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周厂长的决定
作品:《回档1980》 随着下班的铃声,五洲印刷厂下班了,不到10分钟,人流就走得差不多了。此时,一位穿了的确良白衬衫的中年男子从厂里走了出来。
门卫大爷叫住了他,“李科长,有位小同学在这里等你半天了。”
李科长疑惑地看向门卫室。叶天浩从门卫室走到李科长面前,鞠了个躬说道,“李科长叔叔,您好,我是青云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有点事请您帮忙。”
随即叶天浩讲要印刷毕业纪念册的事向李科长介绍了下,还从书包里拿出老爸单位里发的笔记本比划着说着尺寸和要求。
李科长眉头一皱,“小同学,我们厂任务很重,不接这样的单子,你去其他厂问问吧。”说着就准备离开。
叶文浩已经和门卫大爷聊了一下午了,对李科长外表冷淡,实际上极具同情心的性格了然于胸。一看这情况,直接扑上去抱住李科长。
“叔叔,你帮帮我,帮帮我。”叶文浩这次连李科长都不叫了,直接带着哭腔,一边喊,一边身体向下滑去,眼看着就要跪在地上了。
李科长心一软,拉住叶文浩轻声说道,“小同学,你别哭啊,叔叔这里真的没办法,你的订单太小了,我们厂没有办法安排。”
叶文浩并没有放开李科长,而是哭哭啼啼地说出了一个令人非常气愤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就是叶文浩自己了。
在他的叙述中,他成绩优秀,积极要求上进。还是班级里的班长。他为班级付出很多,比如班级的值日生一半都是他干的,每次大扫除什么的他都积极参加等等。
班级里有一个入团名额,本来班主任答应给他。结果这学期转来个学生,是教导主任的儿子,于是入团名额出现变数了。
尽管这位教工子弟无论是成绩,还是其他任何方面都不如他,但他爸是教导主任。班主任也不敢得罪。
为了表面上的公平,班主任出了个方案,谁能找到印刷厂给毕业班的同学制作毕业纪念册,谁就为毕业班所有同学做出了贡献,自然也就获得了入团名额。
但这个表面公平的方案其实并不公平,因为这位教工子弟的妈妈就是曙光印刷厂的员工,这对叶文浩很不公平。这等同于直接把入团名额送到对方手里。
叶文浩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他来这里就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最后的机会,而李科长就是他最后的希望。
李科长听完很同情叶文浩。尤其是叶文浩有意无意地强调最终的裁决权就在他手里,让他不忍心拒绝。
“小同学,你这个订单实在太小了,据我所知绝大部分的印刷厂都不接的。这样,你等我一下。”说完,李科长转头向自己办公室走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李科长回来了,递给叶文浩一张印着单位抬头的信纸,上面写着3个印刷厂的厂名,地址,联络人和联系电话。最后一个厂还画了个五角星。
“小同学,这是三家有可能接受你们订单的印刷厂,其中我打五角星的那家是一家三产,这是最有可能的。叔叔能帮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叶文浩深深地给李科长鞠了一躬,“谢谢李叔叔。”转身慢慢地离开了五洲印刷厂。
80年信息传播的渠道非常有限。没有黄页,114没有厂名查不到电话,即使有了厂名,也有很多没有登记根本就查不到。
这种情况下,要找到一家合适的印刷厂,除了业内人士介绍别无出路。毕竟这些属于一个系统的厂子经常会在一起开各种会议,彼此知根知底。
这也是叶文浩找到五洲印刷厂了解情况的理由。当然仅仅一家厂家的意见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星期四下午,他又出现在曙光印刷厂。
曙光印刷厂规模要比五洲印刷厂小很多。在这里,叶文浩把昨天的流程又走了一遍,不过这次对方情况变了,套路自然也调整了。
曙光厂供销科的王科长是个接近50岁的胖子,比较贪小便宜。这就更简单了。叶文浩直接扔过去2包大前门,这是他用从哥哥那讹来的钱买的高价烟。
他还给对方找了个收礼的理由,“我爸说了,不能让别人白帮忙。“这句话让王科长眉开眼笑,有问必答,态度好得不得了。
叶文浩从王科长这里得到的信息比李科长那里更多,更全面。最后王科长给出的厂家名单也更多,一共5家,李科长建议的三个厂家赫然在列。
周鑫厂长拿起面前的计划书,再次仔细看了起来,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阅读这份计划书了,每次看完,他都有新的感悟。
周鑫是从昌盛厂底层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他的管理经验都是实战中积累起来的。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文化程度不高。
