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涨价了
作品:《回档1980》 等叶文浩回到家里,张倩已经在厨房准备晚饭了。他走进自己的房间,坐在沙发上,回顾了一下这几天铺货的情况。
销售情况如他预料的一样。这很正常,武侠小说的魅力早就已经被证明过了。按照目前印刷厂供货的状态,以每天1000套的铺货速度,大概3天后就跟不上了。
即使这样,他也很满意了。至少回笼的货款已经足够支付4万套追加合同的预付款了。在年前必须把追加合同签了,不然以后的供货一定会出问题。
稍稍有点麻烦的是第二套盗版书神雕的排版也应该开始了,不然到时候又会出现一个较长的空窗期。
叶文浩现在手里的钱不够支付第二份合同的预付款。但这也难不倒他,他决定找个借口,先让印刷厂开始排版,已经有了之前的合作,这应该不是很难。
正当他盘算时,外面有人敲门,张倩在厨房喊了他一声,叶文浩只得站起身来,出去开门。
门外站着3位年轻人,身边放着5个大纸箱,领头的年龄稍大的一位客气地问道,“请问这里是叶文浩的家吗?”
“是的,我就是叶文浩,请问你是哪位?”叶文浩看着对方,同样客气地询问。其实他已经猜到了多半是利民厂的人,以他现在的社会关系,能给他送东西的只有他们了。
果然,这位青年笑着自我介绍道,“我们是利民厂的,我是厂办的,姓王,这是按照我们李主任的交代,给你送点年货。”
这位青年人叶文浩的年纪没有半点惊讶的表情,显然他早就知道收礼的对象是什么人了。
“李主任太客气了,各位师傅也辛苦了,请进。”叶文浩热情地把门完全打开,几位年轻人一起动手,把纸箱搬进了屋子。
这时候张倩擦着手走了出来。叶文浩告诉妈妈,这是利民厂的几位师傅,过来是送点年货。张倩也是连声道谢,给几位让座,并准备去倒茶。为首的年轻人连忙阻止,“阿姨,不用了,我们还有事,这就要走了。“
叶文浩说了声,“几位师傅稍等。“快速走进父母的房间,从橱柜里拿出6包大前门,走了回来给几位青年每人塞了2包。”几位师傅辛苦了,一点小意思。代我谢谢李主任。“
几个年轻人很高兴地接过了香烟,道了谢后告辞,叶文浩把对方送到楼下,再次表示感谢后,目送着对方骑车离开。
回到房间里,张倩正在打开纸箱看送来的是什么东西,妹妹叶文洁也弯着腰在边上帮忙。
礼物非常丰厚,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有好烟好酒,当然也少不了利民厂生产的饼干、巧克力、麦丽素、奶糖什么的。
其中一个箱子里还有一个大大的牛皮纸信封,张倩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钱。数了数,整整500元。
叶文浩皱了皱眉头,这份礼有点重了,价值已经超过千元了。他虽然预料到方厂长他们一定会给他送份礼物,但没想到礼这么重。
这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看得出来,这样的礼物即使以方厂长、丁书记的级别,也已经超标了,毕竟他明面上只是一个学生。
这会让方厂长他们很难做。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和利民厂维持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互助关系,毕竟他下一阶段快速发育必须要借对方的势。
送鸡鸭鱼肉很正常,年货是国营大厂的福利。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只有那些国营大厂才有资源在过年给员工发放年货,给关系户送点自然没什么问题。
送点利民厂的食品也在方厂长权力范围内。但这500元现金有点多了,这很容易给方厂长带来麻烦。尽管丁书记或许也同意这么做,但难保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
这显然不是叶文浩愿意看到的事,更何况他很快就不缺钱了,自然也看不上这点小钱。为了这点钱给对方带来麻烦最终影响到双方的关系,那是血亏。
叶文洁则是非常开心,前段时间送来的还没吃完呢,张倩也让她节省点留着过年吃。没想到现在又送来这么多,她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条线了。
张倩也很开心,“方厂长他们真大方啊,不愧是大厂,福利就是好。这么多东西,今年过年你们是不缺吃的了。“
她随即开始忙碌起来了。这年头绝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冰箱,叶文浩家也不例外。那些鸡、鸭、鱼、肉之类的食品,必须及时处理后挂在通风的地方,才能保持不变质。一直到叶国强回家的时间,张倩依然在忙着。
吃晚饭的时候,叶国强已经知道了利民厂送礼的事情。当他听说叶文浩送了6包大前门出去了,有点心痛,“送太多了,三包就够了。“他低声嘟囔了一句。
叶文浩有点无语。“爸,这种情况呢,一般三种选择,第一是一毛不拔,对方肯定说你是小气鬼,第二种就是你说的送一包,对方说你小家子气,最后一种是送2包,对方赞你大气,你选哪种?”
