的留了后人。”


    “微臣疑惑的点是,黎丞相从何处得知清河公主生育的消息?”


    汝王挑了挑眉:“听你们这么一说,本王倒是想起一件旧事来。皇兄去世前给本王寄了一封信,信里提到了清河,说清河可能会来西境求助,叮嘱本王务必照拂。还说清河有孕,让本王备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稳婆、奶妈。”


    “竟有此事?”


    殿中众人皆是一脸震惊,“汝王殿下,那清河公主究竟有无身孕。”


    汝王双手一摊:“本王不知啊。当时清河的死讯已经传入京城,西境与多弥交界,本王比皇兄还早一步接到清河的死讯。甚至清河的遗体从西京经过,本王还亲自去瞧了。后来收到皇兄这么一封信,只琢磨着皇兄应当是痛失爱女情绪崩溃。阴阳相隔的人,如何来西境求助?可别是把西境当西天了吧……”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今日黎相这边似乎也有清河后人的线索,兴许,清河真的留了后。哎,都怪本王自以为是,本王不如黎相中用啊,只希望皇兄九泉之下莫要怪我。”


    “汝王叔莫要自责,若真说起来,我这个做皇兄,做儿子的岂不是比汝王叔更不中用?往事已矣,若是清河妹妹真留了后人,咱们多多补偿,多加照拂便是。”


    汝王眼睛亮了亮:“皇上说得是,若是真有其人,定当好好补偿。”


    听皇上与汝王的语气,这所谓的后人还不一定在呢,竟然已经琢磨起要给人补偿了。众臣子愈发来了劲。


    御史张大人甚至主动走向了黎半夏与黎知夏。


    “二位夫人。敢问二位的祖父可曾向二位透露过清河公主后人一事?”


    黎知夏从到大殿开始,人就是懵的,刚进来时手脚发软,后来又听百官们解读出什么清河公主的后人,黎知夏震惊得满脑子里都嗡嗡作响起来。


    如今被人这么一问,她那脸上的震惊比殿内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多。那位大人一看就知道她定是全然不知的,随即脸一转,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黎半夏身上。


    “这位夫人……”


    只是这位大人刚开口,便愣了一下:“咦,这位夫人好脸熟。”


    黎半夏抬眼看了过来:“这位大人,祖父从未向我们透露过此事。”


    张大人却像是没听到一般,只愣愣地盯着黎半夏的脸。然后,他突然瞪大了眼睛,声音不受控制地拔高。


    “咦,你……你怎么……”


    后头的话却没说完,像是被人掐住喉咙一般戛然而止。


    “张大人这是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张大人垂首,稍稍平复了一下震惊的情绪。


    再抬头时,他一脸复杂道:“若是清河公主留有后人,诸位觉得黎相会将这位后人安置在何处?”


    众人的视线纷纷落在了张大人身上,原本均是一头雾水,然而视线稍微偏到他身边的黎半夏后,众人的眼神都突然有了变化。


    张大人自然将这些变化尽收眼底。他深吸了一口气,道:“若清河公主诞下的是男胎,日后兴许涉及多弥王朝储位继承人之争,咱们姑且不议。可若是清河公主诞下的是女胎呢?若是女胎,诸位觉得此人被黎相安顿在何处?”


    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就写在黎半夏那张与清河公主极其相似的脸上。


    “周夫人,可有人和你说过,你与清河公主生得极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