为此,他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而他学习的资料就是各类报纸,行业期刊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这导致他对政策的变化有极强的敏感度。
这次三产的改制,他就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因此,他不能让这个新的领导职位脱离自己的掌控。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他的亲信吴振华。
然而吴振华只不过是办公室主任。竞争这个职位并没有优势,至少其他几个备选人员要比他更适合领导一个新的企业。
至于背景,工厂里的中层领导就没有孤家寡人,谁背后都有靠山。吴振华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拿出足够的筹码,这样他才能用自己的威信把吴振华推上这个位置。
第一次看到吴振华提交的计划书。老周就清楚地知道,这东西不是吴振华写的,他没有这个水平。
其他几位候选人提交的计划书周厂长也看了,和这份相比,那根本就没法看。老周知道,这样的计划书,他自己也写不出来。
老张甚至怀疑即使是局里的领导,也写不出这样的计划书。他把计划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多次,才把吴振华叫到办公室。
“ 小吴啊,说说吧,这份材料是谁写的?“老周一边摘下眼镜,一边拿起桌上的茶杯,随意地问道。
吴振华提交报告后,就知道老周必然会找他询问。“说来你可能不信,是一个初中生写的。”吴振华一脸苦涩地回答。
“什么?”老周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他控制了一下,把口中的茶水咽了下去,一脸疑惑地看着吴振华,“你没有开玩笑?”
吴振华一脸苦笑地把事情的经过向老周复述了一遍。老周听完后,从桌上的拿起一盒烟,递了一根给吴振华,自己也拿起了一根。
吴振华相当有眼色地拿起桌上的火柴给老周点上,随即也给自己点上。二人抽着烟,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虽然这件事相当的匪夷所思,但老周并不怀疑。吴振华已经跟了他10多年了,不可能骗他,尤其是在这种事上不可能说谎,这点他非常确定。
老周的心理素质也相当过关。他相信,再不合理的事,也一定存在合理的解释。他思考着这件事背后的各种可能性。
老周第一个想法是这学生的家长或者亲属很厉害,这份报告出自他们的手笔。但随即他就否定了这个假设。
有这水平的家长,必然不是普通人。老周觉得有这能力的人,至少是处级以上,厅局级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人,显然不会陪孩子胡闹。更何况其中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存在。
同行?也不可能,先不说有没有这个水平,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不可能把这样的东西流传出去,这样做完全有害无益。
老周思考了良久,依然不得要领。“振华,你去摸摸这学生的底,”老周掐灭了烟头,“解铃还须系铃人嘛。
如果他真的有点水平,你约他来厂里,我见见他。如果是背后有人,想办法探明这个人的底细。“
周五,叶文浩刚到学校,吴鹏就找了过来。告诉叶文浩他爸爸请他晚上去家里吃饭。有点事情和他商量。
叶文浩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中午给家里留了个言。下课后就跟着吴鹏来到了他们家里。叶文浩辅导吴鹏完成各科作业后,接着帮吴鹏补习。
晚饭不是很丰盛,毕竟在这个什么都要票证的年代,物资并不丰富。但主人表示出了足够的诚意。比如桌上就有一道菜,12个肉丸子。
叶文浩一看就知道这是买了生煎,然后把生煎里面的肉拿出来当成一盘菜。这是在肉票不够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晚饭后,吴振华根本就没问叶文浩那两份材料是不是他本人写的。他是通过不断地提问题来确认这件事。
两人差不多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吴振华有底了。于是他向叶文浩正式发出邀请,昌盛厂的周鑫厂长想和他见面聊聊。
时间就安排在明天下午。中午放学后吴振华来学校接他,去昌盛厂食堂吃午饭,下午和周厂长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