这又是典型的话术陷阱,看上去给了3个选择,实际上只有1个。销售出身的他对这套东西已经形成本能了,张口就来。
当然,这套话术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遇到头脑非常清醒的人,有可能会提出异议,所以在语言的设计上,他加了一般情况这样的前提。
叶国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听到叶文浩这样说,果然被套进去了,开始觉得儿子这么做确实有道理了。
张倩这时在边上说了一句,“你最近不是天天都在利民厂吗?为什么这些东西他们不让你自己拿回来?”
女性的直觉就是敏感。其实张倩潜意识已经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合理了,只不过她自己没意识到这点。
叶文浩随后就是一句,“可能是方厂长他们怕我拒绝吧,所以才直接让人送上门来。“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叶国强算了算日子,5号过年,1号是星期天。叶文浩这些天给家里挣了700元钱,经济上宽裕了不少,于是开口说道,“4天后就是星期天,我们全家一起出去买点年货,也给你们买几件衣服。“
叶文浩算了算日子,没有吭声。其他人也没有意见,这事也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叶文浩依然是以去利民厂为由,早早就出门了。和赵勇回合后,继续给另外10个销售点铺货。
这几个点和前面10个点的情况基本相同,杂志也卖得差不多了,虽然对于杂志社新提出的5条规则有点意见,最后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
第三天,叶文浩和赵勇第一次开始仅给5个中转点铺货,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不到3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中午还抽空去吃了个午饭。
到了第五天,印刷厂仓库里只剩下900多套杂志了。赵勇找到郭厂长,痛快地把追加的4万套杂志的合同签了,同样预付了30的预付款。
郭厂长忙活了这么久,不停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前给赵勇供货,等的就是这一天。
看到对方终于肯签合同了,而且数量和承诺的完全一致,自然非常开心。这份合同一签,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总厂申请三产的年终奖了。
对于赵勇提出的年后每天至少提供1000套杂志的要求,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他没想到,对方随后又给了他一个惊喜。
赵勇拿出包里的神雕正版书籍,“郭厂长,我们杂志社今年第一节度的增刊也已经定下来了,内容就是这本书,细节方面和现在这套完全相同,麻烦核算一下,给我个报价。“
郭厂长一脸惊喜地接过书,“数量也是5万套吗?”
“数量目前还没有正式确定,需要看目前这套杂志的市场反馈情况。当然,数量不可能低于3万套,当然也可能超过5万套。
最大的问题就是排版的速度,不知道郭厂长能否和总厂协调下,增加点人手呢?“赵勇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你们等一会儿,我去核算一下成本,然后给你们报价。“郭厂长一脸欣喜地走了出去。
等他回来的时候,脸色有点不好看。“排版的时间可以稍微提前,我们争取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另外,这套杂志的报价出来了,每套102元。“
郭厂长生气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报价高了。如果说之前的报价非常克己的话,那么现在这个报价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报价至少3个百分点。
他非常担心这个报价直接把客户吓走,那就真的鸡飞蛋打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大客户,而且做好了很可能就是长期的客户。
他当然不希望总厂把这事搅黄了。无奈他这个三产厂长权力有限,排版和印刷全部掌握在总厂手里,这导致他没有最终的定价权。
他也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总厂看到杂志的出货情况,估计出杂志的销售情况应该也非常不错,故而趁机提价。对此他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