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可行性报告

作品:《回档1980

    改革开放后,三产是管理层第一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试水。当时的企业,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经营模式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经营理念已经形成惯性,很难从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中跳出来。


    在这个背景下,管理层给部分企业放权,让企业成立三产,给三产管理者相当程度的自主经营权,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人事权和财务权。


    其目的非常明确,是希望企业能组织一些精干的人员,尝试采用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营三产,走出一条新路。


    然而,三产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还是人的问题。三产的管理者本质上还是由总厂指派。


    这些管理者并不具备市场经济的理念,其思维依然停留在原来的经营模式。绝大部分的三产管理者根本没有真正的走向市场,也没有从市场上找订单,求发展的能力甚至是想法,


    这些成立的三产依然依靠总厂的订单生存,三产虽然独立核算,但从内核来看,只不过是总厂的分厂而已,唯一的变化是财务的自由度提高。


    这间接导致三产成了总厂高管的小金库,这样的运营模式自然不可能让管理层满意,于是三产的试水最终无疾而终。


    晚饭后,叶文浩开始写报告。任何一个外企高管,你可以质疑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千万别质疑他们写报告的能力,这是基本功。


    叶文浩在可行性分析的开头就直接点出了三产运营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从概述、目标市场分析、组织运营模式、风险评估、财务分析等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了阐述。


    他在报告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以各种表格和图标非常直观地进行了各项说明。当然他手里没有准确的数据,都是出于他的估计。


    但以他的见解和经验,这种估计并不会离谱,至少不会出现数量级的偏差。在报告的备注中,他也解释了数据出自估计,有待进一步确认。


    在报告的最后,叶文浩还附加了一份昌盛厂三产的商业计划书,这份计划书同样质量很高,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简单说,只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计划书执行,用不了几年,三产的产值超过总厂很可能成为现实。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份报告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运营思路,都领先这个时代至少10年,其中更是包含着大量的专业名词。


    和吴振华的闲聊中,叶文浩敏锐地感觉到对方可能对这个新成立的三产有想法。他花费心思写这两份东西本意就是为了卖人情。


    吴振华把这两份东西交上去,只要昌盛管理层的眼睛不瞎,必然会看出其中的含金量。作为亲信,他大概率可以如愿以偿。


    即使他对这个三产没有想法,这两份计划书也足以让他在领导面前赢得足够的好感。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为了防止出意外,叶文浩在周一晚上前往吴鹏家,亲自把计划书交给了吴振华,他腼腆地告诉对方,自己试着写了一些东西,希望吴叔叔指点一下。


    吴振华看着手里的两本练习本,哭笑不得。一个初中生写这种东西,这是闹哪样啊?出于礼貌,他还是接了下来,并答应一定会认真看看。


    事实上,吴振华这段时间非常头痛。他确实对成为三产管理者有想法,周厂长也暗示了好几次。希望他争取一下这个职位。


    然而对这个位置有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周厂长也不可能在厂里一手遮天。他至少也要拿出足够的筹码,让周厂长在管理层掌握话语权。


    写行政性的报告,吴振华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但这种关于市场类的可行性报告,他真的不擅长。


    当然,如果是写套话,喊口号,表决心,他不会有任何问题,但这样的报告交上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


    他把手里叶文浩的练习本扔在书桌上,继续琢磨自己的报告内容。写写改改,一直到晚上9点多,他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笔。


    在天井里抽完一支烟。吴振华回到房间坐在沙发上,心情有点低落,他拿起一本杂志翻了几页又放下了。


    转头看到自己扔在桌上叶文浩的练习本,他内心苦笑了一声。看在对方帮儿子补习的份上,看两眼,然后随便给点意见应付一下吧。


    刚看了个开头,吴振华就眼睛一亮,短短几句话,把成立三产的背景、目的以及必要性交待得清清楚楚。


    他精神一振,仔细看了下去。不知不觉中,他的坐姿越来越直,后背已经慢慢地离开了沙发的靠背。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看完第一本练习册,他马上拿起第二本继续看了下去。等全部看完,已经晚上11点多了。妻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


    吴振华再次走到天井里,这次他从房间里拿了个凳子,坐着点着了一支烟,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一个初中生居然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太妖孽了!他内心感叹不已。2份报告,他没有全部看懂,大量的专业名词他只能去猜,有的能明白,有的不知何意。


    尤其是第二份商业计划书,他能看懂大部分,有些部分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明白,即使就以他看懂的那部分去操作,三产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他知道,这两份东西已经不是他能够评价的了,他很怀疑厂长老周是不是有资格评价?从他和老周的接触来看,老周对三产的理解和这两份计划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良久,吴振华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洗漱完走进了房间。


    叶文浩请假了,周二放学前,他走进老张的办公室,告诉张老师他奶奶生病住院了,周三周四两个下午需要请假,去医院照顾奶奶。而事实是他奶奶早已经过世了。


    对于这个优等生,老张自然大开绿灯,更何况这个请假理由根本无法拒绝。请假条很标准,请假理由是家里有事,请假半天。下面有家长的图章。


    老张没有深究请假条上是请假半天,为什么叶文浩请的是连续两个半天,他更没有注意到请假条上根本没有日期。


    张老师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格式请假条叶文浩有一叠,理由全是家里有事,请假的时间也是半天、一天或者是三天不等。


    这是他暑假用哥哥的饭菜票换来的。他在学校里找大学生,让对方帮他写请假条,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绝大部分大学生正义感爆棚,根本不理他。偶尔有个别贪图钱财的,字又写得太差。他每天在大学食堂吃饭时就顺便物色目标。


    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了这项工作。至于家长的图章就简单了,就在抽屉里放着,家里根本就没人防备他。


    做盗版书离不开印刷厂,选择合适的印刷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对于叶文浩来说,并不是太麻烦的事。


    周三下午他来到早就踩好点的五洲印刷厂,一家门面看起来很气派的大型印刷厂。他走进门卫室,一脸笑容地看着门卫大爷。


    “爷爷,我是青云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我们学校准备订做一批学生的毕业纪念册,请问应该找谁联系?”


    “应该找供销科的李科长,你的介绍信呢?”大爷问道。


    这也是时代特色,无论办什么事,都必须有介绍信,甚至去住旅馆,也需要介绍信。可以说,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叶文浩哪有什么介绍信啊,这年代连个打印店都没有,想伪造都找不到地方,只能继续装傻装纯。


    “爷爷,什么是介绍信啊,没人和我说过啊?“叶文浩装天真。然而大爷铁面无私,”没有介绍信登记,我不能放你进去。“


    “那怎么办啊,我过来很远的,还请了半天假呢?那爷爷你能帮我把李科长请到门口吗?“叶文浩又提出新的要求。


    大爷看了看叶文浩,“不是爷爷不帮你啊,工厂是有制度的,爷爷也不能违反制度。”


    “那我在这里等李科长下班行吗?等李科长下班出来,爷爷你给我指一下,这样行吗?”叶文浩继续请求。


    这次大爷同意了,一老一少开始在门卫室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在闲聊过程中,叶文浩有意无意地引导话题,把李科长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