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执行力

作品:《回档1980

    新年第一次完成铺货后,叶文浩带着赵勇并没有离开最后一个中转点,他们和摊主闲聊着等着其他摊主过来提货。


    不到下午3点,几个摊主先后都把杂志提走了。叶文浩和赵勇一起前往其中的一个报刊摊现场考察杂志的销售情况。


    叶文浩不愿和印刷厂现在就签订下一期杂志的合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没钱了,必须等货款回笼后才有钱支付预付款。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也需要时间来考察市场的消化能力,这样才能确定第二套杂志相对合理的订单数量。


    按照魔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叶文浩估计5万册应该是市场能够在短期消化的数量,这个数量虽然有点保守,但毕竟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


    不到万不得已,叶文浩不想把杂志卖到附近的城市去,不是他不想挣这个钱,而是人力、交通、运输的问题他无法解决,更不要说当地的环境问题了。


    即使是本市的销售网点,他都没有办法再扩大了。这不仅是人员的问题,印刷厂的产能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制约。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对策。他让赵勇约束所有的摊主,不允许加价销售,否则将被取消特约销售资格,以免影响杂志社的声誉。


    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逼迫摊主自行发展其他报刊摊作为下线,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这个年代能开报刊摊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谁都想获取更大的利益。杂志既然这么火爆,摊主肯定就会想办法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既然杂志社不允许涨价,摊主必然会选择采用迂回的办法来回避这个规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无非就是两个。


    一个是搭配销售,买杂志必须同时购买滞销的其他杂志,虽然明面上没有加价,本质上依然是涨价了。


    另一个方法就是摊主直接把杂志“批发”给其他报刊摊,至于其他报刊摊卖什么价就和他无关了。当然这个“批发价”肯定不会低于他自己的零售价。


    只要摊主手里的杂志够多,他必然会倾向选择第二种模式,这等于是给叶文浩增设销售点,也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事。


    叶文浩和赵勇在摊主这里一直待到5点半左右,摊主提回来的100套杂志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不到10套了。


    叶文浩注意到,其中有两个顾客都是一次购买了20套。摊主明显认识这2个顾客,付款的时候,顾客拿出的都是10元大钞,具体多少他没看清楚,但他确定摊主没有找零。


    一连3天,叶文浩和赵勇每天的铺货数量都是2000套。这3天,他们也考察了3个销售点,都发现了摊主同时经营着“批发”业务。


    “四哥,杂志社要求你完成铺货后,每天观察一个销售点的销售情况,并做好记录。”叶文浩一边吃面,一边给赵勇布置工作。


    “就和我们这几天的工作一样吗?”赵勇刚把生煎夹进醋碟里,闻言停下来问道。


    “不完全一样,杂志社要求你每天加班到6点半,即使杂志已经卖完了,你也要记录卖完后,继续来询问的客户人数。


    另外,杂志社额外多支付你每月12元加班费,5元餐费补贴。“叶文浩答道。


    赵勇刚听到要加班有点不愿意,但随后知道每月可以多拿近20元,立刻就答应了下来。“我没问题,不过我们交接的时间就要晚了,你有加班工资吗?“


    “想什么好事呢?你是编辑岗,我哥是后勤岗,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勤杂工有加班工资的?“叶文浩没好气地说道。


    “那就要辛苦你了。“张勇不好意思地说道。他也不是傻瓜,叶文浩陪着他忙前忙后,教他做事,仅仅拿他哥哥的一点小钱,这让他多少有点歉意。


    “没事,我哥说了,只要这几批杂志弄完,就有奖金了,这次奖金会非常高。“叶文浩开始画饼。


    赵勇听了更开心了,杂志社的年终奖已经让他很满意了。听叶文浩的意思,杂志弄完后的奖金还要多,这无疑让他很期待。


    “哦,还有件事。四哥,寒假时间不多了,我寒假作业还一点没做呢,这几天我要补作业,就不和你一起铺货了,你自己按照流程去做。“叶文浩继续说道。


    这3天下来,叶文浩对杂志的销售情况已经基本了解了,也就没有必要再跟着赵勇铺货了。每天看一下赵勇的记录,基本情况也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没问题,你有事就不用来了,我一个人就行。“赵勇大包大揽。


