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榆木脑袋
作品:《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榆木脑袋!
张铁嘴在旁听着老段的回话,急得满头大汗。
地方官员犯了罪责,朝廷派人过来问责。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陛下传了圣旨,不容老段有辩解的机会。
直接将老段全家押解到京都受审。
审明情况后再择日宣判。
另一种情况是陛下没有传降罪圣旨,而是派了官员过来督办。
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老段进行治罪。
换成是他遇到这种事并不难应对。
京都和东平郡相距这么远,很多事解释不清楚。
既然解释不清楚,那就可以编一套合理的借口搪塞。
比如,案发地并不在东平郡巡逻范围内。
老段也没收到朝廷提前传来的运输信息。
自然没办法提前做好安全布控。
这样便可推卸一部分的罪责。
然后就是汇报案发后的处理手段。
这样一来一回朝廷也说不出什么。
先暂时稳定住局势,再按照陈大人所说尽管找回官银。
东平之危可解。
老段却什么都没有解释。
一口便担下了全部责任。
他又不是官员,在旁边满腹台词却插不上半句话。
诚实是美德不假!
但有时候过分的诚实,也会变成傻子。
看阵势这位巡察御史是个狠角色。
打算将老段一家先关进大牢。
由他亲自接手东平事务。
这样再想寻到官银的机会更低。
因为没有人比老段更着急查明此案的。
正当他不知如何应对时,陈平笙忽然现身。
那位巡察御史看了一眼陈平笙,淡淡道:“大胆,你是何人敢闯郡守府。”
陈平笙一身便衣,头发也被萧玉若弄得湿漉漉的。
样子看起来显得有点狼狈。
他没正眼瞧对方,而是看向被两名护卫押着跪在地上的段韵。
“放了他们。”
陈平笙简单的说道:“我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哪里来。”
“东平郡的事目前由我接手。”
“你?”
对方不屑地讥笑道:“你是什么身份,敢公然顶撞本官。”
“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这是陛下传达的圣旨。”
“官银被劫一事,暂时由本官接手查找。”
“来人,将这个狂徒拿下。”
卧槽!
还真把自己当成菜了。
他可从不惯着这些京都来的大人物。
什么是天高皇帝远。
以他的理解很简单,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
那位老皇帝在京都皇宫内知道个屁。
谁特么也不想丢这么多银子。
遇到麻烦不是想办法团结一致解决。
他倒先派人过来问罪。
对方的护卫也有二十名左右。
还没等他们动手,老侯和巴山已经带人赶了过来。
将整个院子团团围住。
“陈大人不可鲁莽。”
段和谦连忙出言制止。
他最怕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原本自己还能出言辩解,真跟京都的人撕破脸皮。
反倒没了回旋的余地。
陈平笙没搭理段和谦,他也不指望这位郡守能理解。
“我是樊城县令陈平笙。”
“此次丢失官银,正是朝廷调拨到樊城的修路款。”
“我不管朝廷是什么意思。”
“目前我和段大人正在想办法尽快找到官银。”
“你要继续捣乱,那别怪我不客气。”
“先请诸位去牢里呆上一段时间。”
“你是陈平笙?”
那位官员笑道:“在京都就听闻陈大人行事不拘一格。”
“看来比传闻中还要更厉害。”
“本官叫孙权,算起来和陈大人还是半个同乡。”
孙权?
听到这名字,陈平笙忍不住大笑起来。
谁也不清楚他忽然笑什么。
这个名字起得有水平。
姓孙,还自称跟他是半个同乡。
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
难道是良村人。
这种可能性很大。
良村是他管辖的区域。
作为樊城的父母官,孙权说跟自己算半个同乡合情合理。
“你是良村人?”
“是。”
“陈大人对良村的照顾,孙某早就听说。”
“只是公务繁忙,还没有时间返乡。”
“在东平遇见也算缘分。”
坏事!
冤家路窄。
关于陈大人和良村的那些恩怨。
他早有所耳闻。
良村别看只是一个村落。
但这个不起眼的村子,出了二十多个官员。
即便到了青州太守府,王平也得礼敬几分。
当初陈大人搞婚配制度改革。
王平就断言首先跳出来反对的便是良村。
倘若陈大人敢公然打击良村,就会捅了马蜂窝。
以后在樊城都休想安稳下去。
“我们今日不攀谈交情。”
“你也不用跟我讲陛下的意思。”
“我对朝堂的态度不感兴趣。”
“如果日后你回了京都想告状,我就在樊城等着。”
好胆!
孙权想不到陈平笙真会如此胆大。
敢公然不把陛下放在眼中。
到底是捐官出身,连基本的官场规矩都没学会。
这种人能在樊城混出一点成绩。
大概也是运气还不错。
但这个好运总会有到头的一天。
“陈大人,你知道说这番话意味着什么吗?”
“我只怕你头上的乌纱顶不住这么大的罪名。”
“看在你是樊城父母官的份上,听本官一句劝。”
“还是尽早回去为好。”
段韵也意识到了危险。
陈大哥就算再想袒护自己,他终究是地方县令。
肯定压不住这个孙权。
再加上对方手里握有陛下的圣旨。
随便找个罪名,以后都会给陈大哥带来泼天大祸。
“大哥,要不你还是回樊城吧!”
“东平的事既然由朝廷接管,你也不用再费心了。”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陈平笙没有吭气。
他在想着孙权前面的话,听着好像在劝自己不要蹚浑水。
但这厮哪有这个好心肠。
自己和良村闹的矛盾,孙清才想必早就写过信了。
如今朝廷又派了良村的官员到东平,到底是什么意思?
巧合?还是故意想给自己找麻烦。
这个老皇帝的心思还真奇怪得很。
他也管不了那么多,向老侯打了个手势。
自己手下那帮衙役迅速出击,很快就把孙权带来的护卫全部制住。
“陈平笙,你想做什么。”
“我可是陛下派来的钦差。”
“你这样做等同谋逆。”
马特!
拿着鸡毛当令箭。
他倒要看看圣旨是什么样子。
老皇帝写的字有没有收藏价值。
陈平笙迅速出手,夺过那份圣旨,“谋逆!”
“我发现你们良村的人,还真是会构陷罪名。”
“这是不是你们良村的优良传统。”
“你说现在我要是把这份圣旨烧掉。”
“再顺便把你也杀了会怎样?”
“反正那些抢劫官银的贼人,已经杀了上百名朝廷护卫。”
“又不差你一颗人头。”
“我再写份折子,就跟陛下说你半路遇到了贼人英勇牺牲了。”
“说不定朝廷还会给你们良村立座牌坊。”
张铁嘴听了这番话,头皮一阵发麻。
这个陈大人是吃什么长大的。
敢公然抢夺圣旨,连后路都替对方想好了。
倘若真痛下杀手,只要老段不说。
事情还真可以瞒天过海。
…………