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采购
作品:《回档1980》 赵勇沉吟了一会儿,“郭厂长,我想知道两本差不多的杂志,为什么报价会差这么多呢?“
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赵勇的谈判能力也有点像模像样了。
叶文浩告诉他印刷厂一定会涨价,但没预料到会涨这么多。赵勇希望能压一下价,所以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不是叶文浩教的,他也确实想知道涨价的原因。
“主要是你们要加快排版进度,加班会造成成本上升。另外,上次我们给的报价是非常优惠的,基本不赚钱。“郭厂长尴尬地解释道。
尽管对总厂的报价不满意,作为一个三产厂长,他也只能想办法给客户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看到叶文浩把左手插进了口袋,这是来之前就约定的暗号。赵勇点了点头,“郭厂长,这个报价我们接受了,但有2个条件。“
郭厂长一听,心中暗喜,“赵编辑,你说,能做到的,我们一定答应。“
“第一,我们先签订一个制版合同,支付1000元的制版费用,这笔费用等以后订单合同签订后从总额中扣除。
第二,我们要求,2个月后,贵厂每天提供不少于2000套的新杂志,直至合同履行完毕,有问题吗?“赵勇按照叶文浩的交代提出了要求。
“赵编辑,这个订单的数量什么时候能够确定下来?“郭厂长迟疑了一下问道。
“过完年2个星期之内,也就是2月21日之前,我们确定最终的订单数量,并和贵厂签订合同。“
郭厂长考虑了一会儿,果断答应了赵勇的要求。双方签订完合同,赵勇去财务付款,同时也把出库单的900套杂志的费用结清了。
和郭厂长道别后,赵勇来到仓库,把出库单交给仓库管理员,和叶文浩一起,带上早就装货完毕的三轮车,开始了年前的最后一次铺货。
由于早上耽搁了太多的时间,一直到晚上5点多,二人才完成了5个中转点的铺货工作。
中转点的摊主听赵勇说今天是年前的最后一次铺货,明天杂志社就放假了,一直到初五才正式上班,差点直接骂娘。
这特么的什么单位,怎么就这么豪横呢?好好的生意不做,过个年要休息8天?这是在养老还是在工作?
对于摊主的不满,赵勇完全感同身受。他也不明白,过个春节为什么要放这么长的假?但他也只能安慰一下摊主,承诺摊主初五他一定尽早过来铺货。
完成当天工作后,赵勇和叶文浩按照惯例来到了附近的一家饮食店开始交接。交接完毕后,叶文浩从口袋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信封递给了赵勇。
“四哥,你的年终奖发下来了。“叶文浩说道,同时把签收的字条递给赵勇让他签字。
从开始工作以来,叶文浩无论支付赵勇工资还是其他福利,都会有相应的字条让赵勇签字。尤其是工作记录,每次上交后,都会被圈圈点点打上一些问号让赵勇解释。叶文浩对赵勇的解释是内勤看过后觉得工作记录不清楚,要求赵勇做出补充说明。
赵勇对此烦不胜烦。但他也没有办法,每次都只能按照要求进行补充说明,心里对内勤的怨恨也越来越重。
叶文浩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让赵勇认为杂志社的管理还是很正规,并让他没有时间东想西想,免得最后起疑心。
赵勇签完字后,拿起信封,抽出里面的钱数了一下,一共12张,120元。
“四哥,你是编辑岗,有120,我哥是后勤,只有60。”叶文浩解释道。
赵勇想了想,抽出2张10元的递给叶文浩,“小浩,这些天你帮了我不少忙,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这20元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吧。”
他是真心感激叶文浩。本来他只能倒腾烟票,挣个三瓜两枣混日子,等着街道安排工作。日子过得非常憋屈。
正是叶文浩给了他机会,让他有了这份临时编辑的工作。这段时间,他感到自己过得无比充实,自身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长进。
对于这份工作的待遇,他也同样非常满意,一个月60多元,还有额外的福利。工作也不是非常辛苦。除了内勤每周找他一次麻烦,让他非常恼怒之外,他几乎没有什么地方不满意的。
尤其是有了正常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后,他在家里和弄堂里的地位也急剧上升。大家对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赵勇甚至萌生出一种期待,只要他继续努力工作,杂志社搬迁到魔都后,他这个临时编辑能否有机会转正呢?
