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对赌,输了叫爷爷!
作品:《双对比朱标:九族太少,凑个整数》 嬴政:“所以五十艘船只,沿着北而上,就近是为了什么?”
朱元璋:“猜不到,只能看了,反正咱觉得吧,张良的推断不无道理。”
李世民:“确实,张良的推断除了有些地方说不通,其他都有道理。”
【三个时辰转瞬即逝,朱标已经带着朱文正回到了皇宫。】
【御书房内,二虎对着朱元璋禀报道。】
【“皇上,太子殿下已经到了城门口。”】
【“让他进来,咱倒是要好好问问,此事为何隐瞒!”】
【一旁的沐英瑟瑟发抖,毕竟自己没有隐瞒好这件事。】
【片刻后,朱标和朱文正便被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臣,见过皇上,皇后。”】
【朱标看着朱元璋身边的马皇后和姜芸儿,略微诧异。】
【“芸儿,你这么在这?”】
【姜芸儿连忙站起身子,回应道:“夫君,母后和父皇叫我来的。”】
【从姜芸儿的脸色看,十分害怕朱标。】
【朱元璋见状呵斥道:“芸儿,给咱坐下,此事咱会给你一个交代!”】
【姜芸儿朝着马皇后投去求助的眼神。】
【对于她来说,自己夫君应才是最重要的,但怎么说朱元璋也是爹。】
【马皇后将姜芸儿安抚下来,轻声道:“芸儿放心吧,有我在。”】
【整个皇宫最大的,不是皇上朱元璋,而是皇后马秀英。】
【见状,姜芸儿才忐忑的坐了下来。】
【她不想让朱标误会她是那种喜欢胡搅蛮缠的女人。】
【“标儿,给咱解释解释吧,为何要去那污秽之地?”】
【“你要是闲媳妇不够,你尽管告诉咱,咱给你再说几枚亲事。”】
【“你这去风流之地,你是要把咱的老脸都丢光吗?!”】
【朱元璋很铁不成钢的训斥道。】
【“说吧,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咱可不相信,你去那风流之地,只是为了寻花问柳!”】
刘恒:“不是朱元璋,你还要不要脸了?这你都能找理由?”
朱元璋:“你再说什么?咱怎么听不懂?”
李世民:“你可要点脸吧,这谁看不出来,你这是给你儿子台阶?”
刘彻:“你这护犊子,未免也太护了吧。”
朱元璋:“你们别乱说,那是那个世界的朱元璋,不是咱,咱可不认。”
赵匡胤:“你可就放屁吧,这两个世界,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朱标!你他娘的一毛一样!”
刘据:“别说了,这么好的爹,哪里找?”
杨勇:“唉,别人家的爹,会帮着儿子,给儿子台阶下,自家的……一言难尽啊。”
李承乾:“为何别人家的爹,能善解人意,而我的父皇却屡屡阻挠呢?”
李世民:“你他娘的给我滚!龙阳之好,我只在书籍上听闻过,你是让我开眼了!亲眼所见!”
李隆基:“好色可以,但咱就是说,能不能不要搞错性别?”
杨坚:“给台阶?你要是有才华,有能力,我也给你台阶。”
刘彻:“好,你就揪着巫蛊之祸不放?信不信我真的废了你!”
刘恒:“几十年的太子岂可说换就换!”
刘据:“太爷爷!”
刘恒:“孙子,要是让我在听见你这话,你看我弄不弄你!”
刘彻:“口嗨不行?爷爷,你就惯着他吧!”
嬴政:“原来还能这样,学到了。”
胡亥:“父王,您是给我学的吗?”
嬴政:“你是谁?为什么要喊寡人父皇?寡人可不认你这个儿子。”
【朱标自然看出来了,朱元璋要给自己台阶下。】
【就在朱元璋以为,朱标会顺着台阶下的时候。】
【只见朱标轻飘飘来了一句。】
【“父皇果然深知儿心。”】
【朱元璋眉头紧皱,瞥了一眼一旁的姜芸儿。】
【示意朱标最起码在姜芸儿面前,不要这样风流成性。】
【然,朱标却并不领情。】
【“儿臣确实是去寻花问柳了。”】
曹操:“这小子真不知好歹。”
刘启:“给台阶了,居然不下,猜不透,根本猜不透。”
李隆基:“一个太子,要什么美人没有,但真荒谬。”
【姜芸儿闻言,只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马皇后见状,也是微微叹息一口气。】
【“标儿,你怎么可如此糊涂?”】
【“母后,做了,便是做了,没有任何狡辩之言,问心无愧。”】
【朱元璋微怒:“你都去寻花问柳了,还说什么问心无愧!”】
【“依咱看,芸儿这么好的女子,嫁给你都不知好委屈了多少!”】
【“还不给芸儿道歉?”】
【朱标闻言,倒也没有拒绝,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芸儿,去寻花问柳,是我不对,抱歉。”】
【姜芸儿望着朱标的眼睛,温婉一笑:“夫君,您做什么我的支持你。”】
曹操:“卧槽!朱元璋你家这是什么运气?啊?”
