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当头一闷棍

作品:《回档1980

    叶文浩心里叹了口气,站了起来,把郭厂长拉到了房间外面,“郭厂长,我不瞒你,里面那位你也看到了,关系户!杂志社领导的儿子。


    本来是我哥哥的工作,被人硬抢走了。我哥一生气,就没有陪他来。但他又怕影响工作,所以叫我跟着来看看。


    我哥交代的事情我都记住了,具体的要求我和你说。但合同你要和他签,他是杂志社的责任编辑,有这个权力。“


    郭厂长一听就懂了,哪里都有这样的破事。于是,两人重新回到了房间,叶文浩朝赵勇使了个眼色,两根手指动了动。赵勇这才醒悟过来,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牡丹烟,给郭厂长递烟。


    郭厂长接过烟,拿起桌上的火柴先给赵勇点上,然后给自己点上,深吸了一口,看着赵勇,继续问一些杂志的细节问题。叶文浩则在边上插嘴,一一做了回答,两人很顺畅地完成了整个杂志的细节沟通。


    知道了客户要求后,郭厂长点了点头说道,“两位稍坐,我去核算一下成本,然后给二位一个最优惠的报价。”说完,他匆匆走了出去。


    郭厂长对翻印书籍没有任何不适,事实上80年代人们的版权意识非常淡薄,甚至很多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同样没有版权,只要印上“内部交流”这四个字,就堂而皇之地公开发行了。


    良久,郭厂长回来了,报价出来了。三册一共085元。这个价格在叶文浩估计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一本杂志的印刷费用大概是销售价的20-30。


    以当时的《大众电影》为例,售价3毛左右的杂志,印刷成本大概是007元左右。再参考一下杂志的页数,纸张的质量,很容易就能估算出类似书籍的印刷成本。


    叶文浩估算的盗版书印刷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085的报价应该很低了。很明显,郭厂长对这笔订单非常有兴趣,才会给出这么一个非常优惠的报价。


    叶文浩早就告诉赵勇,杂志社的底价在110元,低于这个价格都可以接受,当然越低越好。如果报价过高,一定要砍价。看到这个报价,赵勇一喜。


    他怕出意外,也不敢还价,反正已经远低于底价了。“那么交货期呢?”赵勇问道,这是叶文浩刚才又和他重点交代的事。


    “需要三个月左右。”郭厂长答道。赵勇一紧张站了起来,“怎么要这么长时间?”这和刚才叶文浩告诉他的相差太多了。


    “这已经是最快了,排版就要近2个月的时间,这还是总厂人员和技术支持的结果。一个熟练的排版工,一天最多只能排一张4开的版面,这还没算三校的时间呢。”郭厂长语气有点不善。


    他是想接这个单子。但赵勇的无理要求依然让他很不痛快。技术出身的他最烦的就是这种外行了,老是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对这个订单,他已经非常用心了,无论是报价还是交货期他差不多都已经做到极致了。毕竟是近万元的大单,何况后面还可能追加。


    叶文浩心里暗暗责怪自己,大意了。竟然忘了这时候根本没有电脑排版,印刷机的速度也相对较慢,这种疏忽几乎不可原谅,赵勇是在给他背锅。


    如果不是叶文浩不喜欢极限操作,在还款日期上留了足够的余地,资金的使用上都会出大问题,至少也会信誉受损。


    看到赵勇看着自己,他只能站出来圆场,“郭厂长,我们能商量一下吗?“


    郭厂长点了点头,“那没问题,我一会儿再回来。“说完,他转身走出了房间。


    叶文浩赶紧和赵勇说,“四哥,不好意思,我记错了。“随即从自己书包里拿出3叠10元大钞,交给赵勇,”这是3000元,等郭厂长回来直接签合同,预付30定金,提货前结清尾款。“


    等郭厂长回来后,赵勇表示交货期也可以接受,双方可以签订合同了。郭厂长很高兴地拿出合同,开始填写。


    他用的是格式合同,这种合同上仅仅标明甲乙双方单位名称地址、订货内容、交货时间、提货方式,付款方式等等基本内容,有无数的漏洞可钻。


    合同签订后,赵勇按照叶文浩的交代,告诉郭厂长,增刊的发行是由杂志社三产负责,但三产目前还在筹备,自然也没有公章,只能签字,等公章下来了再补上。


    80年代绝大多数企业行为都是公对公,只要有了预付款,很少有不履行合同的事情发生。见对方已经支付了预付款,郭厂长对于这些细节也不是很在意。


    合同签订后,郭厂长也松了一口气,这笔订单拿下后,他日子要好过很多。对赵勇也没有这么鄙视了,客客气气地把对方送了出去。


    赵勇按照叶文浩的交代,提出请郭厂长抓紧安排工作,自己也会经常过来查看订单的进展情况。这是合理要求,郭厂长自然不会反对。


    回去的路上,赵勇显得非常沮丧。“小浩,我是不是很没用?这点事都差点办砸了。“他对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产生了疑问。


