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方厂长的格局

作品:《回档1980

    叶文浩再次向大家鞠躬表示感谢,随即向台下走去。方厂长随即迎上前去,把叶文浩拉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然后走上台去。


    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眼光,他当然看出了叶文浩最后的广告案例纯粹属于应付,主要是为了给李继勇下台的机会。


    但即使是应付,其中依然有不少亮点。比如让两个互为竞争对手的厂家互相竞价,又比如植入广告的思路。


    这些都很有参考意义。换一个地方使用,很可能就是神来之笔。他隐约地感觉到,叶文浩应该是知道在哪些场合中使用这些东西,在这里只不过是随手借用而已。


    他环顾了一下台下,开口说道,“今天对于利民厂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徐教授和小叶同学来到这里,给我们奉上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讲座。


    我代表利民厂全体,在这里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场讲座对于利民厂意义非凡,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厂长的话虽然基本都是套话,但他自己知道,和以往的言不由衷不同,这次他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今天下午,他惊喜的次数太多了。他知道这次讲座不但把利民厂从目前的困境中拉了出来,还直接改变了利民厂随后的工作重心。


    更重要的是这场讲座让利民厂全体管理人员都明白了现代运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叶文浩讲解时,他清楚地感受到了丁书记态度的明显变化。


    尤其是叶文浩对李继勇的打脸行为,给所有的中层管理都敲了一个警钟。如果不改变自己,不抓紧时间学习,李继勇的窘迫模样会随时换种方式出现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叶文浩给出商业计划后,用确立的优势对李继勇穷追猛打时,方厂长曾经一度想打圆场,但当他转头看到厂里的中层的表情时,他改变了主意。


    他觉得利民厂的管理层确实需要敲打敲打了,叶文浩的强势已经给大家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印象,这对他们以后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必然很有帮助。


    “我注意到小叶同学刚才提到,当他讲完后,大家都应该对商业计划书的价值有一个准确地判断。在这里,我先给出我的判断。


    大家都清楚,我们现在有多少销售点,增加一万个销售点是多少倍?利民厂一年的利润会增加多少?这些很容易就能计算出来。


    这个数字已经很让人激动了,如果把时间变成5年,甚至更长呢?更重要的是如小叶所说,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这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


    就如徐教授讲的那样,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受制于人。这份计划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已经大到我不愿意去仔细衡量。


    因为我担心,最后计算出来的数字,是我们承受不起的天价。在这里,我代表利民厂,感谢徐教授和小叶同学的慷慨。“方厂长说到这里,向徐教授微微欠身表示谢意。


    “应该的,方厂长过奖了。”徐教授站起来还礼。叶文浩一边站起来还礼,一边心里暗暗诽谤,果然当老大的脸皮都厚,好话说尽,一毛不拔。什么叫慷慨啊?你多少给个三瓜两枣啊?


    最后,方厂长对员工进行了鼓励,展望了利民厂的未来,并再次表示了对徐教授和叶文浩的感谢。


    结束了讲座后,一行人在掌声的欢送中,离开了会议室,回到了会客室。厂办的几位姐姐重新给大家端上了茶水。


    “徐教授,今天真是太感谢了,讲座非常精彩,受益匪浅啊。“方厂长客气地开了口。


    “方厂长过奖了,没这么夸张,都是应该的。“徐教授当然也是场面人。


    “对了,徐教授,小叶同学跟着你学了多久了?“方厂长明知故问。


    这就是问话技巧了,方厂长真正想问徐教授的是,你和叶文浩怎么认识的,他是个什么来历?但他不能直接问,否则就有打听别人隐私的嫌疑,这有失大厂领导的气度。


    “哈哈,我可教不出小叶这样的学生,我们认识还没几天,从教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见过小叶这样的天才。“徐教授不动声色地说道。


    他自然听出来方厂长真正想问的是什么。但他真答不上来,同时也不想方厂长误会,所以捧了一下叶文浩后,把自己摘了出来。


    “哦,那小叶同学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利民厂兼职?“方厂长一脸和蔼地看着叶文浩问道?