    大年初八,叶文浩来到了利民厂,先去给方厂长和丁书记拜了个晚年。然后去找李继勇,看看他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刚走进车间,就看到李继勇大发雷霆地在训人,看到叶文浩来了,他厌烦地挥了挥手让面前的几个人走开,自己带着叶文浩来到了办公室。


    “小叶啊,你可来了,这两天我焦头烂额,这套体系推行得很不顺利。“李继勇有点沮丧地说道。


    随即,他给叶文浩介绍了体系推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年前,方厂长就批准了他的改造计划,过完春节第一天上班他就召集整个生产部门开会,把要求传达了下去。


    算上今天已经是第5天了,但体系推行得非常艰难,员工抵触的情绪非常强烈,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就是在瞎折腾,浪费时间。


    这就导致了从上到下的阳奉阴违,看着好像在按要求改进,实际上的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地方以各种借口完全不配合。


    李继勇现在天天就是在现场督战,他到了哪里,哪里就应付一下,他走了,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他有心想找几个典型来杀鸡儆猴,无奈涉及面太广,这样做很容易引起众怒,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叶文浩听他说完,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他知道这不完全是李继勇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急于求成,方法错了。


    他很清楚,就算是后期,很多推行5s的企业也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无用功,都在应付了事。


    结果就是导致这套体系根本就发挥不出作用,而这个结果又反过来证明,那些当初应付了事的人反而才是正确的。


    偏偏5s现场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这个体系需要经过全面的整合才能发挥作用,单独个体的改变意义并不大。


    这就好像一条公路,因为绝大部分开车的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地变道、倒车、甚至是逆向行驶。这必然会造成公路的拥堵,且这种拥堵会越来越严重。


    这个时候,偶然有几个司机素质高,尊重交通规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们只会被堵在公路上,进退两难。


    这种情况下,即使把道路拓宽也无法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调集大批警力,对违章的司机进行重罚,迫使进入这条路的司机遵守交通规则,道路才会畅通。


    方厂长、丁书记甚至是李继勇,他们要不站得足够高,要不就对现场特别熟悉,自然能明白这套体系实施后的好处。


    但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他们是体会不到的,只会认为这是在给他们找麻烦,平白无故地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必须让大家体会到这套体系的威力,才会改变原来的想法,才能去主动配合执行,让这套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叶文浩站了起来,在李继勇的办公室转了个圈,又把几个抽屉拉开看了看,又转到文件柜前面,打开文件柜,随手翻了翻。


    李继勇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正想说话。


    叶文浩开口了,“李科长,这间办公室你整理过了,确实和我以前来完全不一样了。但你这只不过是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看上去确实有点意思了,但实际效果几乎没有。


    现在我来帮你整理,需要你配合。你先把工作安排一下,然后中午让生产部门的大小领导来你办公室参观。“


    李继勇现在对叶文浩有种盲目的信任,他答应了一声,离开了办公室。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他又回到了办公室。


    叶文浩开始问他日常的工作流程,平时的习惯,哪些事情经常发生,哪些事情比较紧急需要立刻处理等等问题。


    然后和李继勇一起重新整理了办公室,并把各类文件、物品重新分门别类地放整齐。一切完成后,叶文浩模拟各种情况和李继勇做了一下演示。


    李继勇瞬间就知道了自己理解错了。5s原来是这个意思,表面的规范,整齐等等因素不过是表象而已,真正的内在目的是为了工作效率的极大提升。


    虽然叶文浩早就对他讲解过多次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说多少遍都没有自己亲自体验一次来得震撼。


    文件还是这些文件,物品还是这些物品,要处理的事情还是这么多,但工作的方便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自己是确确实实体会到了。


    李继勇知道,自己可能真的要发达了,自己对这套体系的理解远远不够,只要真的完全弄明白了,再上升一步几乎就是必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