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火爆

作品:《回档1980

    叶文浩自然不知道利民厂两大巨头正在为他烦恼。事实上利民厂这两位大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用不了多久,叶文浩就会主动送上门的。


    今天,叶文浩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明天就可以部分提货了。这意味着明天就可以开始铺货销售了。郭厂长给出的份额是每天大概可以提800套左右。


    第二天一早,他和赵勇会合后,拿出600元交给赵勇作为货款。随后两人来到一个运输集散地,雇了1辆三轮车前往四海印刷厂。


    找到郭厂长,赵勇按照叶文浩的交代,提出今天只带了一辆车过来,能否先装车,按照实际装车数量再开出货单。


    对于这个合理要求,郭厂长自然没有异议。让办公室的一位员工陪同赵勇他们来到库房,开始装车。


    装到500套时,叶文浩叫停。虽然极限装载的情况下还可以多装1、2百套,但极限装载一则容易路上出现问题,二来车夫也不愿意。毕竟这是人力车,不是电动车。


    装载完毕后,一行人返回郭厂长办公室开出库单,随即去财务室付款盖章。拿着盖过章的出库单去仓库换出门单。随即二人坐着三轮车,来到了另外一个运输集散地。


    叶文浩重新找了1辆三轮车,把杂志卸下,然后重新装上新雇的三轮车,这才开始向第一个预定的报刊摊出发。


    赵勇搞不明白叶文浩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这样的转运毫无意义,不但浪费钱还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


    和叶文浩一起合作了这么久,赵勇也养成了一个习惯。看不明白的事情别问,等单独相处的时候,叶文浩自然会给他解释。


    来到第一个报刊摊,由于早就预先联络好了。摊主正在等着杂志上门。看到赵勇到了,忙从摊位后迎了上来,给赵勇递烟。


    叶文浩让车夫卸下50套,赵勇从包里拿出叶文浩给他的入库单,填上品名,数量等信息,让摊主签收。


    这是昨天晚上叶文浩特意交代的事,如何填写叶文浩也给他做了说明。这些入库单是叶文浩从李继勇那里拿来的。


    这种入库单一式两份,分别采用白色和红色,当中用复写纸垫着。这是通用单据,上面没有企业抬头等标识。李继勇也不知道叶文浩要这东西做什么。既然叶文浩想要,他就随手给了好几本。


    卸完货后叶文浩并没有离开,而是在教摊主怎么销售这类杂志。他让摊主找来一块较大的硬纸板,在上面写上“新版武侠小说”这6个大字。


    大字的下面用小一点字体写上“内容精彩,欲罢不能”,边上则竖着书写“数量有限,购完即止”这8个字。竖着放在摊位边上。随后又让摊主拿出3套书的上册,并排放在报刊摊上让人试读。


    做完这一切后,又和摊主聊了几句,告诉摊主千万别改变这个布局。然后和赵勇奔向下一个预定的报刊摊。重复着这个过程。


    一直忙到下午4点多,2人才完成了10个报刊摊的铺货工作。付完钱让三轮车夫离开后,叶文浩和赵勇找了一家饮食店,点了锅贴,馄饨,开始吃饭。


    从早上忙到现在,二人午饭都没吃。叶文浩告诉赵勇,换车是杂志社的安排。目的是为了防止别人顺藤摸瓜找到印刷厂。


    一旦有心人找到印刷厂,很容易出现盗版,盗版的成本比杂志社要低很多,低价倾销下,杂志社的杂志就很难销售,这样会给杂志社带来很大的损失。


    反正以后不管什么情况,换车都是铺货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流程。至于销售技巧方面的东西,叶文浩也懒得向赵勇解释。