朱元璋:“怎么了?有啥问题吗?”
曹操:“你媳妇,贤惠温婉就算了,你儿媳怎么也一样?你家媳妇祖传的?”
朱元璋:“哈哈哈,这是咱妹子的传承,不是咱的。”
【见朱标道歉,朱元璋便也没有过多追究。】
【“对了标儿,文字变革的事情你都已经知道了吧?”】
【朱标点了点头。】
【看着朱标这般模样,朱元璋顿时愣住了?】
【不是就这点反应?】
【“现在朝廷上上下下,都想要让咱废除文字变革。”】
【“你就没点想说,想做的?”】
【朱标微微摇了摇头,轻笑道。】
【“父皇,既然您相信我,把这件事交给我做了。”】
【“那你为何不相信我呢?”】
【听见朱标的话,朱元璋心中感慨。】
【随即解释道:“标儿,这不是咱不相信你的问题。”】
【“是你的做法,实在让咱无法相信。”】
【“文字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完成的。”】
【“可你这两个月,做了什么?除了去妓院,就是去港口。”】
【“丝毫不过问文字变革推行进度之事。”】
【“标儿,咱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
【朱元璋知道朱标绝不是善罢甘休之人。】
【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做到彻底、】
【这从小朱元璋便清楚。】
【就算是这次文字变革,朱标也是准备充足。】
【在面对文武百官的抗议下,舌战群成,使明面上毫无阻力。】
【并且这大明字典,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出来的。】
【这些,都足以证明朱标的万无一失。】
【但,文字变革刚刚推行,朱标就去烟雨楼,风流之地,寻花问柳。】
【除了在国子监的文字变革废了心思外,对于群臣的上奏,是丝毫不在意。】
【要知道,官员不接受,这文字变革便很难推行到全国,改变大明。】
【“标儿,你确定不做点什么?让那群臣子闭上嘴?”】
【朱标略微摇了摇头:“父皇,儿臣什么都不用做,到时候他们就会乖乖的自己去学。”】
【“不过教会他们,也是无用之功。”】
【“若乖乖的遵循,或许有生路可言,若不听话,那便只有死路一条。”】
李世民:“他朱标要是什么都不做,就能乖乖让群臣听话,我给他磕三个头!”
刘恒:“朱标虽然聪明,朱元璋的压制力也确实强,但群臣也不是傻子。”
杨坚:“在朱标损害了自己利益的同时,朱标什么都不做,他们是不可能会听话的。”
曹操:“吹牛谁不会啊?还死路一条,我现在没看出来他们死路在哪,反倒是他朱标被钳制了。”
荀子:“不对劲,朱标有如此狂妄吗?这性格有些太过突变了。”
韩非:“确实,照常来说,朱标稳扎稳打,应该不会如此狂妄才对?怎么现在如此狂妄。”
赵构:“要我觉得,这朱标就是飘了,仗着有朱元璋撑腰,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杨勇:“不过这也正常吧?要我有这么一个爹,我能比他还狂!有爹照着,谁能奈我何?”
杨坚:“你的意思是?我不如朱元璋咯?”
朱元璋:“哈哈哈,承认吧,你就是不如咱,你看你儿子都承认了。”
张良:“难道真是因为朱元璋的无条件信任导致性格张狂了吗?”
孟子:“人有不测风云,或许真是如此也不一样定。”
朱元璋:“要咱说,标儿背后肯定蕴藏的一场更大的阴谋!就连咱都没看出来的那种!”
刘彻:“咱就是说,你护犊子,也别硬吹吧?这还能有啥阴谋?”
朱标:“父皇,儿臣觉得,也是因为父皇的过度宠爱,导致变心了吧。”
朱元璋:“标儿,你怎么连自己都不相信呢?咱就赌,这绝对是标儿计划中的一环!只是你们没看出来而已!”
李世民:“要真是,别说磕三个头,我当你孙子都行!”
李渊:“好好好,你这么玩是吧?”
朱元璋:“就这么说定了,要是咱输了,咱就当你孙子!!!”
两人对赌,众人看戏。
【朱元璋言语预止,一时间既然猜不到朱标说的是真的,亦或者只是说说而已。】
【“唉,标儿你要是这副样子,不要说三年,十年文字变革也是寸步难行啊。”】
【“对了,咱听说,你在洪武二年,秘密派遣五十艘船只,以及五千人马,沿路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