“四哥,我哥已经给了我20了,我不能再拿你的钱。”叶文浩推辞道。
“小浩,我不是和你客气,你哥给你钱是你哥的事,我给你钱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赵勇坚持道。
“那就谢谢四哥了。”叶文浩喜滋滋地收下了钱。他知道收下钱更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事情办完后,二人走出饮食店,约定初五在集散地老地方碰头后,道别各自离开。
星期天早上,叶国强一家五口吃完早饭后整整齐齐地出发了。哥哥叶文远昨天晚上也回家了,这个寒假他依然和女同学一起在学校里勤工俭学。
一年多相处下来,彼此有了相当的好感,也确立了恋爱关系。当然,叶文远谁都没有告诉,独自品尝的爱情的甜蜜。
当时,由于是单休,平时工作又忙,除了逢年过节,极少有机会全家一起出行。一家人慢慢地从西藏路一路逛到南京路。
当时,淮海路的商业气氛还没有起来,更没有所谓的小资情调。无论是魔都本地人还是外省市前来出差的人员,逛街购物的首选依然是南京路。
西藏路沿着南京路向东走,有着很多出名的商家,比如食品一店、服装公司、泰康食品、邵万生、新雅粤菜馆都坐落在这条路上。
刚从西藏路转到南京路,叶国强夫妻就给了叶文浩一个意外。他们第一站就是去中百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第一百货给叶文浩买了一块钻石牌手表。
在当时这块手表要50元,还要凭票供应,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非常昂贵的礼物了。即使是哥哥叶文远手上,也不过是块宝石花手表。
这块宝石花手表的价格是35元,还是他考进重点大学的礼物。这件事叶国强夫妻两个商量了很久了,费尽心思弄到一张票,打算给叶文浩一个惊喜。
看着父母满脸欣喜递过来的手表,叶文浩的心被狠狠地触动了。梦醒以来,他一门心思在寻思如何挣钱,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亲情完全忽略了。
他总是提防着父母,怕他们发现自己的秘密,平时就没有几句实话。这种防范的结果就是常常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忽略了父母对他的担心。
他虽然是个中学生,但心理年龄远远超过外表。叶文浩没有接手表,反而突然抱了抱张倩,“妈,谢谢你!”
张倩一脸慈爱地给儿子戴上了刚买来的手表,仔细地看了看,满意地笑了。叶文浩拉着妈妈的手,感受到妈妈手上传来的温度,心里感到无比的安宁。
离开中百公司,一家人沿着南京路一直向东走,经过泰康食品店,又走进去买了一些蝴蝶酥。店里的人非常多,挤了好一会儿才买到。
泰康食品店也是一家老字号,这家的蝴蝶酥虽然没有国际饭店出名,但相对便宜,口味也相当不错,反而更受欢迎。
对于魔都本地人来说,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多半是买来送人的,而泰康的则是买来自己享用的,当然,更多的是让孩子享用。
离开泰康,一家人又转到了食品一店,这里同样人山人海。事实上,这个时代的魔都南京路,就没有一家店不是人满为患的。
在食品一店,张倩买了一点水果糖,这种玻璃纸包装的水果糖在当时非常有市场,无论是给自家孩子吃还是送礼都是不二选择。尤其是春节期间,几乎所有家庭都会买一些。
吃完糖后,外面包装用的玻璃纸,也会被孩子用水浸泡后展开,压平,然后夹在书本里。可见这种糖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这种糖当时也被称为“硬糖”,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白兔奶糖”这类的“软糖”,后者要比前者贵很多,至于巧克力,那是食品中的“奢侈品”,普通家庭消费不起。
走过食品一店,就是今天主要的目标场所服装公司了。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会在新年到来之际,给孩子买件新衣服。通常情况下,也只有新年才会添置新衣。
叶国强夫妻带着孩子在各个柜台挤了半天,才为几个孩子选好了衣服。叶文浩对这些衣服完全没有任何兴趣。
他以前除了重要场合穿正装之外,平时都是一身休闲装。现在的服装,肯定不符合他的口味。但这次,他非常乖地听从张倩的吩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给几个孩子买完衣服后,叶国强夫妻准备离开。但叶文浩非常坚决地要求他们给自己也买上一件新衣。
父亲的衣服早就有磨损的痕迹了,张倩更是平时都带着袖套,唯恐把衣服弄脏了,而事实上,她穿的这身衣服也穿了好几年了,不是出门还舍不得穿。
平时,叶文浩根本就没留意张倩的穿着。但今天,他注意看了,妈妈还不到40岁,现在这身衣服穿起来就像个大妈,完全衬托不出她的容颜。
见父母万般推脱,叶文浩拿出了杀手锏。如果他们不给自己买衣服,自己以后就不去利民厂了,反正赚了钱也没用。
见叶文浩死赖着不肯离开,叶国强夫妻只能给自己各自选择了一件外套。等买完后,叶文浩又拉着张倩来到了女士柜台,指着挂着的一件米黄色风衣,让服务员帮忙拿下来试试。
张倩一把拉住叶文浩,“你别发疯,这件太贵了。”
叶文浩闻言笑了,他早就看过了价格,68元,在当时差不多属于天价了。但他听到张倩说的是贵,而不是不喜欢。显然,妈妈也是喜欢这件衣服的。
“妈,这件衣服你穿一定好看。相信我,最多2个星期,我能从利民厂再拿500回来,这件一定要买。”叶文浩坚持说道。
张倩以布票不够为由,想把儿子哄走。叶文浩不肯,“妈,你真没布票我就要喊了,100块收购布票,马上就会有人卖。”
张倩怕儿子胡来,死命想把他拖走。叶文浩大声说道,“妈,你再拉,我真喊了啊!”
母子二人拉扯不休,最后还是叶国强做主才买下了这件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