    方厂长对徐教授的意思秒懂。他也相信徐教授不会骗他,这没有意义。但继续向叶文浩打听显然不合适,于是他换了个方式,伸出了橄榄枝。


    叶文浩自来到会客室后,就一直规规矩矩地坐着。连边上的茶杯都没碰一下。他愤怒的情绪已经过去了,有点后悔自己刚才表现太过了。


    “谢谢方厂长,不过我还是个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他腼腆地笑着回答。


    “哎,看来我们利民厂的庙门还是太小了,小叶这尊小菩萨看不上啊。”方厂长半开玩笑地挤兑着叶文浩。


    方厂长有自己办事的风格。他非常实际。叶文浩的来历其实不重要,他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了。在方厂长的心目中,他的价值甚至要高过徐教授。


    能用兼职把叶文浩忽悠进来,哪怕付出最高的工资,也在所不惜。如果叶文浩能接受,那利民厂赚大发了。


    “我听别人说,在行业里,利民厂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这样的大厂,自称小庙,方厂长,你老人家这是不给别人留活路啊。”叶文浩笑嘻嘻地回道。


    方厂长一看叶文浩话里有话,拒绝的意思非常明显,自然也不会继续逼迫。“小叶,我这里表个态,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来,利民厂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来日方长,作为一个大厂厂长,他要调查叶文浩的底细并不困难。他相信只要诚意足够,早晚能打动对方。


    双方闲聊了几句后,方厂长又向徐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叶文浩给出资金解决方案后,他就一直在纠结。


    “徐教授,我们厂的情况你也大致了解,我们申请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品,增加产品种类和竞争力。


    小叶的方案解决了资金的问题,但同样也给我们出了一个新的难题。按照小叶的方案,生产的压力就会迅速加大,更新设备,增加流水线反而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了。


    这就导致依然不会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开发,这和原来的计划不符。徐教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吗?“


    对于方厂长提出的这个问题,徐教授有点猝不及防,这属于实战中的决策平衡,他并不擅长这些。他沉吟着没有说话,眼光下意识地瞟了一眼边上的叶文浩。


    方厂长何等精明,一看就知道徐教授并没有太好的建议。同时他注意到了徐教授的小动作,不由得也看向叶文浩。


    方厂长问出这个问题时,叶文浩就知道要糟。他知道徐教授并不擅长实战,这个问题他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叶文浩不想出头,他也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他赶紧低下头,双手捧着杯子,一声不吭地看着里面的茶叶。


    方厂长一看叶文浩的样子,当然知道他不想发表意见。但他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为了不引起叶文浩反感,他朝丁书记看了一眼。


    一起工作了多年,互相之间早就有了默契,丁书记自然心领神会。“小叶啊,我很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奇思妙想,不知道你肯不肯给我这个面子?”


    不愧为搞政工的,厉害!叶文浩心里赞叹。丁书记一开口,就直接给事情定性了,尤其是这是他第一次开口提要求,这样说并不过分。


    “丁书记,我只是一个初中生,我所知道的刚才都已经卖弄完了。现在是头脑空空,对这个问题一头雾水,完全没想法。”叶文浩扭捏着回答。


    丁书记哈哈大笑,指着众人对叶文浩说道,“小叶,如果你刚来的时候,就装成这样子,说不定我就真信了。


    你问问在座的,有谁真把你当成一个学生了?你在台上指点江山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刚才的意气风发哪去了?“


    叶文浩非常为难。徐教授回答这个问题没问题,他身上有教授的光环,和方厂长他们是平等交流。


    自己假借讲座的名头在会议室指点江山也没问题,因为受众是所有人。但回答这个问题不同,这等同于是指点方厂长了,这就很不妥当了。


    即使对方不介意,这也是极其不礼貌的。非常容易被人诟病不说,还绝对有损方厂长的形象。


    昌盛厂老周的行政级别远不如方厂长,叶文浩婉拒过他的要求,但也从来没有单独在他面前答复他的疑问。


    “我突然有一个疑问。”叶文浩想了想,找了个折中的办法,“如果我现在在利民厂边上成立一家新食品厂,就叫利群厂吧,能不能使用我刚才的商业计划?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