    就以这是杂志社要求这么做的为借口糊弄了过去。反正20个点他都至少要亲自去铺一次货,自己就能搞定这些事情。


    吃完点心后,叶文浩让赵勇把提货多余的货款还给他拿回去报账,二人就在饮食点门口分手道别,各自回家。


    第二天,叶文浩和赵勇重复着昨天的流程,完成了另外10个报刊摊的铺货。唯一的区别是中午二人抽时间去吃了午饭。没有饿着肚子工作。


    完成铺货工作后,二人并没有和昨天一样直接回家,而是找了一个公用电话点,将第一天铺货的10位摊主的传呼电话都打了一遍,然后等回电。


    这是赵勇第一次用电话和对方联络。很快,回电就一个一个地打了回来。杂志卖得非常火爆,每个摊位都卖得差不多了,都在要求补货。


    有好几个摊主正急得跳脚,告诉赵勇,连试读的样本都已经卖出去了,还不停有人来问,要求赵勇马上补货。赵勇按照叶文浩交代的回复,下班了,没人了。明天给他们补货。


    销售火爆情况在叶文浩的预料之中,这倒不是他对自己的销售小技巧有信心,而是他早就见识过这类书销售的火爆场面。


    他所做的无非是把这个时间点提前。一些销售的小技巧也无非是把这些书推到读者的眼前,并适当制造紧张气氛而已。


    一套书定价375元,不算便宜,但也不算太贵。这个价格是他参考了当时的一些热销杂志后测算出来的,理论上来说应该相当靠谱,销售情况火爆也证实了这点。


    和叶文浩不同的是,赵勇打完电话后异常兴奋。这份杂志,从印刷开始,一直到铺货,他全程都参与其中,现在销售的这种火爆场面,自然让他成就感满满。


    尤其是他知道,杂志社最后会把一部分利润拿来发奖金,这意味着卖得越多,到时候奖金也会越多,想到这里,他恨不得现在就返回印刷厂提货。


    然而,叶文浩当头给他泼了盆冷水。叶文浩告诉他,从明天开始,和所有得报刊摊制定新规则。


    1 因杂志销售火爆,故决定增设30个销售点,全市销售点将达到50个。


    2 铺货前必须结清之前的销售款项,否则杂志社将不予铺货,并取消该特约点销售资格。


    3 印刷数量有限,故每个销售点每天最多铺货50套。


    4 杂志社人手有限,故在全市范围内设立5个中转站,所有特约销售点均可以自行前往指定中转点提货。自行提货杂志社补贴运输费每天10元。


    5 自行提货需和中转站结清之前的销售款项,由中转站转交杂志社,否则不予提货。


    叶文浩告诉赵勇,这是杂志社的决定。目前第一条暂缓执行。明后两天铺货后,赵勇只要前往5个中转站铺货就可以了。


    赵勇有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认为杂志既然好卖,让印刷厂多印点不好吗?为什么要限额销售呢?


    至于铺货人员不够,这个更简单。只要杂志社出点小钱,他赵勇分分钟就能找来人帮忙。多赚钱难道不好吗?


    叶文浩没兴趣给他解释什么叫做增加销售商的竞争意识,什么叫做保证资金安全,什么又是销售渠道的扁平化等等知识。


    他直接告诉赵勇,这是杂志社的安排,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他们都是打工的,按照要求办事就行了。


    第二天,二人直接雇了2辆三轮车前往四海印刷厂提货。提完货依然去集散地进行了一次中转,然后前往第一个报刊摊。


    摊主正等得望眼欲穿,一早上就有人等在报刊摊边上了。看到赵勇来铺货了,摊主大喜,连忙上前帮忙准备卸货。


    赵勇按照叶文浩事前的交代阻止了摊主卸货,把杂志社最新的5条规则向摊主做了说明。对于第一条,摊主无能无力,第二条也没问题。


    第4条,第5条摊主有点意见,但看着10元的运输费上,也能接受,反正也没什么损失,自己跑一次还能赚个运输费。


    关键是第三条,杂志社限量销售,这就难受了。摊主和赵勇商量了半天,希望增加点份额。赵勇犹豫半天,最后决定今天给摊主增加50套份额,并告诉摊主,这已经是他权力的极限了。


    显然,这又是叶文浩的主意。销售手段中最常用的降低期望,增加惊喜的套路。


    和摊主商量完毕后,开始卸货,让摊主签收入库单,随即赵勇开始和摊主结账。并告知摊主对应的提货点地址以及联系电话。然后和叶文浩一起奔向第二个摊位。


    第二家报刊摊是叶文浩圈定的中转站之一。摊主同样等得心急如焚。对于赵勇提出的5项新规定,他和第一个摊位的摊主是同样的反应。


    当赵勇告诉他,他被指点为中转站之一,且所有在他摊位中转的杂志,杂志社额外支付他3的提成后,他二话不说马上答应了下来。


    最后赵勇告诫他,不能侵吞其他销售点的销售份额,否则将取消他中转站以及特约销售点资格。并告知他中转站将在2天后开始铺货正式运转。摊主对此也没有异议。


    10家摊位跑下来,已经下午5点了。二人完成钱款交接后,随便找了家店吃了点东西,就互相告别各自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