    “哪里,四哥你是第一次接触这类工作,我一直跟我哥他们在一起,天天听他们说这方面的事,昨天又背了一晚上,今天还不是把交货期搞错了?“叶文浩安慰着赵勇。


    “如果我们现在再找一家印刷厂重新谈这件事,四哥你表现一定会比刚才好得多。“叶问浩不断地给赵勇鼓气,他可不会让这工具人轻易罢工。


    “还有一件事,我今天给你的牡丹烟,那贱人说要1块钱,烟票就要5毛,这太贵了。我记得四哥你给我才2毛。”叶文浩看赵勇情绪不高,开始转换话题。


    说到这个,赵勇可是门清,“不算太离谱,我给你的价格低是我没赚你钱,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3毛5,4毛的样子,他的烟票可能收得贵了点。“


    “这样啊,四哥,你把剩下的钱和合同给我,我晚上拿给我哥他们报账。顺便问问明天的工作。今天就这点事。


    还有,你把今天的工作记录一下,就写我哥早上给你交代了工作,然后你一个人去四海印刷厂签订了合同就行了。“


    赵勇从自己包里把剩下的钱和合同递给了叶文浩,“行,我等你电话,明天几点?还在今天的地方等你吗?”


    “我也不知道啊,看他们安排。我先走了,四哥,你等我电话。“叶文浩说完,和赵勇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赵勇已经没有了早上的兴奋。今天的经历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体验,尽管对工资和待遇很满意,但他依然一度有过退缩的想法。


    然而叶文浩一句话提醒了他,如果再去另外一家印刷厂重新谈这个合同,即使没有叶文浩的帮忙,他觉得自己也能大致谈下来。


    相信其他工作也是一样,一回生二回熟嘛,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没问题了。最多就是丢几次脸,这也不是不能接受。


    叶文浩一个学生能做的事,有什么理由他一个成年人做不成?想到这里,他又对未来有了信心。


    叶文浩则对赵勇今天的表现相当不满意。自己早上培训了半天,重点都反复强调了。赵勇居然按照流程都走不下来,这未免让人失望。


    紧张可以理解,毕竟是第一次。但紧张到了把事先交代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就很难原谅了。这很容易坏事。


    要不是今天郭厂长急着需要这个订单,早就开始怀疑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他们表现好,骗到了郭厂长,而是郭厂长配合他们自己骗了自己。


    这还是他没有告诉赵勇真相,赵勇认为自己确实就是杂志社临时编辑的前提下。否则,他怀疑赵勇是否还有上门的勇气。


    当然,自己的失误也是不可原谅的,这直接导致了整个计划都要顺延,留出了整整3个月的空窗期,一直到春节之后才能开始售书。


    寒假基本浪费,开学后长期请假又成为了必然。万一老张发疯冲到家里来,那就全完了。想到这里,叶文浩心烦不已。


    必须把赵勇培养起来。叶文浩暗暗下了决心。如果赵勇不能独当一面的话,那以后麻烦就大了,在叶文浩的计划中,盗版书计划完成后,赵勇依然有大用。


    第二天,叶文浩和赵勇的见面地点约在了魔都著名的豫园附近,时间则是在上午9点。二人见面后,叶文浩开始安排工作。


    “四哥,接下来一段时间,你要寻找以后杂志的销售点。不要邮局下属的期刊门市部,那些营业员是拿死工资的,没有工作积极性,我们的杂志在他们那里会卖得很慢。回款又特别麻烦。


    我们要找那些报刊摊,杂志社的要求是报刊摊的规模最好大一点,地点最好热闹点,人流量多的地方。他们教过我怎么做,我先带你熟悉一下。“


    叶文浩说完,给了赵勇9包牡丹烟,“四哥,这是你这个月的交际烟,以后每月都是一条。“


    一看还有这福利,赵勇欣喜地收下烟,放进自己包里,他还是穿着昨天的那套行头。二人沿着豫园外围的街道走了一会,很快就看到了一个报刊摊。


    早上人少,摊位前也没什么顾客,老板看上去有50多岁,正百无聊赖地坐在报刊摊后面。叶文浩走了上去,“爷叔,你好,我哥是星火杂志社的编辑,姓赵。今天是过来看看你这里能代销我们杂志社的杂志吗?“说完,指了指赵勇。赵勇走上前去,摸出烟,递给了老板一支,给老板点上,自己也点上了一支。


    老板看了看二人,“星火杂志社,哪里的?从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